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瑞华
作者:黄力兴(江苏省常州市光华学校)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指出,要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本领并能在生活中应用,培智生活数学教学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在社会生活中会熟练应用,从而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积累了足够的感性经验,学生学习时,能更加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智生活教学要打开校门,走向社区。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最好带学生进入社区进行初步的感知和体验,由主、助教教师带领学生坐公交、认识小区的门牌编号、到邮局寄信、去银行存钱、到超市购物等等,利用真实的社会场景做课堂,让学生亲眼见、亲耳闻、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教学,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班集体授课制下,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无论数数计算还是动手操作,都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支持的策略有多媒体课件支持、社区录像支持、实物支持、卡片支持、教师语言提示支持、动作协助支持、助教教师的支持、学生同伴的支持等。
例如“3+几=几”的巩固复习环节中,要求A组同学直接计算得数;给予B组同学图片支持,通过实物点数来计算得数;给予C组同学最多的支持,准备一张隐约提示卡片和清晰支持卡片,当他们在隐约提示下还是不会计算时,拿出清楚的支持卡片给予支持;直接给D组同学实物支持——计算器,只要他们能找到数字和符号并按对即可。
1.游戏教学法。游戏是最常见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法,它能让每个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领,掌握了知识。如《找规律》一课开始时要求孩子们跟着音乐节拍扭起来,做出有规律的自编动作。音乐响起,起初还羞答答的孩子们在音乐律动中跳起了属于自己的舞蹈,红扑扑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快乐。
2.实物教学法。智障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弱,所以需要实物演示和操作才能增强记忆和学会应用。如,《找规律》教学的新授环节,助教就坐在重度智障学生中间,手把手教他们摆放“瓜子、花生、瓜子、花生”这样AB型有规律的操作题。然后要求每个孩子都独立操作一遍,当有孩子遇到困难时,助教可以鼓励其同伴或助教自己对他进行各种支持,最终使学生都能独自或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摆放AB型有规律的物体。
3.情境教学法。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迁移能力较弱的智障学生而言,采取社区情境教学法更切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例如《10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教学中,分发给不同能力学生不同的10元人民币带去超市,以超市为背景展开教学,创造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会数学就能应用于生活的快乐和成就感。
1.可按照学生的能力、缺陷、差异以及操作的内容,灵活安排学生座位,便于教学。培智学校座位安排最好为“U”型,便于所有的学生围绕在教师的周围,且能看清楚同伴的操作。同时也要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行为特点进行座位的安排。例如有些靠近办公区,方便教师管理;有些靠近活动区,方便休闲;有一些则避免靠近门窗,防止走动。
2.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可自主掌控的、操作的教学具。比如教了数的认知和配对后,教师设计1至10的点数教具(见图1),学生可在边操作边练习中逐步掌握新知。
图1
3.视觉提示贴卡。如教授了几时几分后设计学生个人作息表(见图2),通过平日里大量、反复地练习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
图2
4.设置操作区域,使学生在知识迁移中提升能力。比如教了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后在教室后的本月主题黑板中布置“我会购物”操作区域(见图3),里面有仿真的纸币和硬币、数字1至10,还有孩子最喜欢购买的常见物品图,课间学生可以反复模拟练习。
图3
智障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弱,教学必须再一次回到社区这个大课堂来,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内化为本领。
如教了《几排几座》后,利用“六一”儿童节带领全班学生到电影院观看他们喜爱的动画电影,每人分发一张电影票,让他们根据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几排几座),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同伴找座位。
参考文献:
[1]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刘佳芬.社区融合教学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特殊教育,2015,(3).
[3]陈丽英.生活数学《10以内人民币的使用》教学简录及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