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婷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与相应对策
◎闵婷
普通高中由于生源问题,学生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其它理科类科目的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原因;对策
在高中六门科目中数学对比其他科目更容易让学生感觉难学,数学学困生的比例更高。笔者对潜江市4所普通高中的调查研究中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所学的六门科目中哪一门最难?”调查结果告诉笔者数学排在第一位。数学为什么显得这样难呢?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衔接工作,不要把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完全当做高中生,教师提供的信息不能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差太远,要找到那个适当的教育区间,让学生颠颠脚就可以够到。其次,要为学生做好学习指导让他们有章可循。比如,上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就算是只花五到十分钟通读一下之后要上的新课内容,在课堂上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上课时心里面不会慌;课堂上一定要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要随自己的想法听一点漏一点,不要全程记笔记,重要的位置记一点,主要是积极思考,尽量听懂;课后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要做一题就和同桌对答案,既干扰课堂纪律,又无法独立思考;最后做好复习与改错工作。
高中学校寄宿生占主流,在缺乏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与家人的交流与熏陶几近于无,那么他就会极容易受到周围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处在教室后排以及靠墙的学生几乎都是学困生,久而久之不是学困生也变成了学困生。
之于这个原因,在排座位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坏搭配,要求每个学生配好眼睛,不以视力为原因安排座次。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不让学困生扎堆。将学困生安排在靠走廊的位置。有利于分组施教,个别施教。
由于家长一个月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为了联系方便经常会给孩子一个手机,而现在的手机基本上全是智能机,可以上网、玩游戏、登录这种社交APP,比如微信、QQ等。使得学生神似不属,总是想偷偷在课堂上玩手机,课堂下继续玩甚至晚上睡觉时窝在被窝里继续玩,第二天没有精力学习,只想睡觉。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会,和家长说明手机对学生的危害性,需要沟通的话可以想其它的办法。其次为了避免学生自己买便宜的智能机自己带到学校,班主任要严查手机的问题,一经发现就要严肃处理。
学困生扎堆的班级往往是单亲家庭与留守家庭高发的班级,父母的离异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爱的缺乏,也是责任感与安全感的缺失,家庭的变故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变得彷徨,产生自我厌弃的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家长本身也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或是根本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从父辈哪里就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有效指导,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没有太多的心得,只一味地要求学校来教,或者还是进行棍棒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完全空白。还有一些家长出于生机需要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回来后又因为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对孩子进行物质补偿。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有看得过重,期望极高,使得学生压力过重,觉得目标遥不可及,最终自暴自弃,放弃学习。
这类学生的表现欲非常的强,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抗压力却很弱。遇到挫折后,心理上就会给自己找外在原因,因为他不愿意承认他是因为智商或能力问题导致自己成绩上不去。关于这种问题,在家庭教育方面,笔者会建议他的父母,以后对他做的好的方面,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他真聪明,而应该具体告诉他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不要让他陷入自己很聪明而无法接受任何失败,一旦失败就找各种外部原因,而无法认识到自己内部的原因与缺陷。需要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劣之处,客观理智的了解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缘由。
此外,针对这类学生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特征,在课堂上要多给他表现展示的时机,让他觉得老师很关注他,看重他。同时对他的作业严格要求,遇到错误的题目,要让他自己想一想原因,之后再进行讲解,并要求他自己改正。每次考试过后或每一阶段学习完成后,都需要及时跟进他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对他的学业进行合理评价,帮助他找到自身有哪些做得不足,帮他建立新的目标鼓励他继续努力。
还有一类学生,学习刻苦,每天埋头做题,不大与周围同学交流打闹,但奇怪的是成绩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始终不见起色。这样的学生以女生居多,从她们的家长反馈来看,孩子都非常的懂事,在学习上也非常刻苦。在我与其中一位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对数学的兴趣不大,主要是为家长和考试在学,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总觉得自己的头脑不够聪明,不适合学数学,遇到没见过的题,就不敢下笔。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接触,笔者认为这位学生在心理上比较消极,她将自己学不好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之前的数学基础差、在数学上没有天赋、对数学没有兴趣等。但实际上她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真正的思考与理解,总是在记忆定义与结论,所有的题目都希望找到相应的例题,一旦找不到,就生搬硬套凭自己的想象做。
针对这样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作业时间,笔者会专门到他的座位旁边对她不会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她看到老师审题思考的详细过程,有时候一种想法不对,笔者也需要转变一种思路重新考虑其它的方法,让她知道,解数学题需要多次的尝试,一次不对也不需要沮丧和放弃。此外,对鼓励她自己思考,让其自己说说关于题目的想法和思路,只要有可取之处笔者都会及时的进行表扬与肯定,让她看到自己的亮点与能力,增强她的自信心。除了对她经常的进行表扬,也要指出她的问题,即学习方法不对,让她多于周围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学习的心得与方法,让她逐渐认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并不一样,简单地模仿和大量的练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多次尝试与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学会了进行数学思考。
[1]李洪元,《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
[2]孙晓云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6-237.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高中 4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