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6-04-13 18:56蒋鲁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解决思路旅游经济存在问题

蒋鲁松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

经济与管理

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蒋鲁松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

摘要: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2年国务院《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将初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此精神的指导下,我国各地政府近几年来持续加大对旅游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区域性旅游特色初具规模,正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游览观光。但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带来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抑制生态、人文环境恶化的趋势,才能使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蓬勃发展下去。

关键词:旅游经济;环境保护;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一、生态旅游的范畴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在“生态旅游”的内涵中特别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主要特点体现为:以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其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二、国内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风格迥异的山川,秀美怒放的河流,作为生态旅游主体的各族人民分布广阔、各具风采。生态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各地政府也有意对其进行大力的开发和积极的开拓。面对着颇具生机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也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国内现有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旅游管理体制应该不断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业还基本停留在对园区旅游管理的层面上,顶层设计及其管理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滞后性。

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以及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诸多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确立;企业无论是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上,还是在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上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还不成熟,都还处在初始培育阶段。

主要问题还是来自体制。一般而言,生态旅游作为彰显地方特色,地域民族文化的一项产业,持续时间更为长久,活动区域也比园区旅游的区域要更为庞大与复杂。虽然国内相关职能部门为园区游览制定的相关法则法规经过几十年的实施修订已经比较全面与完善,但对近几年兴起的生态旅游还没有相关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来予以规范,使得旅游与环境保护发展不均衡;另外政府的越权行为,过多干预企业的运作方式的一些做法也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究其原因,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一是政府行政部门还是沿着过去计划经济的思路运行,且受自身收入利益的驱使,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同时未能从促进环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景区部门进行科学的干预,影响了生态景区的科学运行;二是我国旅游行业受政府领导的惯性由来已久,行业自身缺乏自信心,加之存在多年的潜规则,都使得企业安于听从政府的领导安排,而忽视了生态旅游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二)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在我国,尤其是国家调整经济战略将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后,生态旅游更是广泛地引起了地方政府和行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地方将当地的生态保护区改造为生态旅游区,且在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评估的基础上,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盲目地添加新的景观和供游客使用的设施;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原生资源不可逆回的损失。这主要缘于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生态旅游观念产生比较晚,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利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层面。

香格里拉,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它曾经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一个典范,但如今,这云南最后的净土也遭劫难。香格里拉的下给温泉,是热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质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科研价值,景区内的喷气孔尤为罕见。但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在不了解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企图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旅游地质景观。该县的另一处地下泉天生桥“彩泉”,因被“现代化”装饰而失去了“彩泉”再现的自然条件。西南净土香格里拉,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下难逃劫难。像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蓝天白云,烈马柔情,一望无垠。但是草原的边缘植被严重退化,露出岩土,风沙弥漫;饭店林立,垃圾遍地、凌乱芜杂,触目惊心。如果相关部门不未雨绸缪,对此加以高度关注,几年以后呼伦贝尔的草原生态环境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三)旅游业从业者素质及其观念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伴随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业人才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在200万以上。专业公关、媒介、会展等行业开始共同参与这个广阔的市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变得极为迫切。生态旅游行业更是如此。由于生态旅游是特定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当严格,不仅要有深厚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精通外语,善于交际,又要踏实工作,肯吃苦、肯钻研。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捷径”,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一个合格的从业者应该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本行业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地乃至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异族异国人打交道、境外涉险迅速处理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

具体说来,在我国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具有民族、地域、人文特色的旅游活动,活动地多集中在偏远和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这就注定了大部分的旅游者将选择跟团游的方式规划自己的行程。作为具体组织带领者,导游的综合素质以及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导游片面追求公司或个人的收入,一味迎合旅游者的要求,对不文明的行为不加以制止。还有些导游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只是带领观光者单纯的游玩,对景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导致讲解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有些导游缺乏职业道德,漫天要价,导致旅游市场环境的极度恶化,这是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其实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导游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向游客介绍所在区域的文化历史渊源、生态环境的演变,以及其所具有的民族的、人文的、地域的突出特点。另一方面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的游客,在观光过程中,生态环保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生态环境的损毁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以家庭为单元的旅游中,父母带着子女旅游,由于父母本身素质不高,尤其是父亲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致使父亲习以为常的陋习在不自觉中传染给了子女,更遑论什么“‘父’对‘子’的文化规训”[1]作用了。在国内的各个景区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游客乱扔垃圾,随意攀爬、乱涂乱画,而游客的这些不良行为亦扩展到境外。而景区附近的居民为谋求个人利益,随便占用公共场所、乱搭乱建等忽略环境保护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以上种种个人行为无疑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生态旅游在我国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在旅游的过程中,陶冶情操,领略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社会旅游消费的需求。立足当前发展,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化的方案与策略。

