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江,强自力,杨 超
(西安交通大学,710049)
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毛瑞江,强自力,杨超
(西安交通大学,710049)
摘要:在界定文库收录范围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的现状,分析陕西高校文库建设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陕西省高校文库发展的建议,期望能对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校文库;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
引言
关于高校文库的收录范围,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广义的——“大文库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跟本校历史相关,本校名人专藏以及本校出版物,即只要与本校有关的,都可以收藏。比如清华文库,主要收藏清华学人的个人学术著作;清华自建校以来的校刊及其他内部或对外出版刊物,以及各种有关清华人、事、物、历史等的书籍资料等。[1]一种是狭义的——“小文库观”,只收录本校出版物。目前大部分高校如北大、浙大等都按此范围收录,并且主要收录类型为纸本书。笔者倾向于“大文库观”,主要依据如下:
国内高校文库的历史追溯。有学者分析古代书院与高等学府学脉相通,有绵延持续的关系,并且书院刊刻、收藏书院师长及生徒的学术著作,因此认为高校文库的源头是古代书院藏书。[2]笔者在整理本校特藏的过程中,发现交通大学(包括本校在内的现五所大学的前身)早在1919年,就有了交大文库,不过那时叫“读经室”。据《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民国八年十二月发行)第三卷第二号所载,图书馆“本馆三层楼北部外间为读经室。藏唐校长所著经书读本。本校历年出版品,亦附入焉。”[3]读经室的设立,当与南洋公学办学理念相关,“公学所教,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以西国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为指归”[4]。同时收录本校历年出版品,已经有了现在的文库意识。后来杜定友先生在此基础上,建成“南洋史料室”,“凡一纸一物,有关于本校者,无不搜罗尽藏,依类陈列。[5]”他希望“使人入其室者,爱校之心,油然而生。一则以记前人艰苦缔造之功,一则以光吾校未来之业[6]”。规定了文库的收录范围——关于本校的所有文献全部收藏,以及建设目的——激发参观者爱校的情感。
近年以来,国内高校建设文库的文件依据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一稿)》第四章信息资源建设第十八条规定,高校图书馆要“保存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社会捐赠和资料交换,注意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7]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要收藏并非局限于出版物与学术文献的本校有关资料。
美国的“高校特藏”与我国高校文库在资源建设、宗旨目标方面有相似之处。如耶鲁大学,最初是老师们为了支持各自的研究工作而收藏有关本校的资料。一些著名高校的本校特藏大都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系统收藏并促进使用有关本校发展的各种资料。[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文库是收集、保存、展示与本校相关文献的专藏库,是与本校息息相关的“地方文献”,有着其他特藏无法取代的作用。
我国高校文库自1987年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全国众多高校积极筹建本校文库,部分高校已实现实体、数字同步运行并为学校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机构知识库是其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
1 陕西省高校文库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以上概念的分析,我们以“大文库”作为统计范围,调查具体的文库建设项目。在本次调查中,凡图书馆已将本校有关文献单独集中存放并提供利用,可界定为已建立本校文库。陕西省是我国的文化教育大省,共有普通高校90所,本课题选取其中41所本科院校为样本,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因为代表性不强,故不在调查范围。2015年5月,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调查41所本科院校的文库建设情况。
1.1 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的现状
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情况统计表
1.2 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表已建成文库的18所高校,可以归纳出陕西高校文库建设有如下特点。
1.2.1 已有文库的图书馆数量多
陕西省已经建有文库的高校图书馆共18所,占整个陕西普通本科院校的40%以上。这些高校都通过挖掘、整合与本校有关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本校资源服务。如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建有本校作者论文数据库、陕科大专利全文数据库、陕科大著者书目数据库、本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库、陕科大科技成果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本校智力成果,提升了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1.2.2 文库有关学者栏目彰显了学科、地域及本校特色
在已建有文库内容栏目的18所高校中,文库收集的内容大都是本校教职员工的专著和学生的学位论文,但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注重收集本校名师资源,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姜长英航空数字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特藏,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的姚穆院士文献数据库,这些名师资源大多能反映本校强势学科,本地区地域特色以及本校特色。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姜长英航空数字图书馆”,不仅纪念了航空教育家、中国航空史专家、中国航空史学科的创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姜长英先生,还通过姜先生的生平以及航空主题方面的文献聚类,反映了该校在强势学科航空方面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资源储备。
