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05-04 06:44沈陈军胡秀萍宋玉清赵玖玲陈新贵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安徽滁州39000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安徽滁州39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3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抗菌药物

沈陈军,宁 萍,胡秀萍,宋玉清,赵玖玲,王 勇,陈新贵(.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安徽 滁州 39000;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安徽 滁州 39000)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分析

沈陈军1*,宁萍2,胡秀萍1,宋玉清1,赵玖玲1,王勇1,陈新贵1(1.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安徽 滁州239000; 2.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安徽 滁州239000)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3.043

摘要目的:了解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09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以及ADR名称、级别、结果、药品名称和剂型、给药途径等基本信息。结果:我院发生的抗菌药物ADR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基本持平,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的和严重的ADR各有2例,年龄因素中ADR集中发生在儿童、老人和40~50岁阶段,在体质量<60 kg的患者中,年龄≥60岁且<18岁人群的ADR发生比例较高,与18~59岁的比较所占比例分别为67.59%和32.4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共88例,占42.11%),其次为氟喹诺酮类(45例,占21.53%);静脉用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96.17%);ADR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5.03%),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占31.58%)。结论: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原因众多且复杂,临床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其使用监管和临床药师干预,提高其ADR的发现率和上报质量,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报告分析

Analysis on 209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and Related Factor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

SHEN Chenjun1, NING Ping2, HU Xiuping1, SONG Yuqing1, ZHAO Jiuling1, WANG Yong1, CHEN Xingui1(1.Dept.of Clinical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Anhui Chuzhou 239000, China; 2.Dept.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 Anhui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regularities and possible related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09 cases of ADR reports which had been reported to National ADR Monitoring System during 2011-2013,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terms of the gender,age,weight,name,level and the result of ADR,name and dosage of drug,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ere recorded.RESULTS: Of the ADR cases induced by antibiotics,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to male were in roughly balance,and female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male.Both the new and serious ADR were 2 cases.The age of ADR cases were mainly the elderly,children and the age within 40-50 years old.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weight of cases<60 kg,age of cases ≥60 years old and<18 years old,and compared with the age within 18-59 years old,the proportion were respectively 67.59% and 32.41%.ADR induced by cephalosporin took the lead (88 cases,42.11%),followed by fluoroquinolones(45 cases,21.53%).ADR induced by intravenou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ook up the highest proport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were various,mainly focus on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 damage (55.03%),followed by digestive system reactions(31.58%).CONCLUSIONS: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is very complex and numerous,the clinic are suppos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ntibiotics use and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improve the incidence of ADR and quality of reports,actively promote the rational drug use and reduce the medication risks,so as to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in patients.

KEYWORDSAntibio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Medication safety; Reports analysis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广泛使用带来的ADR和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突出。据2011、2012和2013年国家ADR监测年度报告中指出,3年来抗感染药导致的ADR例次数一直居于首位,分别占化学药总例次数的51.2%、48.8%和47.6%,虽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情况依然严峻[1-3]。为了解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发生ADR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笔者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至国家ADR中心的20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1—2013年我院药剂科及各临床科室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09例抗菌药物ADR,通过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的Excel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ADR名称、级别、结果和所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等作逐项登记,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9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一般的ADR有205例、严重的ADR有2例、新的ADR有2例;其中,痊愈的有163例、好转的有44例、不详的有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ADR报告评价结果,其中肯定的有80例、很可能的有62例、可能的有66例、可能无关的有1例。

2.2患者基本情况

209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男性101例,女性108例,男女比例为0.90∶1;年龄分布为7 d~89岁。经统计,患者体质量<60 kg的有108例,其中年龄≥60岁的老年人和<18岁的未成年人共有73例,占67.59%;在18~59岁的有35例,占32.41%。ADR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

表1 ADR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3抗菌药物种类与给药途径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标准分类[4],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共有8类29个品种(见表2)。引发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最多,有30例,占14.35%;其次是阿奇霉素,有22例,占10.53%;再次是头孢替安,有19例,占9.09%(见表3)。所有ADR中,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主,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共有201例,占96.17%;其次是口服用药,有5例,占2.39%。药物剂型以粉针剂为主,有120例,占57.42%;注射剂和注射液共有81例,占38.76%(见表4)。

表2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与品种

表3 引发ADR的前10位药品

表4 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及剂型

2.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ADR的分类,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有115例,占55.03%;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有66例,占31.58%。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5。

3讨论

3.1重视新的和严重的ADR

经统计发现,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中,新的和严重的ADR仅有4例,所占比例不足2%,上报率较低,还不能客观反映我院抗菌药物引发ADR的真实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成熟的ADR监测系统中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率应达到30%以上;国家ADR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1、2012和2013年新的和严重的ADR占总体报告份数分别为17.10%、20.00%和22.10%,其中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1-3]。可见,其上报率依然较低,可能国内ADR上报主体中医师和护士群体缺乏药学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和准确判断新的和严重的ADR,从而导致漏报和错报[5]。因此,临床药师应积极发挥其专业技术特点,向临床医师和护士做好ADR宣传,并在临床药师查房和参与临床治疗的同时积极投身到ADR的发现和上报工作中,从而提升ADR的上报数量和质量。

表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3.2ADR与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的关系

