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高静宇
有效情境,还学生真正的课堂
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高静宇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加强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两个重要理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们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以现实情境创设作为数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闹,狭隘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有的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有的直观演示多了,数学思考少了……那种自认为是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创设,只是课堂的一种摆设和点缀,使教学陷入片面化、低效化的误区。
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创设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呢?笔者认为,数学课上的情境不能只流于“生活化”的形式,而应把儿童的立场、数学的本质、实用的价值有机整合,以形成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以趣激思,以疑获知,引导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奥妙。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兴趣、爱思考呢?这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确定。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低年级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突出趣味性,将问题镶嵌在生动的直观情境中。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现实生活中真实故事的形式呈现,追求一种“在情境中生成数学,寓数学问题于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境界”。例如“9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师:(出示9):屏幕上出现的数字是几?看到9,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联想到九言诗,重阳节,九九足金……
师:同学们喜爱9吗?9与久谐音,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古代皇帝更爱“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想使其天下永久,皇宫简直成了九的王国,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的高度就是九丈九尺,宫门上金黄色的门钉也是横九个、竖九个等。
师:9有着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前面我们学过1~8的乘法口诀,有过学口诀的经验,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学习9的乘法口诀呢?
生:编口诀—找规律—记口诀—用口诀。(师引导回答)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以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展开今天的数学课……
本片段中,紧扣数字9,通过不断再现生活原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学习热情不断生发,课堂也从而惊喜连连。
有趣的情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浅层次的,是一种短暂的新鲜和好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创设情境要利用这一点,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和谐的心理状态和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做出主动反应。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会激发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在黑板上写下2、20、200三个数字,然后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又继续追问:“你能在这三个数之间加上合适的符号或者单位名称使他们相等吗?”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2元=20角=200分’。”有学生说:“2米=20分米=200厘米。”此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力度,增强问题的挑战难度,我又问:“谁能在这些数字后面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把这些数字稍做变化但结果不变,并用等号连起来呢?”由于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很快就给出“2米=2.0米=2.00米。”在这个极具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创设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并且这些问题之间步步递进,层层深入,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课堂目标。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建模,但生活中信息量大,如果教师提问指向不明,就会使学生多元误读,生成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这些汉字:日、由、目、中、申。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有的说它们都是独体字,有的说都是黑体汉字,有的说都是方块字,有的说都比较浑厚、大方,有的说它们没有宋体字秀气……学生虽然意犹未尽,却未讲到老师预设的点子上。本来教师提问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比较熟悉的情境,看出这些汉字的轴对称性,步入新课。但学生的回答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数学无关,更谈不上数学思想。这样的情境创设就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认知发展。
如果情境这样修改:请同学们观看字形演示(每个字正中加一条红竖线,然后按线对折,完全重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一直观简单的情境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轴对称这个现象。本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可操作性出发,为解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做好充分铺垫。
实践证明,那些不需要经过学生思考或思考价值含量极低的问题,哪怕用再绚丽的画面来点缀装饰,也无法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之火,自然也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情境是否有效,不在于氛围营造的简洁华丽之别,不在于问题提供方式的差异,而应归结为有无刺激和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反应,并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境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以来,各种新理念、新观点积极地充实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要时刻牢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都要有自己真正的教育主张,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时刻关注生本教学思想,不断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从而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