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性分析及用药监护

2016-05-04 09:34钟洁珠林卓辉冯志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钟洁珠 林卓辉 冯志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性, 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心血管内科上报的发生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的3400例病例的相关资料, 分析其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用药途径以及用药类别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用药途径以及用药类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用药监护, 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预防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监护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人类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同时社会压力加大,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药物治疗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1]。心脑血管药物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情况, 为提升药物治疗安全性, 对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并给予预防措施极为重要。本文为探讨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性, 现回顾性分析本院上报的3400例心脑血管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2015年本院上报的心脑血管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病例均为按Clementine 11.1版数据挖掘分析软件要求获得。通过对上报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数据整理, 排除非心脑血管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 排除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等不详病例[2], 同时规范化处理不良反应术语, 最终共纳入3400例心脑血管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

1. 2 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资料收集以及排除方法收集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资料, 对其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用药途径进行归类统计, 加以对比。分析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类别, 同样进行归类统计, 加以对比分析。

1. 3 观察指标 ①用药人群相关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②药物类别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

1. 4 评价标准[3, 4] ①肝肾功能评价标准:在肝功能评价中, 将转氨酶水平>50 U/L或者总胆红素(TBIL)高于正常水平两倍者判定为肝功能异常患者;根据公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g)/72×血肌酐(Scr)(mg/dl)计算心脑血管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其中女性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按结果×0.85计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50 ml/min者为中度肾功能损伤, 记为肾功能异常。②心血管药物类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循环系统药物分类进行心脑血管药物分类。

2 结果

2. 1 用药人群相关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 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的不同性别、年龄、肝功能情况、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用药途径相关。见表1。

2. 2 药物类别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 抗高血压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百分比高于其他类别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所占百分比。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种类复杂繁多, 药物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种类也相应多见, 临床用药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5]。本文通过对3400例心脑血管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 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肝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用药途径以及心脑血管药物类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应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进行药学监护, 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在不良反应预防中应注意对男性患者的监护, 同时增加对>50岁患者的关注, 用药前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尤其注意检查患者肝肾功能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制定用药剂量。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或者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 多采用口服型药物的使用[6, 7]。根据不同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类别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比例, 在临床用药时尤其应加强对抗高血压类药物的药学监护, 根据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相关处理措施。进行上述措施预防的同时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知识宣传以及相关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8, 9]。

总之,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 用药所致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不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及时预防以及控制, 可严重降低用药安全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治疗疗效。本文通过对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对用药进行药学监护, 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避免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加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珍.我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海峡药学, 2013, 25(6):284-285.

[2] 郭伟, 严红.长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肝功能异常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应及安全性评估.循证医学, 2011, 11(6): 342-347.

[3] 俞明辉, 谌剑飞.加强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9):1149-1151.

[4] 李芳, 王峥, 成静, 等.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1): 38-40.

[5] 范琰, 陈亚红, 刘梅林, 等.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1): 3-5.

[6] 冯变玲, 魏芬, 杨世民,等. 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中国药房, 2011(36):3389-3391.

[7] 张雷.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 2013, 35(10):2305-2307.

[8] 张旭. 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海南医学, 2015(18):2776-2778.

[9] 张高艳, 李明君, 卢翠艳. 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4):116-117.

[收稿日期:2015-12-14]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