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英,刘涛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旅游专业参与式课程教学的实现路径研究
徐福英,刘涛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结合旅游专业特点确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在目标制定中的参与程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处理好内容独立性与衔接性的关系、知识引进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内容完整性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上,要积极推动过程性、多元性和形成性考核;在教学组织体系的建设上,要保证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促进信息传递。
旅游类本科;参与式教学;实现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院校都立足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种参与式教学改革,如当前备受推崇的慕课、翻转课堂、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虽然这些手段被多数院校认可并积极推广,但在实施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参与意愿不强、参与范围不广、参与程度不深的现象,导致参与式教学往往成为学校和教师的“一厢情愿”。为提高参与式教学改革效果,有必要深入探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现路径,让学生能切实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教学目标旨在解决“为何教与为何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愿。只有学生高度认可教学目标,并意识到达成目标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但在旅游专业(本文指旅游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经常陷入两类误区:一是出于本科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的考虑,而过于重视“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是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更多地体现出学校和教师的主观意志,而较少关注“学”的因素。这两种误区导致了教学双方的目标偏离,使得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源,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立足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与其他专业尤其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相比,旅游类本科专业的应用性和行业针对性强,同时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成熟而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类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显然缺乏纯粹强调理论培养和知识传授的现实基础,但为体现出本科教育的培养规格,教学目标也不能过于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对深层次理论知识的传授。基于上述专业特点和学科背景,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衔接,突出“能力结构优化”的导向,即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结合行业需求特点,训练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旅游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为例,为体现“能力结构优化”,我们将其教学目标定为:“在掌握旅游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能力)、团队建设与团队学习能力、演讲与书面表达能力等;在了解旅游学科与专业发展情况的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牢固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行业以及考研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2.提升学生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中的参与程度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是由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与内容等的理解而制定,缺乏教师间的充分论证,更缺乏对学生需求与意见的征询。而在目标确立后,往往是教师在授课之初向学生简要说明,未能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谈不上根据课程开展情况而调整或修订。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这种教师“单打独斗”式的教学目标必然不能被学生理解和认同。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制定教学教学目标的积极性,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目标确立前,任课教师应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手段充分了解学情,并将学情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二是在目标确立后,要征询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整体反应,必要时对目标进行调整;三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与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向学生充分说明达成目标的重要意义;四是结合课程开展情况和结课后的学生反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内容旨在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只有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旅游学科缺乏成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旅游行业又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实践创新层出不穷,加上旅游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旅游类本科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偏离;章节内容松散,缺乏逻辑主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枯燥乏味;不关注业界动态和学术前沿,内容更新不及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过多,缺少自我知识创造;重点难点不突出,学时分配不合理;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甚至内容重复。为此,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保证与教学目标的高度契合外,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内容独立性与衔接性的关系
出于知识分工的需要,除专题类课程外,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坚持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逻辑性,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片面性和离散性;而出于人才培养连贯性的要求,我们又要保证课程之间的连接,如理论课之间、实践课之间以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但由于旅游学科的知识分工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某些教学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讲授,如关于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可能在管理学、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房务管理等课程中多次涉及;而另外一些教学内容却因学时问题被轻视或遗漏了。因此,建立针对课程群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杜绝重复性内容设计,合理分配学时,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
2.知识引进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相对薄弱的学科基础以及交叉性学科的特点,使得现阶段旅游类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必然要引入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但过度引进也相应降低了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必须在知识引进的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开展针对课程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造,如讲授酒店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开展针对酒店企业的相关研究,教研相长,互相促进。
3.内容完整性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
