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理论研究

2016-04-11 12:27里,钟晖,杨
思想战线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田 里,钟 晖,杨 懿



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理论研究

田里,钟晖,杨懿①

摘要:伴随着旅游业发展,“孤岛现象”在旅游景区中日益凸显,景区和社区的差异越来越大,景区和社区的矛盾不断激发,成为阻碍景区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厘清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概念, 对分析旅游 景区孤岛的成因、类型、特征、演化等问题,构建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的理论框架有重要价值。一是对建立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模式,调解“景区—社区”二元结构矛盾有现实意义;二是能抑制旅游景区孤立发展的极化效应,为发挥旅游景区的扩散效应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孤岛现象;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基本概念

关于孤岛,地理学指远离大陆的孤立岛屿。生态学指生态系统内缺少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产生不相协调的封闭现象。刘爱利,刘家明等(2007)首次将“孤岛”与“孤岛效应”引入到旅游度假区的影响效应领域,并概括出旅游孤岛与周边社区相割裂的“经济孤岛”“社会孤岛”“文化孤岛”和“生态孤岛”等特征;*刘爱利,刘家明等:《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6期。章锦河,李佳佳等(2007)提出“门票经济、产业链短”旅游经济孤岛现象;*章锦河,李佳佳等:《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1期。毛彦斌(2008)指出旅游活动发生地与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毛彦斌:《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0期。吴必虎(2010)指出海南旅游要避免“孤岛效应”,当地居民未充分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吴必虎:《海南旅游要避免“孤岛效应”》,《海南日报》2010年3月20日。王旭科、宋健(2010)提出以北京天坛、上海豫园、曲阜“三孔景区”为代表的城市景区孤岛。*王旭科,宋健:《城市景区的孤岛现象及其治理》,《城市问题》2010年第3期。王云帆(2014)虽仍然以峨眉山景区为案例切入点,但其对“旅游孤岛”的定义则突破了以往地域的前提限制,以“模式”为关键点,指出现行的开发模式使得一些景区圈“景”为“区”,并使景点隔绝于当地,沦为“旅游孤岛”。*王云帆:《旅游景区应避免“孤岛效应”》,《京华时报》2014年第7期。上述学者虽然对旅游景区“孤岛”现象有所关注,但学术界对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现象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旅游景区孤岛,指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存在显著差异并缺少相互联系,形成孤立发展的旅游现象。这种孤立发展既表现为经济关系上的割裂性、社会文化上的挤出性和景观生态上的破碎性等,又表现为旅游景区的经济孤岛、旅游景区的社会孤岛、旅游景区的景观孤岛等。

旅游景区经济孤岛,指景区极化现象严重,形成单一的增长极,周边社区未能充分享受景区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社会孤岛,指景区内文化突兀,与周边文化不协调甚至相悖;旅游景区景观孤岛,指景区与周边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和生态廊道被切断,景区景观破碎化导致生态格局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指旅游景区孤岛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维度、多系统、多方面的。多维度,指纵向时序和横向空间,旅游景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或旅游景区不同的空间相互关系,致使旅游景区的孤岛效应演化、范围、程度不同;多系统,指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景观生态三大系统,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单一或多方面存在;多方面,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旅游景区经济孤岛效应意味着旅游收益集中于景区内,企业获益最大;对于周边社区来说,由于享受不到经济效益,景区的优势发展对社区是一种压力。

二、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形成原因

(一)外部成因

空间区位的锁闭性。空间区位的锁闭性是旅游景区极化发展的结果,它包括地理位置的孤立性和交通区位的封闭性两个方面。地理位置的孤立性,指旅游景区发展与外部社区形成较大反差而形成旅游孤岛,常见形态是岛屿型、洞穴型、谷地型旅游景区,如海南岛、普吉岛、巴厘岛等。交通区位封闭性,指旅游景区与外部社区因交通障碍而形成的旅游孤岛,典型形态是岛屿型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使得旅游景区发展受限,形成与外界沟通不畅的孤岛型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的单一性。发展模式单一是“圈景为区”的开发结果,其开发只注重景区自身的发展,景区内企业承担了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的相关服务和产业,割裂景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不仅造成游客集中在某一片区,景区整体效益也未发挥出最大值;而且给旅游景区带来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景区周边腹地参与旅游的机会。一元化发展在旅游景区内部也只关注核心区的发展,造成了旅游景区的孤岛效应。管理体制的多重性。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都具有多重管理的特征。按照景区资源价值的大小,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级别的旅游景区由不同级别大小的行政部门管理;按照景区资源类别的不同,有建设、林业、环保、文物、文化、宗教、海洋、旅游等部门行使行政权,并且大多数景区受多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这种多重性的管理体系,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和粗放,且体制的“高墙”引起部门管辖的阻隔和政策实施的限制,使得景区无力参与市场化的运行,与周边社区和外界隔绝。

