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楚城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
⌾高楚城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复习的特点,通过教学实例说明数学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的重要性,通过三方面做好数学备考过程中回归课本的问题,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摆脱题海战术。即:强调课本在高考中的地位与作用;转变观念,从教师做起,有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将“回归课本”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做法
高三的教室中普遍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书桌有高高的复习资料,却很少见有课本。这说明了现在很多高三考生不重视课本的作用,抛开课本复习,认为高考题都是原创题,不会直接考课本里的内容,课本上讲述的内容简单,怎么看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精力应用于“题海”中搏击。忽视回归课本的重要性,让这些学生在测验中,尝尽了脱离课本复习的苦头,比如,越简单的试题,他们失分越多。可见,积极引导考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回归课本,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的效果,是数学备考的重要策略之一。高三数学老师依纲靠本进行复习时,如何有效回归课本呢?下面我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课本即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任何教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根源。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因此高考命题注重课本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的根本来源的功能,这几年我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以课本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
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回归课本是在浪费时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回归课本的目的、意义,另一方面是他们不知该如何去做,不知该做什么。部分高三老师和学生一样总想在“题海”中押到高考题,总认为高三就是不抬头地到处找题做,做的题越多押上高考题的机会就越大。特别是临考之前更得日夜兼程地在各种试卷中查找“高考题”。即便有的老师也会不断地要求学生“回归课本”,但对于“如何回归”缺乏必要的指导或指导不到位,学生不知如何利用课本来升华自己的复习效果,只是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结果书是看了,却没有多大的收获,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看了。因此“回归课本”不只是学生的事,要真正做到“回归课本”就要从教师做起,转变“课本简单,用处不大”的错误认识,应加强老师的有效指导。高中课本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深入浅出,在栏目设置、内容编写、排版及习题的设置上,均有新颖、独特之处,与高考考查的内容是一致对应的。所以回归课本就要有选择性地读,有目的地读,读法要讲究,读了才有收获。
2017年数学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体现了高考数学考查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的精神,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回归课本”于课堂中。
1.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概念、公式和定理是数学的基础,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人类长期探索的结晶。抓住了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并深刻理解它们是学好数学的提前。重在理解,要掌握概念的准确阐述、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清楚地认识概念、公式和定理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理解推导它们过程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2.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练习 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一般相对较容易,容易被忽略,但要认真研究其拓展价值,课本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探索性,许多高考题目从课本习题上找到“引子”,甚至直接用课本习题作为高考题,有许多高考题就是课本上每一章后面的习题经过简单改造而来的。例如: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6题便可从课本必修5中《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中的例题找到根源。所以对课本的这些习题不仅要会做、做熟,而且要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四化”:一是要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变化”,可以改变条件或改变结论,这样能更好的巩固基础;二是要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类化”,这可以展现解法一类题型的通性通法;三是要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一般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四是要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深化”,这能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巧用教材中的探究与思考 “探究与思考”栏目中的大多数问题设置在主干数学知识上,其特点是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引发思考,栏目中的一些问题,设问巧妙、情景新颖,富有想象空间,我们的很多典型题和课外练习题都来源于探究与思考部分的问题变换。如:课本选修2-1中《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有探究:1、请你画出图形表表上述同种位置关系,从图中你发现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是什么情况?2、方程组解的个数与公共点的个数是什么关系?像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有让学生真正探究并得出结果,那有关圆锥曲线这类型问题不都解决了吗?这就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很好培养了。在复习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要多思考、多联系,回顾自己在前几轮复习当中有哪些题型跟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有关联,哪些题型是如何改变条件演变而来的,有必要把这些题目都找出来进行比较,这样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把很多关联内容串起来,利用这个栏目可以使学生的联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4.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 2017年数学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考试中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教材中有很多与数学文化有关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多是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应用性、探索性的例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数学学史、数学思维方法的介绍等,这些材料与生活及科技紧密联系,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立意来源。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记清楚题材源自哪个知识点,可以用什么知识解释或用什么定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获取数学文化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就是要抓住教材基本点,引出高考数学制高点。熟悉课本基本知识和数学文化,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体系,注重课本例题、习题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解题思路与策略,挖掘例题、习题的示范作用,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回归课本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摆脱题海战术,是高考复习的一条高效途径。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 5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