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域下新闻语篇分析同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

2016-05-09 13:17朱文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文化语境

本文受上2013年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3ycx044】资助。

摘 要:评价理论是悉尼学派Martin教授对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是对Halliday提出的语言的人际功能的扩展。近年来,评价理论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主要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态度。本文利用评价理论,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新闻语篇在叙述同一个事件时不同的表达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新闻语篇的差异,并试图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外新闻报刊时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评价理论;新闻语篇;文化语境

作者简介:朱文茜,女,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2

1.引言

我们对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中人际功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情态和语气上的研究,然而,语气和情态虽然可以揭示人际关系的亲疏,却无法阐明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钱宏,2007:57-63)。20世纪90年代以来,悉尼学派的Martin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态度。而新闻语篇正是其中之一。之前的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从语域和语类方面对社论的文体风格等进行研究,都是运用从某一个方面单独进行分析的。但是有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读《中国日报》英文版时对社论的理解没有任何障碍,但是针对同一个内容《纽约时报》或者《经济学人》刊登出来的社论他们就看不懂。因此,本文力图着重分析新闻社论是如何通过它的表达来实现语篇的人际功能以及人际功能的传递与新闻社论所处的文化语境之间关系。

2.评价理论现状概述

评价是人际意义系统,我们通常利用评价资源(包括告诉听者或者读者我们对事物或者人物的感受)来协商构建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协商态度来评价某事或某物,从而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评价理论又把评价性资源分为三个维度,态度、介入和级差。这三个维度又进一步细分:态度系统又含有情感,鉴赏和判定三个子系统;介入系统分为自言和借言两个子系统(王振华,2001:13-20)。

新闻报道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语篇,一般来说,新闻报道是对事实的陈述,很少表现陈述者的个人立场,属于“硬新闻”。但是被报道出来的新闻,不只包含新闻事实,还会受到陈述者的主观影响,因为新闻事实也是需要通过陈述者叙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或多或少受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读者在读这篇新闻报道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受到陈述者的观点的影响从而站在陈述者的立场上看待新闻事件。由于新闻社论本身就有很强的舆论导向性,为了引导读者对某个新闻事件的态度,必然包含着丰富的评价。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观和评价系统结合,使新闻语篇的评价分析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下,能更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的新闻语篇。

3.案例分析

3.1《中国日报》中的评价系统分析

以下一则新闻语篇是有关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晤的新闻,选自《中国日报》英文版网站。在这则新闻语篇中共有10小句,有4处是事实性陈述,其余多为引用官员对此次会见的评价。

Xi-Obama summit signals start of fruitful co-operation

“The just-concluded summit between Chinese PresidentXi Jinping and his US counterpart Barack Obama is believed to mark the beginning offruitfu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years ahead, a senior Chinese lawmaker said Wednesday……”

通过对《中国日报》英文版的这则关于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的报道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3.1.1态度系统评价

《中国日报》这篇报道中,态度系统的评价主要是用了鉴赏和判定两种手段,其中显性的鉴赏词有:fruitful,historic,most important,stable,constructive,positive,win-win,都是正面的鉴赏词汇,而新闻语篇中的判定也多为正面的,这表明《中国日报》着眼于两国达成的共识、协议, 对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见后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愿望。

3.1.2介入系统评价

介入是表明作者和语篇的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分为“自言”和“借言”。例如《中国日报》这篇报道中的“During the summit at Annenberg estate, both Xi and Obama reaffirmed their commitment to seeking to build a new type of great-power relationship……”。这句话用“自言”的方式说明了在“习奥会见”之后,中美两国力求寻找一个建立在两国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的共赢合作。