(二)内部成因

利益追逐的驱动。企业作为旅游景区经营的主体,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通过掌握完整的利益链条来获取收益。景区在建设初期,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性,周边社区可能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但随着景区的发展和成熟,景区内部的接待设施逐渐完善,景区更倾向于垄断式的开发,将利益集中于景区内部。因此,在经济上,社区参与旅游获益的能力降低,在社会上,现代文化将本土文化挤出,在生态上过多的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压缩森林、水体、绿地面积,旅游景区的孤岛效应开始显现出来。社区参与的障碍。社区参与旅游表现在两个方面,参与发展决策与参与利益分配。*Cevat Tosun,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ntries”, Tourism Management,no.6,2000.社区参与发展决策包括参与战略制定、征求社区意见等,社区参与利益分配包括增加收入、获得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水平等。但是,诸多景区的发展多由政府和开发商主导,利益相关者中的社区力量薄弱,很难参与到旅游的经营和决策中。同时社区自身参与旅游也存在障碍,一方面是社区的文化水平、人力资本不高,另一方面是社区的经济落后、资本薄弱。这些原因形成社区参与旅游的障碍从而造成景区孤岛效应的形成。人为生态的破坏。旅游景区内的人为设施和活动,易造成生态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受到破坏,景区与外界的生态廊道被切断,绿色基质被打散,形成生态景观孤岛。在景区内,不合理的人工设施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系统,如大量不合理新建的硬质游道,不仅仅破坏植被,影响动物的繁殖迁徙,而且改变了自然的水文过程,原来自然状态的地表水下渗等变成了集中式排水,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土涵养以及生物的存活。其他的人为活动,如景区内侵占河道、出现人工砌岸、沟渠化等河道人工化现象,以及停车场、观景台、休憩亭等人工设施的不合理建造,都是自然景观和生态破坏的原因。

三、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基本类型

(一)经济孤岛效应

指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与周边腹地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作用,形成内外差异较大,独自发展的经济高地现象。经济联系与关系是人与组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建立的最重要的关系,是生产、生活中各种关系的集中体现。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中,通过景区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实现社区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等,一直是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外来资本的控制、经济利益的追逐等原因,旅游景区过于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忽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诉求,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增。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景区脱节,当地经济发展机会受限等,旅游景区形成经济孤岛,从本质上体现了旅游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孤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来资本控制程度、旅游设施集中程度、旅游经济漏损情况、居民参与商业机会、居民旅游就业情况、居民旅游依赖程度、旅游收益等方面。

(二)社会孤岛效应

指旅游景区的社会文化与周边存在较大差异,景区与社区社会关系割裂,形成景区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系统。一方面,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过程,景区内受外来社会文化的影响,本土的传统文化及社会价值会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景区的社会文化与周边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相对封闭社会系统,会阻碍社区居民的参与,外来资本对旅游景区的商业性开发,不仅仅对社区会产生经济和生态方面的负面效应,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的共享。社会孤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本土文化同化情况、社区参与决策水平、旅游开发支持程度、居民与游客接触度、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

(三)景观孤岛效应

指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生态廊道被切断,景区景观破碎化导致生态格局的整体性遭到破坏。景观生态孤岛是因为旅游景区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绿化率降低、斑廊基破碎、生态环境过度干扰等,使得整体景观生态系统的“线”被切断、“面”被打散,最终萎缩成孤化的点,形成旅游景区的“景观孤岛”。景观孤岛效应会导致视觉景观破坏、景观生态格局不稳定、植被生态环境破坏、动物生存环境破坏等,引起旅游地自然生态的不可持续发展。景观孤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景观斑块密度、建筑风格异化度、外来物种入侵程度、可进入性、绿地率、生态廊道、网络连接度等方面。

四、旅游景区孤岛效应主要特征

(一)经济利益的割裂性

在经济方面,旅游景区孤岛效应表现出经济利益上的割裂性。经济利益的割裂性,指旅游景区孤岛产生的经济影响,其经济效应集中于景区内,无法扩散或有限扩散周边区域,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景区经济和周边经济的差异及脱节,没有形成带动性发展的格局。经济利益的割裂性包括就业机会的割裂、持续受益的割裂、带动作用的割裂等。就业机会的割裂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机会少、就业层次低。旅游景区孤岛效应越明显,就业机会的割裂性就越突出。持续受益的割裂表现在旅游设施大多受外来资本的控制,例如酒店、宾馆及其他设施,本地居民的商业机会或创业机会受到限制。带动作用的割裂表现在门票经济、经济漏损、非对称发展等,造成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差异较大,景区对社区的带动作用薄弱,形成了“景区—社区”二元结构发展格局。