经统计表明,我院报告的ADR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基本持平,女性略高于男性,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6]。从患者的年龄分布可见,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主要集中在0~10岁,共有45例,占总例数的21.53%。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尤其是新生儿更容易发生ADR[7]。同时,我院是市内唯一一家设置了儿科及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患者基数大导致了儿童ADR的病例较多。其次,41~50岁和60岁以上人群ADR也较多,分别有37例和35例,占总例数的17.71%和16.75%。由于40岁以上人群中,经受生活家庭和工作的多重压力,自身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忽视,并且这一年龄段人群一旦生病,在用药过程中医师认为其身体承受能力强,反而放松了警惕,导致可能用药剂量和种类偏大、偏多,导致了ADR的发生。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多、用药多,加之老年人药动学的变化,合并用药等问题,可能导致ADR的发生。为此,加强针对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已十分必要,并且应当遵循抗菌药物“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使用原则。

2012年,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研究结果发现,全球成人平均体质量为62.14 kg,我国成人平均体质量为60.56 kg[8]。药理学试验中常利用成人标准体质量为60 kg换算其他动物的等效剂量,为此发现在体质量<60 kg的ADR患者有108例,其中年龄≥60岁的老人且<18岁的未成年人有73例,占67.59%,18~59岁的有35例,占32.41%。由于大多数药品剂量都是按成人剂量计算,其中年龄和体质量就成为医师确定用药剂量的主导因素,大多数时候医师对于老年患者依旧采用成人剂量,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因素,同时老年人的体质量下降,因此出现ADR的情况就会增多。对于未成年人和婴幼儿而言,多数医师会根据标准体质量换算儿童剂量,但依旧会产生众多的ADR,所以利用体质量确定给药剂量可能并不准确。由于儿童时期的发育性变化并不是呈线性动态的过程,尤其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这种通过体质量确定的给药方案往往会导致剂量不足或者过量[9],因此医师在确定患者的用药剂量时要全面考虑,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获得患者信息,例如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防止用药剂量的偏差而导致严重后果。

3.3ADR与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的关系

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共涉及14种,有88例,占42.11%,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0-11]。在全部ADR中,列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乳糖酸阿奇霉素和头孢替安,分别占14.35%、10.53%和9.09%。由于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效果好等优点,被医师广泛使用。目前,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就是头孢菌素类,随着头孢匹罗、头孢派姆和头孢克列定等更高效、耐酶、ADR较少的药物出现,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重度感染的治疗中效果显著[12]。我院左氧氟沙星一直有很高的使用率,其广谱、高效、安全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ADR较多,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ADR监测,发现ADR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3]。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具有使用方便、无需做皮肤试验、抗菌谱广、效果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的首选药物,其中有文献研究结果发现,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和支气管炎有很好的效果[14-15]。此次调查发现,我院0~10岁儿童发生ADR最多,可能与儿科大量使用阿奇霉素有关,其ADR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可能与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剂量、滴注速度和给药途径会大大降低ADR的发生率。

药物在人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因此静脉给药不需经过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起效迅速但危险因素较大,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在我院报告的209例ADR中,有201例,占96.17%,其中2例新的和2例严重的ADR的给药途径都是静脉给药。研究结果发现,其ADR发生原因可能是药物相互配伍导致,一般是通过内毒素的加和、微粒加和、微粒倍增(总数超过原数加和)、pH变化、渗透压变化、主药结构变化等途径。因此,基于临床输液制剂使用的复杂性和患者情况的多变性,控制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药学干预[16]。

3.4ADR导致的损害与主要临床表现

经统计结果表明,我院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分别占55.03%和31.58%,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10,17]。由于在临床上此类反应易于观察和判断,并且与原患疾病不易混淆,因此提高了临床医师和护士的上报率。但对于一些神经系统、局部反应和呼吸系统等ADR,上报数量较低,可能并不是其ADR发生率低,而是容易与原始疾病混淆,并且难于观察,但往往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对发生的此类ADR应仔细观察,严密做好监护。

4讨论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全面考虑其治疗作用和ADR,权衡利弊,争取做到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且ADR最少,体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和体质量、药品种类和剂型、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患者的药动学情况也干预了医师对药物和剂量的选择,

还有医师的用药习惯等。因此,必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特殊管理,严密监控和发现可疑ADR并积极上报;同时,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积极干预,体现临床药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3):199-200.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8):861-862.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25(3):314.

[4]侯世科,刘振华,刘晓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65.

[5]王文沛,邵荣.我国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及障碍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3):227-230.

[6]储洁琼,刘俊,汪魏平.4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1076-1078.

[7]董懿珍,张胜安,刘欣宁,等.262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1):687-689.

[8]Conrad QH,Andrew B,David K,et al.The world’s fattest countries:how do you compare[N].The Telegraph,2012-06-21(32).

[9]Roosmarijn FW,Chiara P,Elke HJ,et al.The role of population PK-PD modeling in paediatric clinical research[J].Eur J Clin Pharmacol,2011,67(suppl 1):S5-S16.

[10]汪慧芳,赵心同,江佳,等.我院31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6):669-673.

[11]周华,谭喜莹,邱召娟.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6):543-545.

[12]周建西.抗生素(第4代头孢菌素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重度感染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34-235.

[13]谭莉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2):92-95.

[14]王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0-2721.

[15]陈剑泓.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41-42.

[16]杜毅,徐彦贵,朱立勤,等.3869人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9):731-733.

[17]蒙光义,廖国胜,王冬晓,等.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231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0):923-925.

(收稿日期:2015-03-04)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3-0396-04

*药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jwets@126.com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