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假期的这次远行虽仅仅九天,但我们几乎走遍了罗马城的名胜。旅游的同时,我们还与寄宿家庭共同生活,相互了解。可以说,见闻与交流,使我不虚此行。
这些天的游览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虽花很多时间在路上,每天的内容却充实紧张。劳累,却快乐着。
情系古迹
最让我铭记的是梵蒂冈之旅。那虽是一座城中之国,却也不失尊严与秩序。高高的城墙似一个襁褓,将瑰丽与奇迹收纳其中,不向外张扬显现。触摸着潮湿的城墙,仿佛触摸到了那些沧桑又精彩的历史与文化。当我与城墙连在一起时,我的心便飘入了墙内。
无数精美的油画与雕像充斥着眼界,让人不由得在意念中穿越了时空。他们,向路人默默诉说着神圣的故事,一年又一年,而从未苍老。穿过一间间满饰着多彩油画的高顶房间,我们抑或是欣赏称赞,抑或是驻足停歇,沉思片刻,皆沉浸在这奇迹般的艺术空间之中。
一间又一间,审美也有些疲劳了。我正遗憾于自己不能像大艺术家一般毫不厌倦地品鉴每一件作品,忽然来到一扇门前。门内,游人几乎挤满了大厅,却不闻一丝喧哗。我走进去,而后,无法呼吸。
米开朗琪罗曾在这里,西斯廷教堂,滴血流汗苦苦挣扎20余年,一笔一笔绘出了我眼前的《创世纪》与《末日审判》!曾经,我以为只有在鉴赏课上才能与之相会,而今,我竟然亲眼看见了她们,这两幅等价于奇迹的鸿篇巨作!这份未经准备便到来的惊喜,使我愣住了。而当我仰视着《创世纪》中最负盛名的那一幅时,我默默流下了眼泪。我有些吃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落泪。是对艺术的敬仰,还是不可名状的激动欣喜,或是对于自己的好运难以置信?
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我站在那里看到的,她们的模样。就好像我无法忘记自己的名字。
或许是我对艺术情有独钟,除了西斯廷教堂,我最喜爱的是波各赛美术馆。这里,是富人Borghese的家,他拥有巨大的房屋,精巧装饰的房间,其中还有大量精美的雕像与油画。它们的精美程度,不亚于梵蒂冈博物馆的收藏。我急于知道每一件作品的背景,便紧随着当地导游,尽力听着每一句话。虽然有少量的“夹生饭”,但还是大体了解了。其实,当我听懂英文讲解时,比听懂了中文讲解还有成就感。有时甚至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想,这也是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一个小小的肯定吧!
走进古罗马斗兽场这高大的断壁残垣中,一股阴冷的气息穿堂而过。这里,承载着残忍血腥的历史。斗士们只有克服恐惧,用生命与猛兽拼杀,才有可能为自己杀出一条活路。斗兽场中央那些青苔的下面,不知有多少鲜血流淌过。我被这里所震撼,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或许,这感官与心理上的冲击也是古罗马一种独特的魅力。
感受家庭
只有住在当地的家庭,才能真正感受意大利人的生活。意大利是一个在古老中透出现代的国家,这一点甚至表现在家庭中。串了几次门之后,我发现意大利家庭的几乎共同的特点是:家并不大,但色彩与装饰十分温馨;书籍颇多,可以占满一面墙;喜欢摆放家人的照片,房间中满满的飘荡着回忆。意大利人的生活总是很有情趣的。他们会在阳台上摆一些躺椅,阳光好的时候躺在阳光下读书;他们会在冰箱上贴很多冰箱贴,有的甚至贴一块小白板做备忘录;他们会在洗澡的时候放开音乐,大声唱歌;他们会在完成一周的工作后摆弄摆弄琴弦,和着自己的音乐小声哼唱……因而,意大利人给我的印象是可爱的,无忧无虑的。当然,我知道这也许不是实情,但我愿意相信他们是这样的。
我的家庭有三口人,都非常友善幽默。我是一个喜欢回忆细节的人,我记得妈妈会在清晨把我的早餐放在桌上然后坐在电视前喝咖啡,也会在知道我发不出大舌音的情况下笑着让我重复她的话,还会在别人倒车撞到后面的车头时突然叫一声“bomp!”。我也记得爸爸会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问我北京有没有西红柿,也会在我们逛广场时走进每一家服装店看衣服,还会在我离开罗马的前一天晚上跟我告别,因为第二天他要早走去上班。当然,我还是更想念我那开朗直爽身材好的小伙伴。我庆幸还有机会见到她。
怀念罗马
最后一晚的聚餐我的小伙伴因为生病没有参加。我回来时,她已经睡了。我摸黑收拾了行李,最后一次睡在这个房间,这张床上。黑暗中我有些伤感。我就要离开这里了,离开罗马。太突然了。我舍不得朋友,爸爸妈妈,小伙伴。舍不得这座神圣温暖慢节奏的城市。
意大利是一个低效率的农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笑了,可是现在,我哭了。因为我就是喜欢在雨中或者阳光下“浪费”时间啊,我就是喜欢这些比圣彼得大教堂矮的一群黄色的小房子啊,我就是喜欢这种走很远才能坐上公交车的小镇啊。
对一座只接触九天的城市有这么深的感情,我从来没有过。
再见,罗马。
再见,意大利。
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回来。
再见了。
我
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