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旧书管理探析

2016-04-14 10:16林晓玲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字环境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

林晓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361008)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旧书管理探析

林晓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361008)

摘要:文章在对旧书的定义及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建立高校旧书流通平台、学校旧书交流平台、寻找旧书电子版以及建立地下密集藏书库等途径,对旧书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旧书管理;数字环境;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建立和广泛应用,使得以印刷型文献管理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重心也逐步由印刷型文献向电子信息资源服务转移。各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率以不同的速度下降。

科学研究与技术的发展,使文献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各高校合并后,原各校区馆的文献资源一部分整合到总馆,陡然增加的大量文献占据了本已很有限的馆舍面积,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评估标准》要求,在校生每人年购书为4册,各馆的购书量逐年增加,收藏的文献资料迅速增多,许多图书馆书库达到饱和,甚至超载[1]。旧书作为纸质图书中特殊的一部分,更是首当其冲。笔者从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多个角度对如何加强旧书管理和利用,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旧书价值的重新评估

何为旧书?关于旧书的定义在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谈及的旧书主要指图书馆中馆藏时间较久,外形破损且借阅率几乎为零的各类文献,包括刊物和书籍等。目前各高校的图书馆藏数量均在几十万册以上,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某些图书借阅率为零,比如检索系统尚未录入,学校宣传、推广的力度不足等。因此,借阅率为零并不代表该类图书毫无价值。2014年,笔者所在图书馆在对馆藏旧书进行重新整理加工过程中,搜整出少量民国线装书、“新善本”,不少石印本以及铜印本。这些图书不仅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且存量稀少,价格不菲。

旧书的价值评估是一项科学性和严肃性并重的工作。为提高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调整馆藏结构,图书馆应加强对馆藏文献资料的评估和剔旧,做好旧书管理工作。首先,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旧书整理及评估小组,并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操作能力;制定严谨的评估标准和分类标准,并对不同类别和层级价值的旧书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对确实没有收藏和阅读价值的旧书进行及时剔除。剔旧标准可借鉴《公共图书馆图书剔旧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2]一文。文中就“五剔、四不剔、三慎剔”原则以及剔旧指标体系中时间、著作、流通、价格、替代5个主要因素对剔旧标准的影响进行了客观、深入、全面的阐述,其标准可为高校图书馆借鉴使用,此处不再赘述。

2旧书管理的一些设想

2.1 建立高校旧书流通平台

20世纪90年代,按照“共建、联合、调整、合并”的方针,全国有556所高校(其中普通高校387所,成人高校169所)合并调整为232所(其中普通高校212所,成人高校20所)。[3]合并后各高校因学校办学定位等的转变,专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极大变化,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断调整和完善。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增加或停办专业,都对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工作出发点的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

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该院校于2005年5月在整合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三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在这之前,厦门教育学院是一所师范性质的成人本科高校,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本专科学历教育专业。[4]其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厦门市教师训练班”,虽然专业不多,但是在合并前,馆内已有几十年的图书积累,仅文字、训诂方面的图书即有上千册,不少图书属于稀缺图书,非常珍贵。然而随着学校的发展转型,这类文字训诂类图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无人问津,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建议各高校图书馆对旧书进行重新整理,利用数字化信息环境或现有高校图书馆联盟平台,建立高校旧书流通二级平台。通过二级平台完善本校旧书资源各项信息,寻找对口馆舍,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变革之一就是构建了信息对称交流的机制。高校旧书流通平台的建立使得分散的旧书信息得到集成,通过平台实现旧书供求信息集成的理想目标。

衡量图书馆资质的传统做法是考察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据调查,在实际操作中,因担心减少自身的图书馆藏书量,采用租借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往往流于表面,很难真正推动执行。因此建议在考核高校图书馆的指标体系中增加“资源互助指数”一栏。既可以将外借图书数量纳入指标体系,解决图书馆的后顾之忧,又可以考量图书馆在资源利用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常说“藏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加入区域性、专业性等图书馆联盟,为师生读者提供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为潜在读者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媒介,更重要的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图书资源寻找相应的读者。

2.2 建立学校内部旧书交流平台

一是对旧书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旧书信息进行电子化采集、录入,同时借助Web建立旧书管理系统,完善旧书各项资料,帮助读者快速、便捷地检索旧书以及发布信息、旧书交易、数据统计等。这部分更多地是针对旧教材、辅导书而言。图书馆兼具文化教育职能。通过平台的宣传,可起到强化学生的循环意识、环保意识,改变学生对书籍特别是旧教材回收利用的态度,鼓励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回收利用废旧书籍的行动。

二是设置旧书漂流专区。高校图书馆多设立有图书漂流区。图书之间的漂流阅读,是旧书交流非常好的平台。对旧书加以整理,将馆内多余的复本,无保存价值但对读者尚有使用价值的文献通过图书漂流寻找读者,实现对旧书漂流工作的主导和常态化管理,借助虚实两个平台,满足爱淘书、爱读书的“书虫们”的需要。

