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英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是引导学生接触史实、了解时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主阵地,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一项极具挑战意义的工作。本文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关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详细论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形成优秀品德。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优势,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史实和时事,掌握历史兴亡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以“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回归历史”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知识,感悟历史真相,实施历史德育教育。
一、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之个人信仰
信仰是崇高的,信仰可以灌输一个人满腔热情,振奋其精神和意志,励其志,壮其行。初中生处于人生转折期,在此阶段,初中生开始寻求自己的偶像和信仰,这就需要教师予以正面引导,帮助初中生接触积极信仰,为初中生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对其信仰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出发,把握初中生教育的“度”,引导初中生接触和了解信仰,迈出信仰教育第一步。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给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机。如,在讲授“戊戌变法”知识点时,结合初中生信仰教育需求,我们在给学生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同时,可以借此历史事件向学生展现人性美,以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熏陶。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慈禧太后想逮捕并处死维新派人士,梁启超试图说服谭嗣同一起出国避难,遭到谭嗣同的委婉拒绝,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运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也许,从今天的角度看,很多学生认为谭嗣同有点迂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其中的闪光点,那就是谭嗣同高尚的人格、矢志不渝的信念和为国家勇于献身的崇高情操。当然,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亦广泛搜集、整合材料,利用历史素材,向学生展现历史人物的信仰,让学生读书明目,体验读书乐趣,冠以信仰教育,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之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需要在当今这个物质需求扩大的时代里,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历史教材,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相关的家国情怀教学内容,整合历史素材,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给初中生呈现家国历史、展望家国未来,培养初中生爱家、爱国主义。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敏锐眼光,深度挖掘历史教材,放大和引申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有利元素,引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呈现爱国情操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如,在讲授“两弹一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当时,钱学森身处美国,正值事业巅峰之时,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钱学森放弃了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究其原因,正是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投入祖国航天事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有国才有家,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三、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之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历史的民族,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我们的文化继承、传承下去。当今社会,互联网普及带来多样化的文化充斥,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包容和接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元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历史文化素材,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纠正部分学生漠视传统文化的不良现象,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端正部分学生当前网络负面文化影响态度,在掌握好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接纳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如,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华文明起源”知识点,向我们展示了农业的起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人建造树巢穴躲避野兽,是不是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还有哪些事件可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和现代文化的关联;中华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历史文化知识讲授出去,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传承学习、除弊兴利,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智慧,树立个人信仰,培养家国情怀,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焦晓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24:272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學院,山东 烟台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