1.2.3 文献类型多样,数据内容丰富
陕西省高校文库收录文献类型包括书目、文摘、索引、全文等多种形式,数据类型有学位论文、图像、音频和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基本满足各层次读者需求。如西安音乐学院文库内容包含赵季平音乐资源数据库、饶余燕音乐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本科研究生音乐会数据库、西安音乐学院专家教授数据库。其中,赵季平音乐数据库包括三个栏目:生平与年表、音乐作品、文丛撷英。饶余燕音乐数据库下设三个栏目:个人简介、作品鉴赏、相册。读者在该数据库不仅可以了解大师生平,欣赏音乐,同时还能领略其学术全貌。
2.2 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的不足之处
2.2.1 高校文库建设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
陕西高校林立,是文化教育大省,但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库发展受制于经费支持,因此陕西高校文库建设方面的工作相对京津沪等地来说稍显滞后,文库建设发展不平衡,除少数高校外,总体水平不高。
目前陕西高校文库建设实现实体与网络数字同步发展,已进入良性运作的高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该校不仅建设有实体文库,同时建有文库数据库,2015年9月16号又发布了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门户,[9]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门户提供三大平台:“机构”平台、“学者”平台和“统计”平台。“机构”平台:收集历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产出的各类成果,可按照学院、系所、国家重点实验集中展示,提供论文的收录类型、期刊影响因子,动态追踪论文被引情况,目前数据规模已超过20万条;“学者”平台:汇集西安交通大学百名学者学术生涯产出的各类成果,提供学者学术成果多样化的可视化图、动态跟踪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统计”平台:可了解西安交通大学不同类型成果产出总体情况,也可按照条件组合展示学校及各学院的成果产出趋势图,方便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的数据利用。该机构门户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水平。而其余已建有文库内容的十七家高校,建有实体文库的只有西安财经学院(“西财学者库”)和咸阳师范学院(“师生著述专藏”)两所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文库正在筹建之中。建有数字文库的除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外,大多局限于某一类型或某一主题,基本没有系统全面收藏。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建立了代表文库数字发展方向的机构知识库,但实体文库只设立了“姜长英航空史料室”。2.2.2 缺乏“文库意识”,文库建设没有明晰的目标定位
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缺少自觉的“文库意识”,以“高校简称+文库”命名的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时从实体文库到数字机构知识库文库建设都没有整合与本校有关的所有资源,没有明晰的目标定位,除学位论文与师生著作外,基本各自为政,在分析本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自行建立,文库收录范围片面,类型单一,不能全面、充分地体现高校文库作为本校“地方文献”的意义。
2.2.3 数字建设方面,区域内共建共享协作度低
文库建设没有统一的牵头单位,数据平台、门户、检索口等不一致,影响区域内共建共享;多数数据库访问范围局限在本校甚至本馆范围,没有使文库发挥其网络资源的最大效益;数据系统相对封闭,没有考虑契合搜索引擎以及读者参与共享。
3陕西省高校文库建设策略
陕西高校文库资源的建设,对传承陕西高校文化传统,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对陕西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优化馆藏特色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特点及不足,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树立文库意识,明确目标定位,凸显本校特色
树立文库意识,图书馆要系统、全面收藏能搜集到的跟本校有关的所有文献,通过收集保存展示校史文献、名人专藏、出版物等三项内容,勾勒高校的文化感与历史感,使阅者爱校之心油然而生,彰前贤而励后学,同时凸显本校特色。
3.1.1 系统收集、整合、展示校史文献
陕西高校中,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大学都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其他高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也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中扮演了各自的时代角色,承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陕西高校的跌宕浮沉、易名更址、创新发展不仅融入了古长安的文化地理人文特质,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因此系统收集、展示、研究关于各自校史的文献,更能直观生动地呈现本校发展印迹和历史传承。
3.1.2 设立名人特藏,突出名人效应
独特的地域环境熏染,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还有秦汉唐以来古都所氤氲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使陕西高校涌现了一大批大师名师。以历史最为悠久的交通大学为例,蔡锷、黄炎培、钱学森等,为西安交通大学历届学子中的杰出代表。茅以升、吴有训、钟兆琳等200余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迁校5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10]这些名人特藏的建设,将直接起到教育、激励、感染后辈的作用。名人特藏应包括名人生平简介、历史贡献、相关学科发展历史、科研课题、获奖情况、论文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及其进展等相关文献。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已建成钱学森特藏,机构知识门户如上文所述,已开设学者平台。
