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兰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建福州350014)
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初探
王胜兰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建福州350014)
文章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体验式教学给初中生物课堂带来的益处,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立足固有知识,引导学生新课的学习;设计生活实验,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最后还点出了体验式教学的适用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体验;初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或氛围,使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各种情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地、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方法,发展思维,培养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1]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可以获得多少书本知识,还在于学生的生命体验可以在教学中绽放。体验式教学贯彻了新课标的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还提倡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强调知识并非从教师那直接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科研、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式教学也注重体验的过程,与探究式教学不同的是它所关注的更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情感和生命体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更容易联想到相关情境,对知识的把握也就更容易。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并且能够比较持久地保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很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对知识的渴望就越强烈,就越会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有了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进一步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力自然可以提高。当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事物,就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就能在观察基础上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创新能力。总之,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体验式教学有诸多益处,给初中生物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践行体验式教学呢?下面谈谈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的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与之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学习兴趣会
大大提高,很快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可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课堂,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2]如果教师能将书本知识和生活资源相结合,学生就不会觉得书本知识是死板的,而是充满了活力。
比如: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师让学生联想自己跑完800米或1000米的感受,学生会说跑到最后会大口呼吸、跑完腿部感觉酸痛、浑身没劲等症状。这时,教师就可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们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纠正和补充学生们的答案,让学生明白: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大口呼吸就是为了给身体提供氧气;但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足以供应机体所需时,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这就是腿脚酸痛和浑身没力气的原因。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通常在潜意识里认为初中生对许多事情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实际上,初中生在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本土知识”,只是欠缺梳理,未能系统化。这些“本土知识”早已根深于学生的大脑中,并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这些知识大多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已经形成了各种难以撼动的观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等活动时,不能只考虑自身,而要关注学生已经形成的观念对他们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影响。因为,这些观念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已久,会造成学生理解问题时受到惯性思维的作用,有时甚至是误导。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在获取新知识时遭遇难题,导致对问题产生片面理解或者错误的概念。而且实践表明,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本土知识”在经过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最终会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
例如:对于“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学生对花的整体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即使生活中见到过千姿百态的花,一提到花,通常联想起美丽的花冠,以为花冠就是构成花的主要部分。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纠正这一误区。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并每个人动手进行由外到内解剖花的结构,对照课本,认识花的结构。并将花的结构粘贴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标出雄蕊和雌蕊的结构,重点介绍花的主要部分——雄蕊和雌蕊,让学生明白自己之前的认识存在误区,这样学生对花的认识就更进一步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设计适当的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有关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
比如:学习了呼吸作用的原理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水果的最佳保鲜条件”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通常会考虑的水果保鲜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和湿度,因此,实验过程中主要探究: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这些情况下的保鲜效果。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因素,让学生分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然后观察比较各小组的水果新鲜程度,师生共同总结各小组的结论,由此得出水果保鲜的最佳条件为:低氧、低温、适宜的湿度。通过设计生活实验,学生将生物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亲自感受和体验了整个过程,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程度,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当然,体验式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比如那些理论性很强,需要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点,就不太适用。同时,体验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可以想到做到的,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师扮演好主导角色,做学生的鼓励者与协作者,让学生不断有好奇、成功、自信等积极体验。正如杜威所说:“必须把教育理解为是经验的不断改造。”[3]教师应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累积极体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生物科学素养。
[1]刘玮.生物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07(1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美〕杜威.民主·经验·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G633.91
A
1673-9884(2016)09-0083-02
2016-08-25
王胜兰(1983-),女,福建武平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