(一)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要一个科学的体制来规范与引导。真正的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自然风景区或其他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实行以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管理决策的过程。它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是高度体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生态旅游管理的目的是在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长时期地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美学价值,维护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不受旅游业及其相关活动的过度干扰和人为破坏。当然,这也需要来自体制的强制性规范和制约。

从综合方面来看,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完善提高相关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应该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坚持从保护环境的视角出发,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机制。这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该在正确的环保意识统摄下,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做好规划工作,这是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首先应对待开发的生态区进行综合资源的分析研究,评估开发后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环境的损害,以及评估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限制游客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例如美国规定所有的商业活动必须在国家公园以外进行;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无一条索道,所有索道都在公园之外[2]。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管理上就欠妥了许多。例如为了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草原腹地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公路,不但截断草脉,还使牧民的草场受到践踏与破坏。像张掖丹霞国家地址公园所修建的一些铝合金游览观光点,便破坏了生态地的资源也造成景致的不和谐。国外生态旅游起步早,发展成熟,结合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向其借鉴切实可行的管理举措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二)健全生态旅游区的法律法规,改善监管不力的局面

我国生态旅游迅猛发展,随之而出现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处罚。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更加深入地倡导与传递“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的理念,各行各业都在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行业规法,旅游业也应该乘此东风,积极制定符合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些法规细则。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约束的效力,它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法规法律的制定应该覆盖生态旅游的主体,包括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政府而言,应结合各地区的综合因素,科学地制定生态景区开发建设的方针政策,来保证生态环境的合理有序开发;对旅游经营者应该制定严格的细则约束其粗放不科学的景区开发方式,促使其克服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对景区内部的居民,法律应该规定其不能单纯为谋私利,乱搭乱建,破坏自然风貌,要引导其充分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国与民与己都同等重要;作为旅游者,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在见证美丽大自然的同时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法律的效力与监管的力度是分不开的,政府管理者应该建立一只强大的监管队伍,对旅游业中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约束。近期,云南建立了一只代表法律权威,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公安监管队伍用以规范旅游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经验。

(三)建立公共财政对生态旅游的长效投入调控机制

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需要来自政府财政的长期而有力的支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不但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大事,也是我国作为大国对世界负责任的一种体现。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出,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污染区治理的力度。这部分资金应该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效应。其一,我国疆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风貌生态多样,多民族分布广阔,人文地域特色浓厚,生态旅游区一经发现,很短时间游客便蜂拥而至,而所在生态区基础建设及必备设施一般还没有建立完善,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环境保护处于一种被动局面。鉴于此种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应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合理科学使用相关资金,以此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其二,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参与者。政府对生态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对生态区域的开发准入,市场规范管理等方面。而财政资金对市场经济的调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所说的资金调节不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是通过资金的合理运用间接地向市场传达政府的环保理念信息,保证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投入的财力能够抑制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回的破坏。例如,在对水资源的财政补贴中,应该对生态景区周围的地区造成水体污染的农业用品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3]诸如此类的政策旨在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公共财政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生态旅游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和追捧。而生态旅游作为一个近年来崛起的新型产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在着力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语境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容易被相关部门所忽视,其次越来越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些都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些生态旅游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但是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生态旅游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各级政府应该宏观微观一起抓,采用多种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真正消除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以保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形成旅游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宗刚.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J].文史哲,2014 (6).

[2]郭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凤凰古城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3]邹丽颖.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商业文化,2015 (7).

(责任编辑:孙建华)

Study on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ANG Lusong

(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

Abstract:Eco-tourism in China starts late, but it develops fast. In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during the "Twelfth-Five-Year Plan" by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d the tourism industry will become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Guided by the spiri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mprove facilities, regional tourism scale is constantly attracting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visit those place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will also bring serious and even destructive damage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se are problems that we have to f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w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can be developed vigorously.

Key words:tourism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blems; solutions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蒋鲁松(1963- ),男,山东济南人,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2-0001-04

猜你喜欢
解决思路旅游经济存在问题
高中立体几何解题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九隆街道如何搞好电子商务工作的有关问题探讨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