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薇
(广东药学院, 广州 510006)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探究
陈洁薇
(广东药学院, 广州 510006)
摘要: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互联网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线上信息服务与馆藏资源整合、馆藏资源建设策略、服务内容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服务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
1前言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能力,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新的力量。[1]当前“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与融合,正逐步从使用工具上升到行业的创新与优化:它打通了生产者、产品、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了低成本、开放创新、公开透明、精准个性化订制的新型产业与服务,使产品、服务与用户对接,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图书馆作为传统服务行业中的一员,如何把握“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潮流,开展线上线下文献信息服务,创新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是当今图书馆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互联网使用现状
互联网的使用,离不开宽带和泛在连接,它们是构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开通宽带用户数量达到6.9 亿人,占国内总人口的49.7%,其中光纤接入比重达到35.2%, 20Mbit/s之间的宽带用户比例达到41.8%,20Mbit/s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12.6%;国内手机用户达12.98亿户,其中智能手机用户7.6亿户,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路由等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人性化、超薄化、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成本,使移动终端、移动穿戴设备、跨界智能终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这为图书馆开展线上线下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
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突破传统信息服务的樊篱,适时开展线上的信息服务,使它与线下信息服务相互补充,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1 线上信息服务构思及馆藏资源整合
图书馆要顺利开展线上信息服务,必须先对线上信息服务进行构思,对馆藏资源进行整合。
3.1.1 线上信息服务构思
当马云的淘宝切入电商后,商品的销售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而作为商品的零售服务商,假如没有适时开展线上的商品销售模式,固守实体店的线下销售服务,则经营商步履艰难,甚至亏损、倒闭。同样,当很多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推出网络信息服务时,图书馆如果不能及时推出线上服务,就会在文化服务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为“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喜好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特征是用户对信息利用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纸质信息服务转变为网络上的数字信息服务。图书馆开展线上信息服务,需要在原有纸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信息使用特征,拓展线上信息服务。具体包括开展线上信息化服务的各种准备工作,为用户的线上信息体验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为用户提供优雅、舒适、怡人、安静的数字资源阅读环境和顺畅、便捷的网络通道环境。图书馆开展线上信息服务,使它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需求方式,并为他们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为了顺利开展线上服务,必须建立符合线上信息服务的资源——数字资源。因此,在开展线上信息服务之前,必须先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
3.1.2 馆藏资源整合
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设计要置于“互联网+”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以保证馆藏资源适应线上服务要求。馆藏资源整合包括实体信息整合和虚拟信息整合。实体信息整合以构建具有馆藏文献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学科知识特色为主要方案的数字化资源,这部分资源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推送给用户。实体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在庞大的馆藏资源中突出本馆特色资源库(文献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学科知识特色),塑造具有一定学科特色或地域文化特点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此为依托通过互联网进行推介,吸引互联网用户阅读与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对虚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一是要以馆藏特色资源为出发点,通过互联网收集同类文献资源,构建完整的馆藏特色资源体系;二是要以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为用户建立急需的文献资源,以弥补馆藏资源之不足;虚拟信息资源整合突破馆藏资源的收藏界线和极限,通过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类,有效地充实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力所能及的线上信息资源服务。
3.2 制定“互联网+”时代馆藏资源建设策略
互联网在中国走过了20年的历史,在未来,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的高度融合将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颠覆和变革。利用“互联网+”制订信息资源建设策略,调整以纸质资源为收藏重点的策略,重点收藏适合线上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利用特点及信息需求。在制订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策略过程中,科学处理馆藏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建立数字资源采购联盟,降低信息资源采购成本,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组成多层次、相互交织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开展馆际资源互借,发挥彼此特色资源优势,既节省信息资源建设成本,又丰富馆藏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3 信息服务内容创新
3.3.1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信息自助服务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态势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在图书馆网站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集互联网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参考咨询、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为一体的新型网络信息服务空间和用户在线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信息推送、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开展信息交流为特点;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持用户在线阅读或书目浏览等。由于信息共享空间具有分享阅读感受和交流情感的功能,使进入信息共享空间的用户与日俱增,这为图书馆拓展信息用户提供新的增长点。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而构建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创新性和自主性的信息服务空间。它具有信息服务、软件技术应用指导服务和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具体分述如下:(1)信息服务功能,包括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和信息自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主要有现场咨询服务和在线咨询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表单,为用户推送相应的数字资源;信息自助服务是图书馆将信息服务内容挂在信息共享空间里,用户根据需要,自主浏览或下载所需要的信息资源。[3](2)软件技术运用指导服务。信息共享空间嵌入了系统设计、数字化处理、网络、多媒体等专家的在线联系方式。用户如果在软件技术应用方面有困惑,需要寻求帮助,则可以根据指引联系相关技术方面的专家,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比如用户在计算机程序安装、图像处理、数据统计等方面出现问题,急需帮助时,可以联系具有软件使用技能的专家来帮忙处理。(3)学习支持服务。图书馆通过网络搭建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学习辅导平台,为信息服务空间中的个体用户、学习小组、课题研究团队等提供学习指导服务,使信息共享空间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传统纸质文献服务的延伸,它注重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资源的有机结合,将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技术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浏览、下载等一站式服务。