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市场研究*

2016-05-13 02:12图尔迪麦麦提图尔荪巴柯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人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尔迪麦麦提·图尔荪巴柯 王 宇



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市场研究*

图尔迪麦麦提·图尔荪巴柯王宇

摘要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国家用人制度的变化,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上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并且表现得很突出。具体为:少数民族整体就业水平较低、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失衡、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地域不协调、择业空间小等。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变成了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任务。本文章主要通过对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获得对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最终为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求职的主体,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扰。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扩张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即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数量激增,人才供需失衡。其次,缺少政府的投资,缺乏工业的吸收能力,尤其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国企、央企吸收当地毕业生的能力有限,造成结构性就业矛盾,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具备的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越来越高端的工作需求。最后,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制约,不能很好的向外流动就业。

就业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问题必须摆在政府要解决的各项民生问题的第一位。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对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合理配置、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疆经济发展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新疆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新疆的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人口结构

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和就业地域的变化和就业趋势,可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适龄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表1新疆2014年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万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新疆以少数民族为主;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占比高;男劳动力的数量比女劳动力的数量多。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州、巴州五个地区的汉族人口比例为15.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84.4%。除了南疆五个地区以外的汉族人口比例为5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41%。说明南疆少数民族所占比率高,北疆汉族人口多。

(二)就业现状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是社会和谐的重点。2014年末,适龄劳动力的数目是1026.30万人,少数民族的就业人数是626.98万人。新疆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第二产业人数多。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第三产业偏低。2004~2014年,新疆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见图1。

图1 2004~2014年新疆三次产业就业比例

从图1可知,2004~2014年新疆的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54.17%下降到2014年末的45.38%。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在2004~2014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一直在增长,2006年的增长比例比较明显,比上年增加了2.28%。这张图表明,虽然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下降了,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从新疆的人口比例我们可以估算出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是305.5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是97.87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223.58万人。

表22014年新疆就业人数最多和最少的五个行业

那么,各个行业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新疆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农林牧渔、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五个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比例最高,为16.72%;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为15.97%,教育业为11.98%,制造业为11.38%,建筑业为8.03%。就业人数比例最小的多为服务业,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最少,仅为0.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0.87%,住宿和餐饮业为0.76%。由此表明,新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对于劳动力的吸收能力较弱,相应的配套设施及人才供应机制不完善。

二、新疆各产业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简约型(Reduced-from Approach) 计量模型,其好处在于不依赖特定理论,也不依赖某特定环境。通过该模型分析新疆的产业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InYt=β0+β1InX1t+β2InX2t+β3InX3t

(1)

其中t表示时间,InYt表示就业总人数的对数值,InX1,InX2,InX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β0,β1,β2,β3为常数。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运用1998~2014年新疆就业人数,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GDP)。其中三产GDP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增长指数进行平减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来自于历年《新疆统计年鉴》,在计算过程中的个别缺失值,采用移动平均法补齐。本次所有的检验和回归分析均通过STATA12.0完成。

(三)研究方法

为避免伪回归,对于(1)公式中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均不平稳,但其一阶滞后项可以在5%的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均平稳,即同为I(1),满足协整的前提。

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I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1表示包括,0表示不包括),B表示截断滞后项数,滞后项数是利用Battlett Kernel方法进行估计的Newey-West标准所确定。

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1)方程的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检验表明(鉴于篇幅所限,此处不想列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变量InYt和变量InX1,InX2,InX3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在95%的置信水平上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为:

InY=-311.51+36.2977InX1-6.0558InX2+37.6507InX3

(2)

为验证得出的估计结果是否有效,需要对估计出的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在此,利用AR根进行检验,即如果所有特征值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或者边上,则此VAR系统是稳定的。经检验可以得出,所有的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圆内部,即此所设定的模型是稳定的,表明lnYt、lnX1、lnX2、lnX3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协整结果是稳定有效的,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

由方程(2)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新疆一、二、三产业产值增加均对新疆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36.3%的就业;第三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会增加37.65%的就业;然而,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则会减少6.06%的就业,说明新疆一、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部门,吸纳了大部分的就业,特别是服务业更为明显;而第二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新疆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则会减少对于就业的吸纳。

三、新疆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

第一,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产出的增长主要是跟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有关。新疆的经济增长必然带动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增长。最近10年新疆的生产总值保持一直增长的趋势。2014年,新疆的生产总值达到9273.46亿元,比上年增加829.62亿元,排在全国第25位。与此同时,2014年末新疆城镇单位(不含个体、私营)在岗职工人数316.6478万人,比前一年增加7.1392万人,增长2.3%。经济增长能使就业规模扩大,但就业增长不意味着同等速度的经济增长,还取决于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2013年,新疆生产总值增长了12.50%,就业人数增长了7.18%。2013年的就业弹性系数(2013年就业增长率/2013年经济增长率)是0.57。因此,可以算出2014年新疆就业市场需求人数(2013年就业弹性系数×2014年在岗职工人数)是170.4万人。按2014年少数民族人口比率,我们可以测算出少数民族就业市场需求人数是20.06万人。

