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2016-04-14 20:44崔景贵
江苏教育 2016年44期
关键词:职校工匠技能

崔景贵 姚 莹

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崔景贵1姚莹2

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心理品格,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补的“精神之钙”。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中国式现代工匠精神的回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工匠精神的心理特质与现代职业教育意蕴进行解读,并分析职业教育领域现代工匠精神缺失的成因,提出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的积极职业教育策略:树立立德树人、育人至上的理念,优化心理资本教育,引导职校生和谐成长;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引领职校生自主成人;深化现代人格教育,促进职校生职业成才。

现代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心理学

2016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适逢其时,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实践而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创新价值。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现代职业教育的“总动员”和“集结号”。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意蕴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如何培育现代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全面探究、深入研究。

一、心理解读:现代职业教育应着力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其实不是新名词,也并非舶来品,它由来已久。工匠精神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比较复杂的概念,这里从心理内涵、心理特征与心理意蕴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工匠精神的心理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是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勤奋创新、追求精致。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具体到工匠个体,变现为具有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具体到产品和服务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上乘等特质。[1]

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工匠精神的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兴趣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给予它优先关注并进行积极探索,从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乐趣,才会充满热情地专注于这件事物。《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工匠精神的第一心理要素。二是创新创造。创新是工匠寻求技艺突破的必需能力;创造是工匠收获成果的一大境界。匠人尚巧,其创新创造品质是区别于一般技术工人的重要心理特质。三是坚韧钻研。注重细节,追求技艺的精湛和产品的精致,不惜花费时间,“既琢之而复磨之”,精雕细琢的工作态度值得称道。四是担当责任。匠人发明创造,反复雕琢,用心打磨,为品质负责,为行动负责,为岗位负责,才无愧于产品,无愧于顾客,无愧于自然,无愧于自身。工匠精神缘起于兴趣,闪烁着“尚巧”的创造思维,彰显坚韧钻研的品格和严谨负责的态度,追求至善尽美、精益求精的美德。

工匠精神是个体持续内化的职业心理素养。工匠精神是执着事业的热爱度、追求极致的精气神、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凝心聚力的操作和实践内化为人的精神。其实,工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优秀的心理素质与精湛的职业技术、专业技能结合的产物。培育工匠精神,就是为了培养具有优良职业心理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换句话说,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就是职业学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的心理教育,是促进专业能力、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心理教育,也是引导职校生成长、成人与成才的心理教育,从而为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工匠精神的心理特征

1.融合性。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是行动力和执行力交互作用的产物。有专家认为,“所谓工匠精神,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2]工匠精神是爱心、责任、严谨共同作用的产物,有爱心,才有无私的奉献和投入;有责任心,才有专注和执着;有严谨,才有一丝不苟,追求完美。[3]

2.职业性。职业,简单来说就是工作,工匠精神依附于职业活动而存在,并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丰富,职业性作为工匠精神的基本特性是理所当然的。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而手工艺人本身独具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工匠精神的职业特性。技术技能人才有确定的初级、中级、高级的衡量标准,工匠精神的内化程度自然也存在个体差异。

3.发展性。工匠精神从提倡到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发展过程。所谓的心理发展,是个体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分阶段培养现代工匠精神的过程,需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成长规律。匠人感知方式、思维品质、情感水平和行为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决定了工匠精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工匠精神的心理意蕴

工匠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职业实践精神,是现代人格特质的重要体现,是人生发展价值的理性觉悟。在持续不断的职业精神追求中,个体磨炼创新品质,保持乐观心态,促进人格升华,达到职业人生的理想境界。

1.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追求。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范畴,同时又精于职业精神,它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意蕴和高度追求。而职业精神是人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及职业操守等。工匠精神在个人工作层面,就是一种认真负责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还要树立起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攀登职业精神发展的新高度。

2.工匠精神是一种创新创造品质。创新创造是工匠精神应有的意蕴。工匠精神更强调从业者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尤其是对工作、产品创新的追求。古代匠人“尚巧”,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将其创新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为对工作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坚守和苛求,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应体现在不断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创造最顶尖的新成果上。

3.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乐观心态。工匠精神不是时髦的职业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心中。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在职业人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工匠精神是技艺从业人员所要追求的生命状态,非一朝一夕即能达到,在追寻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桎梏、遇到挫折,此时不能自怨自艾,怀疑自身能力,以至于自暴自弃,半途而废,而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成为“朽木可雕”“飞斧斩椽”的旷世神才。