(二)社会文化的挤出性

在社会文化方面,旅游景区孤岛表现出社会文化上的挤出性。社会文化的挤出性,指旅游景区孤岛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景区犹如一个容器,新的要素将老的要素挤出。社会文化上的挤出性包括原住居民的挤出、社会功能的挤出、本土文化的挤出等。原住居民的挤出指旅游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形成孤岛后,以原住居民为主的社区结构演变成以旅游者为主体的社区结构,原住居民被挤出景区,导致景区内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改变。社会功能的挤出指旅游功能的挤入必然导致社区社会功能的挤出,包括景区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挤出。

(三)景观生态的破碎性

在景观生态方面,旅游景区孤岛表现出景观生态上的破碎性。景观生态的破碎性,指组成景观生态有机整体的要素缺失,或环节的破坏,形成非整体性的旅游景观生态。景观生态的破碎性包括景观破碎化、生境破碎化、格局破碎化等。景观破碎化,指受人为干扰,旅游景区内外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景区内往往修建大量的旅游设施,植被以外来树种为主,旅游设施斑块和自然景观斑块相间分布,形成高度的景观破碎格局。生境破碎化包括生境的丧失和生境的分割。生境破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斑块面积下降,不能满足生物的需求,使得物种的丰富度、种群数量、种群的分布受影响,最终形成生态上的孤岛。格局破碎化指景观空间整体性遭到破坏所呈现的不连续性现象,表现为空间分布的孤立格局和空间梯度的巨大差异。整体景观格局中的“线”被切断,“面”被打散,最终压缩成几个孤立的点,景观整体格局空间逐步被挤压和碎化,与周边环境的差异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少,在景观空间格局上形成被隔离的孤岛现象。

五、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演化过程

(一)演化模型

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演进过程,其演化规律反映了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的发展轨迹,通过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演化模型及阶段特征分析,能够有效地控制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演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初化→兴化→孤化→……”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循环过程。在此所指的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演化,是这一无限循环过程中一段相对完整的“初化—兴化—孤化—极化或融化”单元,实质上旅游孤岛效应是从简单向复杂发展、从浅层向深层演进、从核心到边缘不断扩展的过程。从演化进程讲,可划分为初化阶段、兴化阶段、孤化阶段、极化或融化阶段四个演化阶段。

(二)演化阶段

初化阶段指旅游景区的初始阶段。只有探险型游客且数量较少,旅游者分布分散且与当地社区接触频繁。此时的旅游景区呈自然状态,只有少量简单的旅游设施,外部资本还尚未进入景区开发。在初化阶段,旅游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未因旅游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旅游景区发展处在探索时期,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尚未出现。兴化阶段指旅游景区的发展阶段。旅游者的数量开始增多,旅游者分布趋于集中,与当地社区的接触更加紧密。此时旅游景区开始出现社区居民和外来资本有意识的开发活动,各种类型的旅游设施提供给旅游者。在兴化阶段,旅游景区发展给当地带来较大的影响,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开始改变,社区能够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收益,此时的旅游景区处在发展阶段,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开始显现出来。孤化阶段指兴化阶段的拓展阶段。旅游者人数持续上涨,开始出现集中的旅游市场和高峰期。在孤化阶段,由于景区和社区的割裂,旅游环境容量的超载,导致许多社会、经济、生态问题的产生,此时旅游景区的孤岛效应非常明显。极化或融化阶段指旅游景区孤岛演化的选择期,是两种截然不同发展方向的阶段。在极化阶段,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差异越来越大,旅游设施高度集中于景区内,本地居民几乎不能介入旅游。此时,旅游景区与社区形成经济的两极分化,社会文化与生态景观以外来物种、人造为主。在融化阶段,旅游景区和周边社区的联系紧密,旅游发展向周边社区扩散,居民可以全面参与到旅游的开发经营中。此时,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形成良好的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和谐发展。

六、结语

旅游景区孤岛现象直观表达了景区和社区的隔离状态及割裂关系,为旅游景区研究和旅游影响研究提供新的独特视角。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的成因包括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两方面;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包括经济孤岛效应、社会孤岛效应、景观孤岛效应等类型;旅游景区孤岛效应具有经济利益的割裂性、社会文化的挤出性、景观生态的破碎性等特征;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现象是一个“初化→兴化→孤化→极化/或融化”的演化过程。本文构建了旅游景区孤岛效应理论分析框架,为建立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模式,调解“景区—社区”二元结构矛盾,抑制旅游景区孤立发展的极化效应,发挥旅游景区开发对周边区域的扩散带动效应,为旅游景区与周边区域和谐、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责任编辑 王文光)

基金项目: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孤岛效应测度与调控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16BGL121)

作者简介:田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晖,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懿,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驻站研究人员(云南 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1-778X(2016)04-0149-04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solated Island Effect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IAN Li, ZHONG Hui, YANG Yi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phenomenon of “isolated island”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ourist attraction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ifferences betwee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communi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stimulated constantly between them has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isolated island effect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isolated island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solated island effect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betwee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mediating the dual-structur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m, controlling the polarization effects of the isol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giving play to the diffusion effect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Key words:the phenomenon of isolated island, tourist attra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