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长方体与长方形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出的形状是截然不同的。“体”比“面”更复杂,“体”建立在“面”的基础之上。没有面作基础,体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必须处理好面与体、边与棱、角与顶点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意义的理解,则是学生理解长方体特征的前提。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面和棱的具体特征。面的特征包括:面的多少、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的特征包括:棱的多少、数棱的方法、棱的长度、棱是一条线段等。尤其是“相对的棱”,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将来学习解析几何中的理解一致,而不应该同一个面中的相对的“边”作为“相对的棱”。
教会看图是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看图的过程又是学生建立长方体空间观念的重要一环,所以这一教学环节应精心设计。
长方体的长、宽、高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应使学生学会、学活、学透,使之不受长方体位置的影响。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还要考虑教学方法。这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层次性强,但应该让学生感到多而不乱,难而不厌,以增加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 和兴趣。为此,我采取了师生双边活动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指一指、举一举等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具体谈一谈我是怎么教的。
对于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意义的教学,让学生手拿学具来摸一摸,亲眼看一看,在摸中悟出长方体的面就是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在看中悟出棱就是线段及面的形状。棱和顶点知识,我采取了直观演示(切萝卜)的方法,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两个面相交”、“三条棱相交”等词的含义。在学生初步认识面、棱、顶点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多少条棱、几个顶点;动手量一量长方形相对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此来说明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旧知识说明长方体相对的棱长相等。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制定了活动卡片,在卡片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分别移动各面,让学生认识哪个是前面,哪个是后面。教学中,我还把图与物结合,根据长方形的摆放位置和学生观察的角度进行教学。
长方形的长、宽、高的教学,仍需要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看、摸、说。把学具横放、倒放、侧放,分别指出长宽高。由此可以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跟长方体的位置不同而不同;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认识了长方体,可以安排想象练习。如让学生想长宽相等,高比长长的长方体,学生按这一要求想,想出来后在举起相应的学具(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废纸盒)。这一练习也应该注意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
总之,教学长方体的知识,必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东西,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个特征,使学生真正认识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