2.3 为旧书寻找电子版,或者进行扫描存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数字化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电子化的阅读方式,同时由于读者成分的不同,个人的喜好、生活方式的差异,造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不同。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模式,电子化的阅读模式更加便捷,承载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而且通过复制复本量充足,鉴于以上种种优势,为旧书寻找电子版或进行扫描存档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来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是“书是为了要用的”[5]。通过旧书的电子化处理,一方面可以解决携带上的不便,挖掘潜在的读者群体,使旧书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实现;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纸质旧书馆藏时间较久,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过多的翻阅,无疑会增加旧书的破损程度,尤其是部分复本量较少的图书,有些甚至仅存一本或一册复本,且无法购置,对旧书进行电子化处理可很好地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

2.4 建立密集型地下藏书库

为解决不断增加的图书资源与馆舍面积不够的矛盾,可建立密集型地下藏书库。地下藏书库具有温度低,利于延长藏书寿命,节省能源,节约管理费,防止书籍受虫害,防火等优势,越来越受国内外各高校图书馆青睐。

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地下藏书库的信息化管理。单纯地将旧书归入地下无人藏书库,会将这部分图书置于无人问津的废书之列,因此需要利用数字化的支持,采取信息化管理,将旧书信息较为全面地展示出来,读者可以通过检索机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书籍。

信息化与地下藏书库是虚实两个平台的相辅相成,通过地下藏书库,可以缓解馆藏空间不足的压力;通过信息化,能够使这些形式上“束之高阁”的图书得以继续利用。

2.5 建立特色馆藏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同时,图书馆馆史几乎等同于学校的发展历史,见证和记载着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通过图书馆和学校的这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以及师生的观念也在逐步地向前发展,而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图书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可以说,图书馆具有记录本校教学特色和藏书特点的功能。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旧书的整理、分类,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作为校史馆的一个专题存在。例如,可以将不同年份(建议从创办的第一年开始)的旧书按照年份进行整理,这部分旧书可以是历年的教材、期刊、学报以及其他反映学校专业特点的典型书籍。建议设在专门的区域,或者是设计成以可供人观看的长廊形式存放。由于各个高校的发展历程不尽相同,所以设立这样的一个特色馆藏也几乎是独一无二,师生在阅览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图书馆文化传承的深意。

3旧书阅读推广

在阅读推广方面,学校都十分重视新书推荐,而对旧书,一方面由于缺少新书的“新味”,很多人对此不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已经很少或不再对旧书进行宣传推荐,图书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不重视,态度上的消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旧书的借阅流通。从某种程度来说,对于未读过这本旧书的读者而言,旧书就意味着是“新书”,因此旧书的阅读推广,完全可以参照新书的做法。学校可挑选经典旧书,借助“读书日”“读书节”或“经典诵读”等活动,设置旧书展览专区,同时将展览出来的图书进行相应的信息说明,注明其基本信息,如有无电子版,是否在漂流以及具有详细信息的搜索平台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读者可以迅速地了解这部分旧书,挖掘旧书价值。

对于旧书阅读宣传工作,可参考网络旧书业的做法。例如“孔夫子旧书网”先后开展了“孔夫子旧书一条街”“走近国学大家主题展”“网络、旧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二手书置换”“夫子访谈”等特色服务[6]。由于旧书的收藏时间比较久,本身具备一定的读者量,因此,在开设网络平台时,可以设置专栏,发布读者对推广书本的评价,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关注,还可以设置“旧书新读”栏目,让不同的读者发表读后感等。旧书业这个“夕阳行业”在网络的带动下获得新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4其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受读者用户的欢迎。数据显示,综合性大学电子图书购买经费已经占图书资源采购经费的一半以上,但是目前仍没有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电子资源采购细则可供参考。笔者针对旧书管理,建议在电子图书采购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采购。对已购有电子版的图书,应适当减少纸质图书的采购复本,从源头上改善未来因图书新陈代谢而产生的空间难题。

5结语

书籍是思想的载体,旧书作为书籍中特殊的一部分,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旧书管理已然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由于旧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对旧书的管理应有一种常态化、标准化的模式,而信息化技术已使这种模式成为现实。将传统馆藏资源与当下最新的信息技术加以整合,通过旧书管理推动图书馆藏和服务的优化,追忆历史,展望未来,建设信息化图书馆,这才是旧书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彬.缓解高校图书馆急剧增长的藏书量与馆舍不足的矛盾之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4):44-48.

[2] 信丹丹.公共图书馆图书剔旧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5):122-125.

[3]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0-81.

[4] 《共和国改革开放大纪实》编委会编.共和国改革开放大纪实:教育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71.

[5] 魏蔚,张亚君主编.图书馆学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52.

[6] 孙昕.网络旧书业缘起的背景、特点与发展对策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0):130-132.

(责任编辑:朱爱瑜)

中图分类号:G2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4-0032-03

作者简介:林晓玲,女,馆员,博士。

收稿日期:2016-01-11

Analysis of the Old Book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LIN Xiao-ling

(Xiamen City University, Xiamen361008,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evalution of the definition and value of old book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measures to manage,develop and utilize the old books by using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cluding establishing the old books circulation platform and school old books exchanging platform, looking for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old books and establishing dense underground stockroom in librar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y; old book management; digit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数字环境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
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
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比较研究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