4.工匠精神是一种现代人格特征。现代职业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贯穿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把握工匠精神的人格特征。区别于传统人格特征,工匠精神是包容并蓄、共同发展的现代人格,表现为敬业乐业的实践实干,创新创造的责任担当,坚持不懈的与时俱进。工匠精神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取与技艺相关领域的内容,善于借鉴嫁接,以求现代职业素养的提升,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5.工匠精神是一种卓越人生状态。追求工匠精神的过程,是个体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过程。终身学习不是匠人的专利,却是匠人的坚守与追求。在学习的道路上,匠人秉承因时而变的原则,“述而又作”,不断地学习进取、勇于创新,从而为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所称道。匠人的卓越,并非是因其成果丰硕,而是因其有一种永不满足地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却是值得每个人追求的理念和境界。能够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发展,个体也就达到了积极卓越的人生状态。

二、心理反思: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与重塑

(一)职业教育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

如今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现象:职业教育变成了单一的实用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变成了人——技术人员或技能工人的“加工厂”,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被边缘化,在受教育者身上日渐消失。现实的职业教育缺乏工匠精神,看不起、看不见或者看不懂现代工匠精神。那么,现实职业教育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究竟何在?

1.工匠精神在职校人才培养中的“弱化”。现今的职业教育为求生存和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保持或信守着“唯技术”的功利态度,讲求实用性,看重证书和技能考核,过分强调技术技能,以致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步入“空心”“缺德”的价值误区。职业教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教育目标重技能轻文化、重促进就业轻引导创新创业、重实用技术而轻精神提升。急功近利的职业教育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导致企业真正需要的工匠人才“缺位”现象凸显。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畸形发展,忽视了把塑造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来抓的重要性,导致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形成高素质技工缺口达到2200万到3300万的严峻现实。

2.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虚化”。工匠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职业教育的被轻视、漠视。职业教育饱受社会歧视、忽视,地位低下,生存艰难。这正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人眼中,职业教育始终难登“大雅之堂”,职业学校学生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甚至职校教师面对学生时也是摇头叹息、抱怨指责。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与蔑视还普遍存在。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寒假期间,某地一中学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不要和职高生混”。这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少数教育工作者的偏见。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误判,重视普教轻视职教,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流或三流的教育,令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失去了发展的信心。因自信心不足,找不到奋发向上的动力,找不到努力前行的方向与目标,职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就难以培养。

3.工匠精神在行业企业文化中的“淡化”。当今,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商人精神”大行其道,鲜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能够打造出优秀精良的产品。急功近利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浮躁心态,使得企业过度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或短期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与灵魂。不少人梦想一夜暴富,一些企业追求眼前利润,“抄一把或挖一桶就走”,这是工匠精神严重匮乏的表现。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及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琢。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执着痴迷不再能得到应有回报,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磨炼就这样被无情地抛弃。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还会对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

4.工匠精神在现实职场文化中的“软化”。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普遍流传盛行的“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而不追求100%,反映的正是“差不多就好啦”的心态。倘若抱有这样的心态,又如何能做出让自己爱不释手、引以为傲的产品呢?不以制造“优品”“极品”“精品”为工作目标,造出的就只能是“差品”“次品”“劣品”。虽然我们早就有庖丁、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成为在车间和作坊之外很多人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职场文化环境与生活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日趋没落和渐渐消亡就在所难免。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个体职业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生涯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企业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长青成为凤毛麟角。

现代工匠精神缺失对职校生心理产生显而易见的消极影响。长期缺乏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造成职校生精神成长的空虚与荒芜,他们没有信念、缺乏信仰。“重学轻术”的错误价值观,导致职校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长此以往,职校生容易出现“自我无能、社会无情、学习无效、努力无果、升学无门、就业无路、生活无趣、人生无望”的消极状态,表现出无能感、无用感、无聊感、无责感、无望感等典型心态。[4]职校生“我不行”“我不能”的思维模式容易造成“我无能为力”的判断;认为自己没有理想前途、发展机会和专业志向从而放弃努力、听天由命;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乐趣而选择沉溺网络、谈情说爱、逃课闲逛等方式放纵自我;责任担当意识薄弱、行动不自觉,就不主动去寻求努力目标、创新创业;当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就觉得是自己消极的命运使然,却不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用心努力、坚持钻研。