第二,新疆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就业拉动能力较弱。2014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GDP)9273.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48.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85.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6.59∶42.58∶40.83,可以看出新疆的产业结构还是处于较低层次。此外,统计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对新疆GDP增长的贡献是11.1%,第二产业对新疆GDP增长的贡献是54.4%,第三产业对新疆GDP增长的贡献是34.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因而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现状分析

劳动力供给也称劳动“供给”,一般可以从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主要关系到劳动力年龄、工作时间、劳动力参与率等三个方面。劳动力供给质量是指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效率。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等。从劳动力总量看,劳动力供给多,自然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要求也多。如果劳动力供给与社会给劳动者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比例不平衡,就会出现剩余劳动力即供大于求,或者出现缺乏劳动力即供不应求这两种状况。

第一,从新疆劳动力的供给数量方面看:2013年全疆计划完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0万人(次),2014年这个数量比2013年又有增加。每年大约有250万外省市农民工到新疆务工。2014年新疆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2267人,再加上不是新疆户籍从外地过来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新疆劳动力总供给量大概500万人(次)。我们可以估算出数新疆少数民族的供给数量是310.25万人。不仅全疆劳动力的供给数与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人数相比供大于求,而且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的供给比需求更多,失业趋势严重。

第二,从劳动力供给素质方面看:国家在教育方面对新疆给予特殊照顾,让新疆居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

表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文化程度结构

从表3可以发现,新疆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劳动力),小学和初中水平的人数占66.33%,大专及以上水平的人数只占10.61%,高水平、高技术的人数不多。这不仅直接影响新疆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就业,更会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分析

(一)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结构方面

从行业分布来看,少数民族在机关单位、农业、餐饮、商贸、维吾尔民族医药、文化、房地产、少数民族企业等行业就业人数最多,工业产业就业人数相对最少。与汉族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相比,少数民族的就业行业种类较少。

(二)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地域分布方面

自然环境以及距离远近等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北疆地区自然环境好于南疆地区,而且离内地省区距离近,导致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南疆地区快,吸引了更多行业到北疆地区发展,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因而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地域主要聚集在北疆,同时,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也有向北疆流动的趋势。

(三)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择业空间方面

根据新疆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例测算,新疆适龄少数民族劳动力人数中低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有710.61万人,择业空间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行业。高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中,则由于大部分劳动力存在汉语语言障碍而选择了在少数民族企业就业。与汉族劳动力相比,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择业空间比汉族劳动力小。

五、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劳动力市场与全国劳动力市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体现在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就更为明显。新疆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少数民族劳动力由于就业结构不协调、就业地域不均衡、教育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不高、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等原因致使就业空间小、就业率偏低。在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就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数少,为了全疆整体的发展以及就业能力上升,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尽管当前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了双语教育、学校扩招、照顾录取以及职业培训等政策,但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提高与预想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从幼儿和小学开始注重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严格监督执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低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和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二)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新疆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比新增劳动力数量少,供大于求,属于结构性失业。原因在于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因而导致新疆劳动力就业率低于内地大多数省份。

统计资料表明,1978~2014年新疆三次产业的就业系数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系数为0.296;第二产业的就业系数是0.094,第一产业的就业系数仅为0.052。从这一系数可知,增加就业岗位的行业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只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兴旺了,就业数量自然会增加。因此,新疆必须增加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二、三产业的优惠政策,从而为增加全社会就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鼓励少数民族企业加快发展

少数民族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存在语言障碍等原因,而大多选择在少数民族企业就业,或者靠从事个体劳动。新疆的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和地区,尽管这些民族企业规模小,多数是中小微企业,但它们为新疆经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做出了贡献。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民族企业加快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延伸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择业空间。

(四)加强对高中文化以下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培训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存在语言和技能障碍,在新疆就业市场少数民族劳动力处在竞争的劣势地位,政府应该在适当控制吸纳外来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制定规划并加以严格实施,通过加强对新疆高中文化程度以下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语言和技能培训力度,鼓励新疆劳动力向内地流动,增加其就业率。

(五)建立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就业信息平台

由于一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存在语言障碍,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和手段,无法充分知晓利用当前现有的就业信息。因此,建议政府为这些少数民族劳动群体开辟一个能为他们提供广泛就业信息的平台,以利于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就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居来提·苏来曼. 基于市场、政府共同作用导向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模式探讨[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2]赵强.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01).

[3]张然,李季刚.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4(07).

[4]古力沙哈提·希尔扎提.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3(03).

[5]陈君.新疆当前就业形势及存在问题分析[J].新疆财经,2007(02).

[6]刘纯彬,李叶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1(06).

[7]秦放鸣,喻科.新疆就业弹性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01).

[8]欧阳金琼,吕明,王雅鹏.新疆劳动力资源的有限供给特征与多维度解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6).

[9]王忠山,陈虹,孙淑萍.新疆南疆地区就业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15(01).

[10]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自治区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责任编辑:刘杉〕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F249.27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2-0054-05

[作者简介]图尔迪麦麦提·图尔荪巴柯,新疆财经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王宇,新疆财经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基金项目“和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研究”(XJGRI20151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比较和整合研究”(14ZDA08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