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6-02-23 11:40关卫文张国立刘伟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关卫文 张国立 刘伟光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临床各科室上报的153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经、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患者中, 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越大, ADR发生率越高;引起ADR的给药途经以静脉给药为主;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结论 应加强用药管理,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促进合理用药, 从不同方面实施针对性管理, 以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31

药品不良反应( ADR)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 ADR监测、报告则是设置药物警戒线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2]。临床中加强对ADR的研究, 做好应对策略, 对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现对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15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过敏史)、给药途经、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分析。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ADR发生的特点和与人体生理因素(性别和年龄、患病状况)、药物种类、联合用药、配伍、滴注速度以及药品典型的ADR、给药途经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患者性别和给药途径分布 153例发生ADR的患者中, 女性发生109例, 男性发生44例, 女性多于男性;年龄6个月~84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 ADR发生逐渐增多。153例ADR中, 静脉滴注引起141例(92.16%), 肌内注射引起7例(4.58%), 口服引起4例(2.61%), 皮下注射引起1例(0.65%)。

2. 2 ADR涉及种类与比例 153例ADR中共涉及药物9大类, 共21个品种。ADR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菌药物(61.44%)、中药注射剂(17.65%)、营养类药(主要是脂溶、水溶维生素注射液9.80%)、呼吸系统用药(3.27%)、循环系统用药(2.61%)、心血管系统用药(1.31%)、消化系统用药(1.31%)、风湿免疫疾病用药(1.31%)、血液系统用药(1.31%)等, 共21个品种。

2. 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 153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其次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 患者发生ADR的频率越来越高, 而医院也成为发生ADR的主要来源区域, 对ADR进行定期监测与分析, 可以有效防范药物风险,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3]。

本研究显示, 抗菌药物在ADR发生中居首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并存在滥用等不合理应用现象。头孢类和青霉素抗生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杂质在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ADR发生, 因此, 使用此类药物前, 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按要求进行皮试。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仅次于抗菌药物, 占17.65%, 中药注射剂成份复杂、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其发生ADR的重要因素。在配伍溶媒中选择缺乏资料造成ADR增多。因此,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分析, 提高工艺水平, 完善说明书,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ADR的发生。维生素针剂的输液不良反应率较高, 占9.80%, 应引起重视。维生素针剂分为水溶性维生素针剂和脂溶性剂两型, 各含有多种维生素。在ADR的报告中, 有3例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注射盐水的配伍, 根据溶剂极性理论, 水溶性物质与脂溶性物质不完全相溶, 容易有物理现象发生, 增加ADR发生风险。

在153例患者中, 年龄越大, ADR发生逐渐增多。老年人的特点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 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需长期多种药物治疗, 药物因素引起的药源性损害也明显增加。因此, 要根据老年人患者肝肾功能状况, 减少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静脉滴注是引发新的ADR最多的给药方式, 这与国内报道相似[4]。常因给药速度快、药物纯度不高、药物配伍禁忌以及患者为过敏体质等引发ADR。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情选择给药方式, 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 占61.44%, 其次为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 多数ADR的临床表现症状较轻, 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即好转或痊愈。

综上所述, 应加强用药管理,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促进合理用药, 从不同方面实施针对性管理, 以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彦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发展研究. 郑州大学, 2014.

[2] 罗雪香.调查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医药前沿, 2013, 3(13):353-354.

[3] 朱深银, 赵语, 姚高琼, 等.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置的实践探索.中国药房, 2010, 21(34):3172-3174.

[4] 朱安祥, 尤传萍, 汪涛. 3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4):367-370.

[收稿日期:2015-08-17]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