3.1.3 全面收集本校出版物,突出本校重点学科
高校文库中有关出版物的收集管理范围包括:学术出版物以及非学术出版物。学术出版物包括本校教职员工出版的专著和译著,编写的教材、讲义、教学参考资料,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会议论文,编辑出版的各种连续出版物,制作和使用的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各教学单位建立的各种专题数据库,各种类型的研究报告、教学成果以及本校学位论文等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11]非学术出版物包括校报等校内报纸、社团活动以及海报及其他灰色文献等。出版物收集应突出本校重点优势学科,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应突出航空、航天、航海、材料、力学、机械学科特色。
3.2 建立陕西高校文库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及高协作度
建议以文化厅和高校图工委为牵头单位,建立陕西高校文库联盟。设立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龙头示范单位的高校文库资源服务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规范相关文库建设标准,走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陕西省高校机构知识库资源的平台门户,统一检索平台,统一元数据标准,统一宣传推广。[12]参建高校建立本地服务系统,同时利用数据提交、数据收割、网络数据抓取等方式向服务平台提交数据。服务平台查重、整合以及信息聚合来自其他云端的数据后,统一通过免费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收费服务平台发布高校文库数据,[13]为师生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全面准确的陕西省高校文库服务。在陕西高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文库建设研讨会,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为更好地发挥“文库”的教育启迪作用,展示高校著名学者的成就,建议各高校馆携手合作共建“陕西高校校史资料”“陕西高校知名学者名人录”“陕西高校出版物”等网页。必要时,可以采取“联盟+众包+按需出版”的高校文库资源搜集策略。[14]陕西高校文库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及科研机构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合作、交流,让文库建设走出高校校园,融入社会,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文库[EB/OL].[2015-09-16].http://lib.tsinghua.edu.cn/database/specialcollection.html.
[2] 陆汉荣,钱万里,贾丽君,等.高校文库之起源——书院藏书[J].图书情报工作,2003(10):41-43,73.
[3]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第三卷第二号)[J].1919:37.
[4] 南洋公学章程[G]//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36.
[5] 杜定友.吾校图书馆之将来[M].杜定友文集(第二〇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71.
[6] 杜定友,钱亚新,钱亮,等.我与南洋(《治书生活》之五)[J].赣图通讯,1986(1):1-4.
[7]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4修订一版)[EB/OL].[2015-10-08].http://www.scal.edu.cn/zxdt/201405050832.
[8] 韦庆媛.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8-92.
[9] 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门户Beta版上线[EB/OL].[2015-09-16].http://www.lib.xjtu.edu.cn/news.do?event=single&id=2168.
[10] 西安交通大学.交大简介[EB/OL].[2015-09-16].http://www.xjtu.edu.cn/jdgk/jdjj.htm.
[11] 魏青山,张瑞娟,刘会婷,等.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J].图书馆论坛,2012(2):88-90,112.
[12] 黄和通.台湾地区机构典藏的发展和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3-61.
[13] 李丹,闫晓弟,李娟,等.陕西省地方特色数字资源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探索,2013(10):59-61.
[14] 王福,周文学.区域内高校文库资源联合搜集策略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3(2):148-151.
(责任编辑:傅正)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科研培植项目重点项目(shshx2014014)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4-0035-05
作者简介:毛瑞江,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5-12-1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MAO Rui-jiang, QIANG Zi-li, YANG Chao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7100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range of library collection scop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Som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some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the universit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university collection; Shaanxi Province; universit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