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

2016-04-13 18:56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激励机制大学生

谢 文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创业开物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

谢文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

摘要: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储备满足了创新创业的必要基础条件。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更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握学生的心理是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的关键,高校在探索激励机制中要发挥先锋的作用,宏观上建构起完整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万众创新;全民创业;激励机制;大学生

创新创业在学生间的进行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校的教育现实乃至从整个教育体制中,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允许反差的现实下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探索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学生在创业上需要资本技术的投入,对于未进入到社会中,没有资本技术存量的学生而言,创新与创业,特别是创业成为很多人的谈资,但是不乏真正具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学子,囿于现实,很多的学生望而却步。文章从这一角度切入来研究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供给力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有志青年的选择,但是创新创业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一是现实中存在的障碍,二是创新创业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应用,而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这种思维的应用却是非常稀少。高校在学生的创新创业中提供了一些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在实践中却很少真正地发挥出作用,特别是一些平台虽然构建了,但是没有发挥出作用的相关支持。

就高校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状而言,高校激励机制资源分配不够平衡。高校的专业细分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科的纵深发展,促进相关知识的进步,但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学科知识的深入化导致与其他学科的脱节,交叉的学科创新关节存在不畅。文科和理工科在创新方面的难度不一样,但是在激励机制上却实现了对等化,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预期上的偏差,激励机制也没能发挥出效益来。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本身附带着良好的期望值,而学生也是站在“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待激励机制,在以利益导向的机制中,学生将会最大可能地争取。创新创业方案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无论是方案的设计还是产品的产出在未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可变性,所以对其评估也缺失严格意义上完整的标准。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象虽然被舆论高调地宣扬,但是在校园内还不是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创新创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而在生活成本逐渐增高的现代社会,创新创业很大程度上被稳定的职业所代替。但究其根源还应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制度上探究。

(一) 学生认知不到位

创新性思维在教育中一直都被提及,但是在应试教育中,这种思维的培养方向一直被扭曲。学生在成绩这个风向标的指示下更多地优先选择课程的固化知识学习。认知上将成绩看成是最重要的,而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创新的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学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一些更具有现实性的功课学习中,就创新性而言,学生既缺少时间,也缺少精力。创新能力是需要在平时就要培养的,平时没有注重对创新的塑造,未来想通过创新来实现创造性的活动缺少前提和基础。

(二) 教育管理者认知存在偏差

传统教育中,教育管理者按照教学大纲安排课程的进度,在教学的质量上严格把关,但是单纯从数字出成绩来衡量教育的效果。如果单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来考虑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但是要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上来理解教育管理的模式就会发现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的培养。教育管理者将学生生产线化,在利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的个性没有机会得到释放,学生除了学习就是按照教育管理方式来生活。这种单调化的生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性封杀在摇篮中。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标准化的模式下缺少与外界的对比,没有竞争和交流的平台机制最终会导致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潜意识发展路径中,虽然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供给,但是作为创新意识教育的学校没有重视,创新的能力培养效果也就没有那么明显。

(三) 缺乏创业创新的机制保障

创新创业是引领时代的途径,创新创业将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方向并开拓更广的新空间。但是创新创业并不是随便就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创新创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创新创业还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在前期的成本投入中需要满足终端产品所需,但是作为还未踏入职业生涯的学生,这些都是欠缺的,学生能够依借的只有在学校中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最终的价值也完全依赖于创新创业。在高校中存在一些专项投入,加强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但是只是小规模地减轻学生创新创业的负担,要真正地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还是缺乏机制保障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实施的策略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并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是由大学生自身因素主导,另一方面还缺乏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因素。就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缺失以及创业方向的不明确等方面需要学生自己能够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学校也要在教育教学中加以重视。文章主要探索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实施的策略,从外围上保障学生能够拥有有利的环境来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理想。

(一) 营造有利的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氛围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根据大众心理学来理解,人能够根据他人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并加以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学生氛围这一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可以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演讲,也可以通过党团活动来扩大创新创业的覆盖面,增加创新创业的受众人群。学校要通过全方位、多视角、广领域来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灌输,使学生感触到这一领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二) 增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创新创业并不是简单的理论逻辑推演,也不是单口相声表演,落实在实践中需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说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的塑造并不代表着激励机制的完成,学校还要能够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敏锐地触及市场的发展走向,通过实践增加对产品的了解与认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问题的关键最终发现出可以创新的地方。创新的能力就需要在实践中改善。

(三) 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

创新创业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学生现在恰巧就缺少这方面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提供相关的平台解决学生的困难。高校可以提供专项资金奖励那些具有创新性项目的学生,以此带动学校的创新热潮,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的项目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实现向银行的无息贷款。高校要借用学校校友的影响力实现社会融资,建立统一的投资基金平台,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实现对接,帮助学生解决了资金的困难,也实现了社会投资的原始欲望。

(四)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在创新创业中需要将学生与教师指导联系起来,也需要提供平台为具有共同创新创业方向的学生提供有用创意的资源。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专业间与非专业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校内和校外两个资源场地,特别是要将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指导教师熟悉的方向领域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对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回应,通过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帮助其实现创新创业的理想。当然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探索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个就是激励机制要面向整个学生群体而不是单个学生,第二个就是要体现激励的因素,学生要能够受到实在的鼓舞,而不是言语上的鼓动。对激励机制要有公平公正的标准,而这一标准还需要高校能够创造有利的创新创业氛围实现激励机制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杜玲,张天然,李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1).

[3]袁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2(01).

[4]唐静,朱智广.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5]陈国荣.以创新的视阈构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01).

[6]王茜茜.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科技展望,2015(35).

(责任编辑:孙建华)

Probe into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Wen

( Shangqiu Polytechnic,Shangqiu, Henan 476000, China )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 theoretical necessary basic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need clear direction and goals to have enough power to be able to combine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nitiative together. Holding the key to psychological correct use of incentiv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act as a vanguard role, and construct integrated system.

Key words: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national innovation; incentives; college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简介:谢文(1978-),女,河南商丘人,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2-0063-03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激励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