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静
【摘 要】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大多数都是教师自行准备孩子们喜欢的材料或玩耍的东西来创设半开放式的区域活动。为何不让大班孩子自行收集和整理材料,自主创设出与之相应的游戏区呢?本文就如何引导大班儿童自主创设区域游戏谈谈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班儿童 自主 区域游戏 策略
一、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人
(一)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在刚开学创设班级环境的准备中,一位热心的家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医药盒子和瓶子。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时,引来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接着,我就告诉他们:我们班上有那么多的药盒子和瓶子,该放什么地方?孩子们开始热心地讨论开了:“把盒子放医生阿姨那里去。”“不行,那些都是空的盒子,里面是没有药的。”“放到我们班上,可以当装饰品。”“我们可以开医院,然后把这些放到医院去!”孩子们,你们帮我想到了这么多办法,真好!
(二)分组讨论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
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最后决定在班级里增开一家“医院”。在班上哪个地方开呢?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有的说把“医院”开在小吃旁,有的就不同意,说那样不卫生;有的说把“医院”开在“建筑队”旁边;有的说把“医院”设在寝室里;有的说把“医院”开在过道上,但是马上就被否决了,因为没有柜子摆放游戏材料……通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把“医院”开在“建筑队”旁边。
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成为创设环境的参与者
(一)模仿法——让幼儿主动参与
医院大家都去过,但是该怎样开展,班上的小朋友们还是一头雾水,于是让大家去了解收集资料,看看医院是怎样的。在接受了这个新奇的任务后,孩子们整天都在议论医院有些什么,当我走近想故意偷听的时候,他们还不说了。呵呵,看来这些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不想让我操心呢!很快,就有孩子拿了关于医院的一些照片,其他孩子看到谁拿个什么,第二天都效仿,拿来很多同样的图片。我想,如果让他们就这样模仿收集,找到的资料就太单一。
(二)问诊法——让幼儿深入参与
于是我故意地提问,引发幼儿参与:“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你们去医院都做了什么,看见什么?”“老师,我看见医院的叔叔阿姨都穿白色的衣服。”“我还知道看病要挂号,然后找到医生看病。”“上次我生病去医院要检查,抽血、输液、打针。”“我生病去医院吃的是中药,那药不好吃,苦的。”“医生叔叔要摸手,用听诊器听。”……然后我再次发问:那我们班级的“医院”该干些什么呢?大家又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起来。这时,我帮助孩子记录和整理着讨论的结果,然后适时抛出话题深入讨论,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三)汇总法——让幼儿主动梳理
最后幼儿总结出有西医和中医,我们班级就开设“中西医结合医院”,然后分组开始收集关于西医和中医的相关材料。
三、吸引幼儿自主设计活动区的整体布局,成为创设环境的设计者
(一)吸引法——让幼儿来设计并归类
当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堆放在一起时,我们没有谁去告诉他们该怎样,只是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暗示幼儿“物品归类的窍门”。我们让幼儿看一些幼儿园的图片:我们的书包里要归类放物品;我们书架上的书籍要归类放;我们户外游戏材料要归类;玩具归类摆放;衣帽间收拾很干净整洁……了解大小不同物品的摆放方式。我们让幼儿参观其他班上的空间利用:怎样在一个角落归类放置很多物品。我们引导孩子看建筑师设计和装修房屋,让他们感受到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发的语言和行为就出现了:“我们这里就是不好看!”“我们收集了这么多的医用材料,该怎么弄才好看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些架子或者柜子把我们的盒子收起来。”……孩子们开始边说边尝试做:有的将小盒子摆放在一起,有的把瓶子放一起,有的把医用器材放一起……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合力抬小床,问他们干什么用,他们说:“这里是医院输液打针的。”我说:“不错的主意,干吧!”我又提议:“中医的材料和西医的材料要分开摆放。”那一天,我们足足忙活到吃中午饭,教室里外都像是垃圾场一样混乱,但是孩子们感到特别快乐,也发现了很多趣事。因为之前收集了很多纸盒,幼儿就开始用大纸盒当收纳箱,把中药药材分开摆放,还出现了材料太多放不了的情况。大家想在墙上挂箱子,说:“做吊柜,像厨房一样……”玩着玩着,大家看到小伙伴浑身是纸屑和胶布的样子,“呵呵”地笑着,真开心!
(二)规则法——让幼儿主动设计并实践
初步的材料分类、放置和区角布置以后,我问:“现在怎么玩呢?”由于在搬运中大家了解、熟悉了材料的特性,幼儿都大胆地说出自己五花八门的设想,医院是怎样玩的,流程是怎样的,游戏规则又是什么……我请想到的孩子马上到前面给大家演一演、讲一讲,很多孩子都高高地举起手抢着来说……在示范和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制定了游戏规则之后,又开始进行尝试。
四、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环境创设的主导者
(一)观察法——让幼儿发现问题
随着游戏的不断变化和深入,我有时扮演病人到“医院”看病,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又要挂号、打针、拿药……“病人”就排了很长的队,有时候我还故意插队,让孩子们过来指责我,让他们发现,“医院”的秩序很乱,“医生”打针去了,就没有看病的,“病人”不知道在哪儿拿药,不知道哪个是“医生”,西药和中药放在一起,不知道怎样服用……于是我就对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医院”的每个部门应该派专门的监管人员来负责,还要规定每个监管人员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二)讨论法——让幼儿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自发讨论游戏玩耍的办法,例如:规则和要求、空间利用率、摆放的位置。于是他们又再次讨论,把“医院”的人员进行分配,还分了一些“部门”出来。例如:医生、护士、挂号区、看病区、打针输液去、西药房、中药房、体检区……他们自发商量:我负责什么,你负责什么;哪些区规定几个人,每个区的人该做些什么工作……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还总结出:每个区不能每次进去很多人,在玩游戏前需要到“医院院长”那里领取工作牌,再进游戏区玩耍。幼儿对于有些材料分类还不清楚,于是又在材料上粘贴标记,从而在取放材料的时候更清楚明白地分类。
五、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本领
(一)分享交流法——让幼儿获得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延伸
在这次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不少,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自主的设计和安排,他们体验到最大的成功和满足。后来,我们将这个活动进行了延伸。比如:学会分享和交流;尝试在家里运用这些本领,管理好自己的玩具和整理小房间……大家在分享时,有的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帮妈妈收拾整理衣服,因为这样好玩。”有的说:“我帮助家里收拾鞋柜,我的鞋放1层,妈妈的鞋要放2层,爸爸的鞋放1层。”有的说:“班上其他游戏区的材料都可以像医院一样分类摆放,这样哪个朋友去耍,都知道材料咋个收拾,不是乱的。”有的小朋友还说自己在小区里教小伙伴们玩游戏……看到幼儿很自豪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看到幼儿脸上面带微笑地和朋友交流,看到幼儿通过这次活动长大了,我心里很高兴。
(二)展示法——让幼儿获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通过这个活动,家长也反映大多孩子学会自己归类放东西了,有的能布置和收拾好自己的小房间,家里的玩具比从前摆放得更好了;有的家长告诉我:“有次去超市说买点吃的,儿子竟然说‘我们应该写下要买的东西,节约时间,还可以买不同类,而且不会忘记’……”孩子们终于进步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
[3]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