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2016-04-13 18:36:31王玉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文学性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王玉凤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王玉凤

语文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高考三大公共课之首。但是多年照本宣科,读死书,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大家对语文的兴趣,也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品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结合笔者自身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提出一些建议。

教学品质;高中;语文教育

作为一门中国人特有的语言文化教学科目,语文一方起到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谋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也是一门工具课,能促进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在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全方位地提高高中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述、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能力,成为了大家努力的课题。

一、加强文学教育

语文中的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大重点,而仅仅让学生意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将语文的文学教育落到实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快餐式文化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认为玩游戏、网上聊天、看小说、看电影等等都要比课本的课文有意思得多,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方式,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感到乏味。然而这种快餐式文化虽可以增大同学们的信息量,却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加强语文课堂的文学性,使其更富有文学色彩与魅力。文学是有激情的,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激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品味,消除传统教学方式的窒闷,营造具有较高文学品位的课堂环境,从而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与潜能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堂与文学的魅力。加强课堂的文学性,强化文学教育,会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就像诗一样优美、激情飞扬又富有诗意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篇散文就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动听的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体会其中的诗意;一部小说就是一出人生戏剧,一场社会闹剧,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语文课堂若充满了文学性,便充满了美感与乐趣,学生若享受语文课堂,语文的教学便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悟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使得他们对同样的文学作品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方式融会贯通,学生便体会到了文学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从而对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摒弃传统的死板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文学性气氛的营造,提高课堂的文学性与趣味性。

二、激发情感共鸣

让学生产生艺术的感悟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范文,而情感又是文章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这些美好的诗文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有生活的悲欢离合;有人生的思索追求;有寄情山水的执著;有悲歌慷慨的壮志。这些情感是人性的集中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精心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情、表达感情、评价感情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认识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寻求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实施“哲理美”、“道德美”的教育。在教授杜甫的《登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难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的朗读分析背诵的程序,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来比较阅读,体会作者蕴藏其中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感时伤今,满怀抱负”的情感共鸣中心。先以杜甫的《登高》一诗为例,学生初读诗作理解简单,长江滚滚,落木萧萧,诗人穷愁潦倒,悲怜哀叹,处处透露出个“悲”字。但我们指导学生翻开历史,再来看看诗人的一生: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饱经忧患,生活窘迫。

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语文素养的高低。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极大地压缩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对学生来讲,阅读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多是一些有内涵的文学作品。教师需筛选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学生在阅读后也应写下相应的读书心得。教师再根据阅读的进展和读书心得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学生既可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又可以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此处高中语文教师也要明确一点,阅读量的扩充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有计划地徐徐图之,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做到真正的“好阅读、乐阅读、爱阅读”。

四、紧抓文本

听说读写并重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阅读,并且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美。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要切中关键词“忍”即可,线索就明朗了,学生也会很积极地寻找答案。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能自主创新,享受语文学习,爱上语文学习,这样才能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力。

江西省吉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343100)

猜你喜欢
文学性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2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