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剑兰
[摘 要]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数学阅读中,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 训练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19
阅读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数学阅读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利用符号和图像表示出来,并伴随着大脑的运转和理解,将具体的定义和知识概括出来的过程。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应该建立在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学生在这期间必须做到手脑结合,并根据思维的活动和主动的推演来得出结论。和语文阅读不同,数学阅读拥有更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从数学阅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趣味机制并行
学习是建立在动机之上的,没有哪个人在缺乏动机时还可以实现高的目标,数学阅读亦是如此。这里所指的动机,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兴趣去阅读,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机械式的阅读转向有意义的阅读。在具体操作方面,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在初次阅读时也能有所把握,懂得从哪些方面着手,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先出示幻灯片,然后对学生说:“图中的小兔子种了许多的胡萝卜和白菜,它有5个小伙伴,打算分给每个小伙伴7个胡萝卜和9棵白菜,这样它自己还能剩下7个胡萝卜和9棵白菜。同学们能快速算出小白兔一共送掉了多少棵白菜和多少个胡萝卜吗?”在这个问题中,我设计了一个“陷阱”,那就是小白兔自己剩下的胡萝卜和白菜的数量。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仔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陷阱”,正确解决问题。最后,我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渗透乘法口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关注到更多的细节。
二、渗透阅读技巧,促进学生思维
数学阅读需要技巧,而且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其技巧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例如,在阅读乘法口诀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读的同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列出相应的数字,由此帮助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加扎实有效地获得乘法口诀的要领,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口诀。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日历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几日为一月、几月为一年的换算方法,了解这些时间单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素材,让他们了解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时间周期及一个学年的时间,以此增强他们的代入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其实,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并不难,只要抓准技巧,确保其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现状,必然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在想一想和写一写中构建知识的结构。
三、定期进行训练,巩固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建立在数学阅读基础上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培养却是最扎实、最有效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发散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重新阅读本章节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面积计算公式上存在哪些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导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对这三种公式间的关联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知识迁移中温故而知新。可见,数学阅读并不是单纯地阅读某个句子、某段话,而是建立在对比、思考、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之上,需要学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所以说,数学阅读既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如何在数学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在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时,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数学阅读中,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当然,在数学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性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