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福秀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12)
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
蓝福秀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12)
[摘要]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必要补充。采用调查问卷对福建省20所高职院校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教学理念偏差、教学形式单一、教育环境不良、教师队伍不强等问题。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福建省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针对性强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校内、校外、网络等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实践教学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已然成为思政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为此,福建省各高职院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正面精神力量,确立正确的价值遵循和树立崇高的精神旗帜。但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束之高阁,在思政教育领域局限于理论的反复灌输,忽略了重要而有效的实践教学。这种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空中楼阁,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极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良好的教育效果。马克思提出:“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2]因此,必须推进和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和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途径,探索建立富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确保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推进和有效实施。
(一)有助于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我国思政教育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教育目的,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3]。为了确保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用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来武装学生的头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的本质和灵魂体现,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利于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方向,确保自我全面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敌对势力的西化图谋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意志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在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方面出现动摇和滑坡现象,部分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迷惘和错误、对立和冲突。因此很有必要确立和巩固主流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以纠正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等领域“病变”“畸态”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明是非、知荣辱、懂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共识和意识共鸣。
(三)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少高职学生仅限于以灌输、记忆和背诵为中心的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并未真正心悦诚服,更难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极易出现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马克思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理论解释和语言倡导外,更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亲身践行。因此主题鲜明而又引人入胜的专题实践教学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从切身感知的价值体验中进行价值判断,做出价值选择,进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科学认知、情感认同、意志坚定、行为践行的有机统一。
笔者对福建省20所高职院校(其中福州4所,厦门、莆田、泉州等其余各地市各2所)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和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四个模块: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和途径;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满意度;第四,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一)教学理念偏差,教学重视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不少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并未凸显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如问卷中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回答,在“有、没有、不清楚”三个选项中占比分别为48.5%、39%和12.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认识不够,强调不足;另一方面是,虽然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充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养成”的传统单向传输式教学模式。针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的回答,“课堂传授”和“电视、网络媒体”占比较高,分别为62.8%和67.4%,而选择“实践教学”的仅有26.5%。某些实践教学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搞形式主义,这种脱离实际纯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内心的认同、信仰和实际生活中的自我践行。
(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途径低效
规范的实践设计、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灵活的实践模式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前提。设计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形式不丰富、要求不严格、评价不科学等现象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较为常见。在回答对于学校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模式是否满意时,有4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学生中,35%认为教师敷衍,走马观花。29%认为形式单调,没有教育意义。部分任课教师仅仅从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方面选择一些易于操作的实践方式,自发和趋易倾向明显,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抽象性强,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融入具体、通俗的实践,仅采取邀请专家开讲座或者课堂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趣的实践模式无法吸引学生,难以促成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秉持。
(三)教育环境不良,教学载体不足
良好的实践环境、优质的实践氛围和稳定的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环境建设方面没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实践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基于各种原因尤其是经费短缺,致使拥有的实践基地数量不多,55.4%的高职院校反映“实践经费短缺”是影响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即便建有少数的实践基地,不少院校也存在未建立教学管理、机构设置、长远规划、实践考核等运行机制现象,经常联系、交流和沟通的长效机制更是缺失。
(四)教师队伍不强,教学能力欠缺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因素。实践活动的成败与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精心组织与积极参与。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结构缺陷、专兼职师资比不合理、师生比超标、授课任务繁重等现象。有些教师非科班出身,思政理论知识不精通,难以胜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授课工作。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非思政专业的教师高达50.6%,合班上课的比例高达86.3%。班级数量过多、授课任务过重、授课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知识、新观点的学习热情与吸收效果。此外,超过100人的大班授课也对策划、组织、指导实践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实践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低下。
如上所述,受到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福建省许多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形成一套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此次课题的广泛调查得出,若要真正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特点,遵循认知-认同-信仰-践行的渐进教育理念,以“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要目标,以“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基本原则,以“三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为主要媒介,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学空间,构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立足实际,提倡精彩的课堂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政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模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课堂实践,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非常清楚、了解、不是很了解、根本不了解”四个选项中占比分别为30.5%、39%、25.5%和5%。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抽象深奥为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深度,除了理论讲解外,还要辅以学生视频观看、主题辩论、小品表演、知识竞赛、时政课堂和主题演讲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进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和自我体验,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帮助学生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源、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实现从“进课堂”提升到“进头脑”的教育效果。
其次,以人为本,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选择有效的校园实践模式,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针对情感认同选择的实践模式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同时注重遵循“三落原则”(即落细、落小、落实),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校园优秀典型模范,打造良好的校园培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和熏陶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关于校园实践环节,可借鉴笔者所在学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该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文化场馆参观学习活动,涵盖了校史馆、校训墙、书香广场、廉政馆、五福广场等几十个独具特色又意蕴深厚的实践场地。以该校校园实践项目之解读校训墙活动为例,该校“明德、诚信、勤敏、自强”的校训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导向、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组织学生专门解读、挖掘、丰富、发展校训的精神内核,结合“感动校园(班级)最美人物”的评选、示范和带动、辐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价值共识。学生通过这类活动,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时时刻刻的亲身经历。
(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围绕目标选择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和践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注重实践感悟。首先,从国家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就近参观、考察典型的先进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城镇优秀社区,去领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或者安排学生分组与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建立美丽乡村基地,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组织义务支教服务队,帮助落后山区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入基层、进社区,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经过思考、比较,从而体会、感悟、信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从社会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目标。高职院校可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录制法制影片、参观监狱、校园普法、法庭旁听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法律的感性认识,培养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司法实践能力,加深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要求;再次,从个人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高职院校可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有效渠道,组织学生就近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历史纪念场馆等。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著名爱国人士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或组织学生访问和考察在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代表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地区,如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神圣职责,牢记肩负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自觉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把爱国的思想付诸于现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信任和践行。
(三)网络实践教学模式
网络实践平台具有不限时、高效率、无屏障的独特优势,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项目网络虚拟化,最终达到教育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首先,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应优化网络空间,创设红色专题网站,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空间易产生心理困惑和价值判断困难,必须用红色专题网站来进行权威科学发布。专题网站围绕“三个倡导”进行板块化设置,内容涵盖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精神解读、舆情分析、热点难点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权威解释,避免引起歧义和意识层面的混乱,以达到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之目的;其次,思政教师应利用电子邮箱、微信、微博、QQ、网络论坛等平台通过讨论、分析、答疑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因材施教,顺势而为,也可以发起网络PK、有奖征答、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班会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再次,创设网络虚拟实践基地,开发生动有趣而又互动性强的实践教学软件,如建立网络虚拟法庭、网络虚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便学生适时开展网络教学实践。如福建某职业技术学院尝试建立了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基地,规定学生必须参与网络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在所有的实践项目都完成并且测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学分。实践证明,高职院校通过网络虚拟实践项目的设置和任务安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为了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应停滞于口号和标语,必须站在“为什么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论高度来深刻认识并努力探索丰富、多层次、有触感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行之有效且易于操作的常态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把握、遵循和践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 -02 -26 ( 01).
[2]林培雄,王玉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在实践[J].求是,2013,( 10) : 46 -47.
[3]田心铭.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06) : 88 -97.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练秀明)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LAN Fu-xiu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vocational college.By using questionnaires on 20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clud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form,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eacing staff.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build a well-targeted workabl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 aspects of college, society, network, etc.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作者简介:蓝福秀( 1980—),女,福建上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福建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 JAS141004)。
*收稿日期:2015 -09 -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940 ( 2016)01 -005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