为吸引学生参与课程教学,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采取过度迎合学生兴趣而打破课程固有知识体系的做法,如内容选择上避重就轻、弃难从易,案例分析上重案例(讲故事)轻分析(理论推导)等。从短期看,这种做法确实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对理论性课程的心理排斥,但从长期看,这种迎合既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效果,更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能以牺牲内容为代价,但可以在保证课程内容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前沿性和贴近行业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对旅游学概论,在讲授相关理论内容时便可增加如旅游卫星账户、旅游黄金周制度、全域旅游、旅游供给侧改革、旅游门票制度改革、世界遗产申报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旨在解决“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载体。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动起来,才能在完整、准确地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在当前旅游类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内容差异做针对性的调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惯性力量仍比较强大,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过于强调学生参与,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导致课堂“满堂闹”“整堂玩”;片面强调教师课堂教授和组织方法的提升,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等。为此,可重点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离开了对教学内容的精确把握,再好的方法都会流于形式;而离开了有效方法的支持,再精准的内容设计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根据内容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仍以旅游学概论为例,对旅游和旅游业的本质特征、旅游效应、旅游动机与旅游者决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性内容,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设计和解答,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外旅游活动的发展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展示,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等,可以采取主题演讲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训练其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等;对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旅游本科教育困境与创新、旅游卫生、旅游黄金周制度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采取讨论或辩论,以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对政府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等,如杭州模式、焦作经验和沂水现象等,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
2.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为推动参与式教学改革,必须转变学生“死记硬背”“人云亦云”式的机械学习法:一是要在思维方式、问题识别、资料搜集与整理、观点提炼等方面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从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二是要大力推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对主题演讲、结课论文、讨论、辩论等所涉及的教学任务要以学生团队为基本学习单位,教师要对学生团队的人员构成与分工、领导人与目标确定、团队任务分解等方面给予充分指导,从而在增加知识获取量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团队建设与分工协作能力。
课程考核方案旨在解决“如何考核教学效果”的问题,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结果检验。在各院校推行学分制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基本利益诉求点是通过课程考核获得相应学分,故课程考核方案设计也成为驱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首要选择。但在实践中,旅游类本科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结课作业+平时成绩”两种方式,且主要以学生个体为考核单位,不仅难以客观、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无法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团队学习的开展以及教学过程参与情况等。因此,为达到参与式教学的预期目标,必须积极改革原有的课程考核方案,包括:改变已有的结果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改变只认分数的单一性考核为多元性考核,改革教师凭主观印象和个人喜好评分为形成性考核等,具体的考核方案设计与实施可参见表1。
此外,为防止学生在团队学习与成绩分配中的“搭便车”“一枝独秀”“平均主义”等现象,规定每个团队对主题演讲和结课论文的得分不得平均分配(防止平均主义)且个人最高分不得超过团队总分的60%(防止一枝独秀),同时每个成员的得分必须给出详细依据(防止搭便车),否则此团队所有成员得分均视为无效。同时,为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可从课程体系中列出几门主干专业课程,提高其成绩在学生评奖、评优中的权重,甚至可以一票否决。
教学组织体系旨在解决“学生如何参与课程教学”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保证。只有保证教学组织体系的全程开放性,学生才能最大范围、最高程度地参与课程教学。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手段,课程教学组织体系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具体表现在:开课前,教师未能主动了解学情并传达课程的相关信息,导致教学双方因信息极度不对称而无法实现目标一致;在授课中,因课堂时间有限以及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教学双方不能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案等进行充分交流;在结课后,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意见征询以及深度访谈,导致课程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重复出现并日益严重。由于课程教学组织体系的封闭性,即使学生具有参与课程教学的强烈意愿和足够动力,也会因参与平台、机会和手段的缺乏而无法行动。为此,必须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组织,构建全过程开放式的教学组织体系,具体包括:
表1 旅游学概论的课程考核方案
1.开课前
依据课程性质、课程衔接关系、学情分析、专业特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等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考核方案,并向学生清晰、完整地传达。
2.授课中
依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学时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除理论教学内容的精讲外,设计其它教学环节,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演讲、专题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提问和点评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范围;通过小组学习和竞争性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课下交流、座谈会、QQ群、微信和邮箱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等等。
3.结课后
设计针对课程教学的调查问卷并要求学生客观填写,以获得学生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方案等的反馈意见;及时批改学生结课论文、试卷并依据课程考核方案,形成学生成绩明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考核方案的各个维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成绩分析,并组织各班内总成绩倒数前五名和各维度得分倒数前三名进行座谈;对授课情况进行总结,以反馈到下一轮的课程教学之中,如教案和课件的完善,案例的选择与更新、演讲题目的设计与演讲效果提升、考核方案的优化等。
综上所述,参与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教学双方通力协作,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取过程性、多元性和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案,并保证教学组织体系的开放性,参与式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1]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1):54-56.
[2]许光驰,鞠加彬.高职参与式教学之建构理论应用[J].职教通讯,2013(2):25-26.
[3]徐福英,刘涛.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酒店管理原理》课程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79-81.
[4]刘涛.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困境、路径依赖与出路[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2):87-91.
[5]刘涛.旅游本科参与式教学改革探讨——以《酒店管理原理》课程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 (5):87-91.
(责任编辑:李瑞兰)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2.018
G642.0
A
2096-2452(2016)02-0078-04
2016-01-01
徐福英(1979-),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