介入系统中的“借言”的功能包括“否认”、“声明”、“引发”、“摘引”四大类(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8:327)。这则新闻语篇中多用的是“借言”的手段,10个小句中有9个小句都是采用“摘引”方式,转述他人的表达;有6处采用“引发”的方式,由情态助动词“will”“can”“could”表达,表示很有可能,但是也不完全排除其他的可能性;有2处采用“声明”的手段;有1处使用“否认”。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尽管没有直接发表他的态度,通过摘引的方式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又采用引发的方式向可能存在不同意见的读者表示,他不完全排除其他意见,拉近和读者的关系,与潜在的不同意见的读者结盟。

3.1.3级差系统评价

级差系统是跨越整个评价体系的人际意义。这篇新闻报道中9处运用了级差系统,且多为“强势”的正面评价,2处“模糊”评价。主要是说明了报纸对“习奥峰会”的积极影响的评价。

3.2《纽约时报》中的评价系统分析

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对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晤的报道,通过对《纽约时报》中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的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处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和美国的报纸在报道同一事件时所抱有的不同评价。

Obama and Xi Must Think Broadly to Avoid a Classic Trap

“As President Obama welcomes Chinas new president, Xi Jinping, for an informal “shirt-sleeves” summit meeting in California on Friday, the bureaucracies of both governments must be quivering.Each will have prepared a long list of issues for its countrys leader to discuss, from cyberattacks and trade disputes to North Korean antics and competing claims in the seas near China……”

通过对《纽约时报》英文版的这则关于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的报道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3.2.1态度系统分析

《纽约时报》这一则新闻中的20处所用的态度评价系统中的评价手段也是鉴赏和判定两种,没有情感手段,其中鉴赏手段14处,判定有6处。在这些鉴赏和判定中,与《中国日报》所使用的正面鉴赏和判定词不同,报道中多处使用了否定的鉴赏词和判定.这表明了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习近平主席这次同奥巴马总统的会晤并不是持一个非常乐观而友好的态度,认为峰会能够达到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中美两国的合作面临着很多挑战。

3.2.2介入系统分析

本篇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多为“借言”的手段,其中有9处使用“引发”的手段,2处“摘引”,多处使用否定,表明了报道者虽然没有使用“直言”,但是通过借他人的表达来反映自己的观点,总的表达了美国舆论界对于“习奥峰会”的观点,不认为峰会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Both leaders now have an opportunity, and a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is aspiration a reality, not just a slogan.”这句话通过否定的“借言”,表达了美国舆论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的质疑的态度。

3.2.3级差系统分析

本篇报道所用的“级差”手段还是多为强势,有3处弱势,主要是说明处理好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的不算友好的态度。

4.中美新闻报道评价系统差异与文化语境的关系

通过比较《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篇关于习近平主席访美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从对奥巴马访华这一事件的总体评价上来看,《纽约时报》总体上给予了消极的负面评价, 在总共52个资源中负面资源占到13个, 而《中国日报》却乐观地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在总共55个评价资源中没有一个负面评价。《中国日报》对于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之间的会晤结果是持有乐观的积极态度。而《纽约时报》一直考虑到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那可以看出,尽管新闻报道崇尚的是公正、客观的报道某事件,但报道还是会受到陈述者的意识形态和所处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学生看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时可以很好地理解报道的内容,但是针对同一个事件,再去看《纽约时报》时却发现新闻报道的内容立场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1]GRAHAM T. ALLISON Jr.Obama and Xi Must Think Broadly to Avoid a Classic Trap[EB/OL]. NYT. http://www.nytimes.com/ ,2013-6-6.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M]. London: EdwardArnold, 1994.

Martin &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English[M]. London /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in press, 2005.

[3]Martin, J. R. &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Beyond the Clause[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4]XINHUA.Xi-Obama summit signals start of fruitful co-op[EB/OL].CHINA DAILY.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3xivisit/2013-06/13/content_16615270.htm ,2013-6-13.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钱宏。“运用评价理论解释‘不忠实的翻译现象——香水广告翻译个案研究”[J]。《外国语》,2007,(6):57-63。

[6]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

(6):13-20。

[7]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5):31-36。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文化语境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评价理论视角下米歇尔?奥巴马助选演讲探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