用户通过网络登陆信息共享空间便可一次性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空间悬挂计算机装机软件、应用软件和文字编辑处理软件等,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安装和使用;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无缝学习环境,用户在这种环境中可自由地存取、管理和处理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3.2 增值信息服务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行为已由原来简单的书刊借阅、题名题录检索、文摘浏览或摘取等向信息的完整性、知识性和价值性转变,用户期望获取一揽子信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4]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深化信息服务层次,为用户提供高层次的信息增值服务。为了实现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需求特点重组信息,改变传统图书馆以库、类为单位的粗放型加工、服务方式,将馆藏资源按主题、知识单元为单位的加工方式,通过其信息内容特征进行组合、关联、建构,形成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介质、不同检索方式,符合用户预期或市场预期的信息数据库,为用户提供跨界、跨库、跨学科的增值信息服务。
在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选择可扩展的元数据解决方案:元数据选择要遵照相关通用技术标准和规范,通过对每个知识单元的注释,将馆藏分散、异构的学术观点、数值、公式、分子结构、源代码、专利号等元数据进行分解后抽取,再辅以分析、鉴别、归纳、综合、关联和重组,把原来捆绑在一起的信息打散,再进行组合,从而把封闭的数据转化为开放的数据,形成具有持续能力、元数据扩展能力的高度关联、无缝链接的有机整体。借助“互联网+”,把大量不断更新和涌现的知识元整合成知识组群,通过揭示各种知识组群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知识组群的结构特点、研究热点、发展动向、专业相关程度等重要信息,在篇、句、词等方面形成一定的阶梯度和层次,形成能提供面向计算分析、面向存储、面向用户的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使馆藏文献中的每一本书刊及其所表达的每一观点和附带的每张图片、音频和视频,都不再成为信息孤岛,都成为用户可利用的资源;甚至连书刊中的每一个词组都可能被互相耦合、串接、引用、摘录、排序、分析、注释、混合、重组,然后组成新的信息服务内容,实现馆藏文献向知识单元转化,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实现信息的有效增值,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要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其进行分类和综合,归纳成为若干信息类型、主题的数据库,使泛在信息服务转换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增值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管理者应借“互联网+”这股东风,深入信息服务第一线,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分布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扩大信息服务范围,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效率。
3.3.3 建立数字移动服务平台
图书馆利用IOS客户端、安卓客户端、塞班客户端或微软移动客户端建立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移动操作平台,使数字移动服务平台具有可靠性、连通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云服务。图书馆数字移动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馆内动态信息、文化宣传、热点追踪、书目推荐、音乐欣赏、书海拾贝、信息检索、读者服务等,用户通过在移动终端中安装相应的阅读浏览器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订阅、下载、导入和阅读馆藏数字资源。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进行页面跳转,插入书签,对段落、句子进行批注等操作。图书馆数字移动服务平台实现了移动阅读服务、实时信息推送服务和用户自助服务,使用户只需拥有移动通信终端,就可以无时无刻、自由自在地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利用移动数字服务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分析用户浏览与下载的资源、检索行为、信息咨询、书刊推荐和图书评论,定期进行整理和归纳,根据用户不同时期信息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服务内容,使图书馆的移动数字服务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吸引性。此外,图书馆通过移动数字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引导,引导他们阅读正能量、符合中国国情及社会主流思想的书籍,使他们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公民。
3.4 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树立信息服务品牌
21世纪,知识经济中科技含量不断加大,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载体,控制信息洪流,并进行有序管理和广泛传播的专家。馆员除了继续担任文献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等重任外,还应扮演信息专家的角色,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提取信息,进行鉴别、选择与加工,制成题录、目录、文摘、索引、技术报告、数据库文件等,并通过网络传递给用户,在用户和文献情报信息之间发挥搭桥铺路的作用。
馆员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自我提升教育,掌握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整合馆藏各种数字资源、构建一键检索和知识导航的技能;掌握馆藏信息资源的分类、聚类技巧。提高馆员整合图书馆信息服务链的能力,实现各服务链之间无缝衔接,缩短用户获取信息的响应时间。馆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图书馆门户的交互性,促进信息获取、创建、交流与分享,提高用户自助服务能力;改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开展网上实时解答、网页推送;建立符合用户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的个性化图书馆;了解用户查找文献的倾向、路径及其常用资源,针对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馆员通过问卷调查,用户浏览日记的统计、分析,挖掘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建立用户信息需求档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比如,馆员将市场动态、产品信息、统计报告等提供给企业和社会部门机构,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馆员要注意提高信息服务产品的质量,开发出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产品,形成服务特色,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树立图书馆信息服务品牌。
4结语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超越了工具的使用功能,成为传统服务业深化服务功能的有力推手。图书馆要及时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潮流,转换思维,调整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深化信息服务内容,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树立信息服务品牌,拓展信息服务范围,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增强智慧与服务的品牌效应,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在文化、教育、生产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徐斌.“互联网+”:新融合、新机遇、新引擎[J].电信技术,2015(4):6-9.
[3] 胡娴洁,陈明.高校图书馆信息空间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85-88.
[4] 柯平.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与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专业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4):3-6.
(责任编辑:朱爱瑜)
中图分类号:G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4-0046-04
作者简介:陈洁薇,女,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2-23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Library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CHEN Jie-wei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Guangzhou510006,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net utiliz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joint service online and offline for library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integr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he innovation in service contents.
Key words:Internet Plu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