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奎郑 毅郭 栋丁金伯中国.北京市房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科 102405 E-mail:zhangkui730502@163.com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 100088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行为问题对比分析
张 奎①郑 毅②郭 栋①丁金伯①
①中国.北京市房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科 102405 E-mail:zhangkui730502@163.com 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 100088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寄宿与非寄宿学校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自制调查工具,以现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寄宿学校初中生655人和非寄宿学校初中生5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CBCL结果显示,寄宿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5.2%,非寄宿学生检出率10.1%;两组间性别比较,仅女孩在体诉、焦虑强迫(t=3.726,2.963;P<0.01)及抑郁退缩因子(t=2.479;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寄宿环境中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寄宿环境中的初中生,两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出现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寄宿;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量表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是个体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心理不成熟、认知不健全、自我意识渐强而不稳,来自外界或自身的变化,很容易对其造成影响,产生心理及行为问题。从我国调查的大数据显示[1],初中生15%左右存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中,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可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2]。寄宿制教育是现今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办学模式,学生群体生活、学习,相比非寄宿学生,既要面对学习、交往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还要面对脱离家庭、群体生活问题。有研究显示,寄宿初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显著高于非寄宿初中生[3],与父母同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留守儿童[4],这类报道,基本上是从心理角度去进行探讨的,从行为上进行分析的较少,故分析两类群体之间的差异。
1.1对象
选取北京房山区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初中校各2 所,各校初一到初三按班级号抽取10个班为调查班。共入组1405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161 份(82.63%)。其中寄宿生655人,非寄宿生506 人;男生570人,女生591人;平均年龄14岁。所有对象在调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40个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做填写说明,家长用表及填写说明由班主任转交家长填写,一周内完成问卷调查。
1.2.1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5]该量表为家长用表,由功能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问题部分由112个问题条目组成,男孩分属9个综合症,即体诉、分裂样、交往不良、不成熟、强迫、敌对、违纪、多动、攻击,女孩分属8个综合症,即体诉、分裂样、焦虑强迫、抑郁退缩、不成熟、违纪、残忍、攻击。
1.2.2基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制定,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情况等一般资料。
1.3统计处理
用Excel数据汇总,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1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
根据CBCL统计标准,正常男孩总分上限为38 分,女孩总分上限为37分。统计符合此标准寄宿组100人,检出率15.2%,其中男孩42人(13.4%),女孩58人(16.9%);初一40人(6.1%),初二52人(7.9%),初三8人(1.2%)。非寄宿组51人,检出率10.1%,其中男孩21人(8.1%),女孩30人(12.1%);初一27人(5.3%),初二12人(1.8%),初三12人(1.8%)。年级检出发现,初一、初二寄宿组明显高于非寄宿组,特别是初二。
因子结果:寄宿组前3位因子男孩依次为攻击性(13.74±5.31)、交往不良(9.36±3.61)、多动(8.24 ±3.02),女孩依次为攻击性(12.48±5.05)、焦虑强迫(11.74±3.88)、抑郁退缩(9.12±3.50);非寄宿组前3位因子男孩依次为攻击性(14.05±5.79)、交往不良(8.62±4.18)、多动(8.52±2.96),女孩依次为攻击性(13.40±5.57)、焦虑强迫(9.63±4.63)、抑郁退缩(7.83±2.89)。
2.2CBCL两组间比较
2.2.1两组男孩各因子比较 见表1。
表1 CBCL男孩各因子寄宿组与非寄宿组间比较(¯x±s)
2.2.2两组女孩各因子比较 体诉、焦虑强迫及抑郁退缩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CBCL女孩各因子寄宿组与非寄宿组间比较(¯x±s)
CBCL结果显示,寄宿组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5.2%,高于非寄宿组10.1%的检出率;无论男女,寄宿组行为问题都高于非寄宿组。寄宿学生同非寄宿学生相比,其面对的问题更多、更深,学校严格管理个体感受到的压力问题;个体生活方式、习惯的不同,群体生活带来的相关问题;住校导致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情感交流减少问题,以及学习、社会层面的各种问题等等。由于此时的个体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反抗意识逐步显现,突然间面对众多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家庭及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引,极易形成不良心理认知致异常行为的发生,曾有研究也发现,生活环境的变化及长期与父母分离可促进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的出现[6-7],家庭功能不足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8]。
