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菊香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通过分析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指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缺陷,从而给出合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问题 理解题意 解题思路 解题能力
引言
当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仍旧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答题的方法步骤千篇一律,具有统一标准。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教师传达标准知识,却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低能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审题,理解题意是关键。只有将数学问题题意和其中蕴含的重要信息理清楚,再进行解题就会变得简单。审题也有自身应有的步骤和方式,学生拿到数学问题首先要简略地看一下,查看题目的类型:简单计算题、方程题、排序题、画图题或者是角度测量题等。只有弄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类型要求进行适当解题方法的嵌套;解题方法的嵌套要按照设定的步骤进行,保证卷面的干净、规范和整洁。其次是进行题目的深入阅读,阅读的时候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和关键数值;数学解答题的题目往往会设计一两个无用的数值,作为对学生的迷惑,思路不清楚的学生就会使用这些数值进行解题,得到错误答案。最后才是进行答题,答题时首先要查看题目一共设置几个问题,分别要使用哪方面的知识,各种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只有彻底弄清楚这些,才能保证答题的思路正确,卷面整洁干净。
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有些数学问题由于过于抽象,学生不能立即对所学问题进行理解,这时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不是指老师把所有问题都向学生仔细解答,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答题。比如以下问题:把一段木料锯成4段需要15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段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这时就要学生主动动手在纸上画上一条线段代表木料,然后用短的线段在长线段上依次截取,截取五段查看截取的效果。通过直观的线段描绘,使学生清楚明白地看到线段截取结果,再进行相关计算就变得容易很多。以上方式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所有感官,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习惯,完成日常数学习题解答工作。
三、互换角度与双向思考
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课堂教学时候,往往站在自身角度看待学生,把学生不能解答出习题或者答题缓慢的现象,看做学生笨、不用功等。这不仅仅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自身人格也是一种侮辱,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伤害。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教师要想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形成互换角度与双向思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启使老师不再作为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作为和学生平等的个体,作为知识的交流者,平等地与学生探讨相关数学问题。这种探讨使老师将自身解题思路和过程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将可能出现的错误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平等对话以后,就能够逐渐掌握习题的解决方案和解题模式,甚至能够开动自身思维发散解题,提出更多解题方案。以上效果需要建立在互换角度与双向思考的基础上,没有角度互换和双向交流,就不能得到解题技巧的提高。
四、数学问题与现实融合
数学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涵盖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将数学问题的解决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小学数学问题,小学数学问题由于涉及的数字和解题方法简单,因此很多问题都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描绘,比如:购买产品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坐车春游问题,等等,都是与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对日常常见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力,也想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索,解题的热情提高了会带来良好的解题效果。另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熟悉的场景设置会使学生对解题方案迷惑,造成解题错误。所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数据,才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五、深挖教材与拓展创新
教科书中的例题和练习题都为数学教学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要求老师对其进行恰当的解答和问题处理,还要进行适当的发散思维和一题多解。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解题方案就能够达到要求;可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而言,基本解题方案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开始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有的学生还能够根据经典例题的模式,自己设计和例题相似的题目进行解决;还有的学生会根据例题提出不同的问题,继而对新问题进行解答,这都属于发散性的拓展和探索。具体例子如下: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第一课时时,教材呈现的是剪开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我们可以思考是不是让学生只剪一剪就能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课堂中我们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剪的过程,还让学生逆向思考,折一折,建立联系;对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根据图像自己剪裁,自己探索到底有多少种剪裁方案。学生在拼图和剪裁图像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提高自身空间想象能力,丰富对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感悟认识。
除以上数学学习和教学方案以外,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教学要以讲解与启发为主,注重启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最后解决。
结语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石,只有在数学基础进行相关学科的展开,才能有效地探索未知世界。”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的基石,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教师对其正确指引和疏导。通过多种方式教学模式尝试,课堂讲解与课下预习复习的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嵇海燕.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J].新课程导学,2015(34).
[2]陈兰英.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5(26).
本文系2014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