(二)重塑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走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刻不容缓。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应有素养。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受教育者有没有养成真正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重建职业教育地位和尊严的需要,更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品格。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工作者唯有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出为社会所认可的颇具工匠精神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让社会和民众从心理上认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才会成为有尊严、有前途、有实惠、有幸福感的教育类型。

倡导和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就是要塑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观,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促进职校生成长、成人、成才,改变一些职校生身上存在的“差不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职业学校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营造一种“技术是硬道理”“用品质说话”的环境氛围,培养坚韧钻研、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乐业敬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国制造加油,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良品质的代名词,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5]将“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质造”,更加需要现代工匠精神的积极引领,这会倒逼职业院校教育关注正在失落的工匠精神,重拾现代工匠精神。

现代工匠精神是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补的“精神之钙”。要为“中国制造2025”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其宗旨是为人、成人。[6]职业学校学生可以暂时没有高水平的技能,但一定要是富有责任感、恪守诚信、团结协作、懂得忠诚的职业人。这与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精致专一、敬业乐业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中国式“现代工匠精神”的回归。丢失的工匠精神,我们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找回来。重拾“工匠精神”,既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职业教育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精神富有的人才,特别是富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可以说,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是企业积极生存发展、社会转型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心理策略:培育现代工匠精神是积极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

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的什么”和“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说到底,职业教育要从“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找出路,从积极视角寻策略,科学践行积极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积极职业教育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潜能出发,以增进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促成受教育者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培育现代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要以助人自助、立人成人为出发点,秉承立德树人、育人至上的现代理念,立足实际、积极实施、注重实效,着力建构科学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范式。

(一)优化心理资本教育,引导职校生和谐成长

培养职校生自尊自信、乐观积极、阳光希望、执着坚韧的心理品质,是积极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管理学家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类状态的心理力量。[7]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个体积极心理能力,强调积极心理素质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引导职校生心理和谐成长,开发心理资本,挖掘心理潜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自尊自信的心智。重拾“工匠精神”,当务之急是重拾职校生的自信,点燃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火花。自尊是高尚的品德,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职校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首先要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导职校生成长、成人、成才,要培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才不会自卑自贱、自怨自艾。在面对挑战性工作时,要对自己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乐观积极泛指一个人对周围人与事物正面的认知取向的心理品质,显现为人的性格特征。同一块石头,对乐观的人而言是垫脚石,对悲观的人却是绊脚石。所以说问题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职校生才能追求卓越的人生。

3.培养满怀希望的心灵。所谓希望,就是对自己所定的目标锲而不舍,为了获取成功,在必要时能够进行调整,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路线。[8]心灵阳光又心怀希望的职校生不会过低地评价自我,相反,他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敢于追求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敢于创新创造,不惜花费时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与机会。

4.培养执着坚韧的心力。当身处困境或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在挫折中迅速复原,并采取迂回的途径来取得成功。[9]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在众人眼里做什么都轻而易举,但理性分析就会发现,他们都具备执着坚韧的心理品质。只有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走出困境,才能渐入工匠的精神境界。

职业学校要以培养现代工匠精神为主线,以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技能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心理资本教育。职业学校可以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公共课,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栏、微信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心理成长自助意识。通过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朋辈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开发心理资本。

(二)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引领职校生自主成人

工匠精神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内在涵盖了“技”“术”“心”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又覆盖了工艺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10]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入工匠精神的教育,从学生一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就应该让工匠精神扎根其心中。因此,职业学校教育有责任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合到课程中,达到精神和技能的合二为一,培育真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应以培育富有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人为己任,注重培育职校生的实干实践、刻苦钻研、团结团队、创新创业等精神。

1.培育实干实践精神。引导职校生立足于实践,成为技术技能实干者,职业学校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专业方面的岗位实践,明确职业需求,增强技术实践性;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掌握专业技能,营造浓郁的技能练习与好学氛围;三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管理,为专业技能教学服务;四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习形式,包括新生认识实习、毕业前岗位实习、专业课程实习和综合课程实习等,增加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引导学生以“稳扎稳打”的态度,练好实践技能。