两组前3位因子检出,男孩以攻击性、交往不良及多动因子为主,女孩以攻击性、焦虑及抑郁因子为主,这与既往研究报导基本一致[9]。对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无论男女,独立意识渐强,不喜欢被约束,对于家庭、学校的管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同时因心理尚未成熟,遇到问题时又缺乏经验,就易出现极端行为,从而显现攻击性;男孩交往不良、多动因子占优,女孩焦虑抑郁因子占优,考虑可能与各自的人格特点有关,男孩活泼好动、不善言语,女孩情感丰富、细腻、胆小。
年级检出发现,初一、初二寄宿组明显高于非寄宿组,特别是初二。考虑可能为初一寄宿生同非寄宿生相比额外要面对群体起居生活及家庭沟通不良的问题,导致检出较高;步入初二,除寄宿环境对其的影响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青春期萌动进一步显现,个体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主观偏执性增强,在思考及处置各类问题时,极易显现不良性,此时寄宿生又不能及时得到家庭正性的支持与引导,致不良行为发生,结果检出较高。既往研究[3]“初二寄宿生心理问题显著高于非寄宿生的报导”,以及心理学称之为“初二现象”的报道[10]可进一步证实。性别比较,男孩比较中未发现差异性,女孩在体诉、焦虑强迫及抑郁退缩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青春期的女孩,生理心理发育较男孩更早,第二性征引起的生理变化,易产生神秘感和恐惧感[11]。寄宿生活的青春期女孩,此时因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与指导,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乃至退缩行为;非寄宿女孩因生活在父母身边,可及时同父母进行交流,缓解了内心冲突,有效降低了后续问题的发生。杨菲[12]在其研究中就曾指出,青春期女孩在环境及自身变化的影响下,经常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此时如果缺乏家庭的温暖支持,会表现出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
研究提示,寄宿环境下的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要给予高度关注,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引导,在实施干预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年级的差异。
[1]高屹,于新红,张瑞凯.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2):35-42
[2]陈燕,金岳龙,康耀文,等.中学生的亚健康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257-261
[3]张丽锦,沈杰,盖笑松.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养,2009,16(5):82-86
[4]孙丽.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59-761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7-290
[6]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3):204-207
[7]程程,凌辉,周立健,等.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同伴接受性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1):98-103
[8]王海涛,李辉,浦昆华.初中生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0-122
[9]郭兰婷,梁永亮,何定邦,等.香港和成都市儿童行为量表(CBCL)跨地区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145-148
[10]陈大超,国耀华.农村寄宿初中生冲突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68-72
[11]文军,张璟,李晶,等.济宁市留守中学生行为发育及影响因素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5):350-352
[12]杨菲,吴鑫德.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冲突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418-1420
·论 著·(发展心理)
The Comparition Study of Behavior Problem between Boarding Students and Non-boarding Studends
Zhang Kui,Zheng Yi,Guo Dong,et al
Mental Health Hospital of Fangshan Beijing,Beijing 1024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behavior problems of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and non-boarding school students.Methods: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sample 655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and 506 non-boarding school students.Chenbach 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and other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as assessment instruments.Results:15.2%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were reported to have behavior problems while the percentage was 10.1%in non-boarding school students.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wo groups.In gender analysis,there were difference in the female groups in somatic problem,anxiety and obsessive problems(t =3.726,2.963;P<0.01)and depressive and withdrawal problems(t=2.479;P<0.05)which implied more problems in these categories in boarding school girls.Conclusion: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have higher rates of behavior problems compared to non-boarding junior high chools.The behavior problems were related with ag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Boarding;Behavior problem:CBCL
(收稿时间:2015-11-05)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5.037
中图分类号:R95.9,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5-07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