2.培育刻苦钻研精神。培养职校生的刻苦钻研精神,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索,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其次,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俗话说,不怕不会教的老师,就怕不愿学的学生。遇到问题,学生能够不怕辛苦,不怕花费精力,对不明白的地方追根究底,主动积极地探索,才体现出坚韧钻研的工匠精神。最后,寓教于乐。职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优化技能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乐在其中。钻研技术的过程必然充满艰辛、孤独,促进职校生刻苦钻研精神的教育,是职业教育践行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3.培育团结团队精神。培养富有团结团队精神的职校生,是工匠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可以从三方面切入:第一,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我,学会与同学沟通,锻炼表达沟通的能力。第二,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需要把小组任务细化到每个成员,保证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成员。第三,培养敬业的品格。敬业就是人们在集体工作及学习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对所在集体或团队负责。

4.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将创新创业的“基因”植入学生脑中。笔者认为,培养职校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一方面,需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有助于推行创新创业的职业精神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让创新创业的尝试降低风险,让职校青年创客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不怕花时间,舍得花精力,真正迸发好创意、创造好作品。

(三)深化现代人格教育,促进职校生职业成才

培育富有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现代人,呼唤与时俱进的现代人格教育。在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自身同样需要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培养,培植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和职业习惯。作为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承担工匠精神锻塑的奠基责任呢?

1.培植匠技:精雕细琢。匠技是工匠精神的前提。所谓匠技,即高技能。技术是成为一个匠人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产品诞生的重要前提。当今是一个“技”时代,是一个论“一技之长”的年代。技术是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轴心。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对产品精雕细琢的执着,追求细节的完美。职校生需要不断打磨技术,在持续的实习实践中磨炼技术至精湛的匠技境界。

2.培植匠艺:精致完美。匠艺,是匠人工艺素养的极致体现。它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追求完美精致,注重客户的艺术体验。在匠技的基础上,不仅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还将其当作一件工艺品用心设计,使其与时俱进又不失美感,带给使用者全新的唯美感受。职校生追求匠艺,既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磨炼好技能,又要掌握工艺设计的理念,赋予产品工艺美,从而创造出既极具实用性又颇具工艺性的作品。

3.培植匠心:创新创造。创新品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匠人在逐渐掌握高超技术技能的同时,兼备厚重的人文素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依葫芦画瓢只是一种模仿,是一种低水平技能的体现。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匠心”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精雕细琢时充分展现创新创造的品质,发散思维,富有创造性地打磨产品,做出凝聚匠人智慧结晶的工艺品。

4.培植匠力:持之以恒。匠力是工匠精神的保证。职业学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时,需要教导学生学会执着坚韧,学会持之以恒。完美工艺品的形成离不开匠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技术技能人才在反反复复雕琢产品的过程中,总是免不了遭遇挫折,忍受孤独和寂寞。打造出精美的工艺品需要匠人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付出。

5.培植匠魂:专心专注。匠魂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匠魂能让匠人入“道”,物我两忘,此时匠人手中的材料不仅仅是材料,更是灵性之物。他们做到了物尽其用,以全身心的投入诠释万物灵性的魅力,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工匠精神贯穿始终,追求最高层次的“匠魂”,必须集匠技、匠艺、匠心、匠力等现代人格的全力。职业学校应将匠魂作为职校学生最高的人生和职业境界,向学生传授专心专注的职业理念,教导学生悉心揣摩材料的蕴涵,以物为友。

培育现代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或重构,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或理念的全面跃升。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积极促进职校生成长、成人、成才,我们要用心读懂职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读懂找回“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蕴,读懂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用心做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和先行者,[11]让工匠精神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扎根,让现代工匠精神释放出无愧于时代的教育光彩。

[1]孙兴洋.职业教育尤重“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16-03-24(18).

[2]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20):14-15.

[3]梁玮.寻找失落的工匠精神[DB/OL]. http://www.chinaleather.org/News/20150529/282399. shtml,2015-05-29/2016-09-07.

[4]崔景贵.解读职校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心理症结与教育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65-72.

[5]刘江伟,叶乐峰.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铸魂[N].光明日报,2016-03-12(1).

[6]崔景贵.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战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0-183.

[7][9]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3):482-487.

[8]崔景贵,杨治菁.职校生心理资本与职校积极教育开发策略[J].职教通讯,2015(34):9-12,20.

[10]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11):20-22.

[11]崔景贵.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311.

G710

A

1005-6009(2016)39-0022-07

1.崔景贵,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副校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2.姚莹,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宁,810008)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课题批准号:BJA130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校工匠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