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刘艳青
凸显生本,让学习真正发生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刘艳青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无比神秘的问题,这是一个似乎不问自明却又无法明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个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
当下,尽管坚持学生立场、学习取向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变革的核心指向,但主体偏移、学习受限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变革的首推方式,但被动学习、消极依赖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以学为主、为学而教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变革的主导理念,但重教轻学、为教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堂流畅热闹的外表下掩盖着很多问题:表面的热闹带来的是虚假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行云流水”掩盖了学生的许多困惑和问题,从而造成学生缺乏数学思考、感悟及素养的培养。“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背后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
生本课堂的路上有太多崎岖坎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这不难引发人们深思:教学的变革如何才能真正基于学习的变革?如何才能真正指向学习的本质?如何才能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
真正的学习既发生在学生面对教师设置的富有张力的问题时的眉头紧锁、静思默想,也体现在面对老师有心栽花后的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真实而有价值的学习,教师必须建构“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必须让孩子站在课堂正中央,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孩子获得的是包括了数学思考、探究兴趣、阅读能力、表达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发展,让学习直抵儿童心灵深处,帮助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让数学学习真正扎根于他们的生命,让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的“学堂”。
真正的学习,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积极研讨,不断得到鼓舞和激励,也要尊重质疑的声音,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共同体中得到张扬,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
让学习真正发生,首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以“儿童为本”,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把儿童的学习过程建构成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在过程中通过探究知识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理解和把握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认知走向求知,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单一走向立体,让课堂学习真正成为自己需求的经历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自己,这样的课堂才有幸福的味道。
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让学习真正发生,必须坚持儿童立场,从学生的思维出发,促进儿童的深度思考。教师必须做到“退隐”,不代替学生的思维,不代替学生的学习,不代替学生的成长。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注重思维的渗透,实现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发展的和谐统一,要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思维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构建一个问、思、学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充满思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有“看得见”的生长。
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某片段为例:
案例:教师在课始创设孙悟空师兄弟三人盖房子的动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盖房子的木料一根长3米,一根长5米,第三根木料可以有多长?孙悟空说:“像俺老孙金箍棒那样想要多长就多长!”,猪八戒说:“我选10米长的木料,大房子,气派!”,沙僧却认为:“我选5米长的木料。”请学生猜一猜,谁说的有道理。由此激趣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后,进入练习巩固提升阶段。教师没有局限于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设计了更具开放性问题探究:师兄弟三人盖房子的第三根木料到底可以有多长?
生1:因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5=8米,第三根木料不能比8米长。
生2:2+3=5米,但是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所以另一边不能再比2米短了。
师:想一想,7.5米可以吗?还可以再长吗?7.9米可以吗?
生犹疑,陷入思考中……
生:7.5米也是可以的,因为3+5>7.5米,符合规律。
师:7.9米可以吗?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经过讨论,表示可以,只要第三根木料长度小于8米即可。
师: 2.1米可以吗,还可以再短些吗?
生:可以,2.01米,2.001米,2.0001米……都可以,只要大于2米都可以。
生:三角形第三边长度不限于整数,小数也可以,只要保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虽然新知经过探究学习已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探究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而是贯穿了教学的始终。此环节按照“引疑—质疑—解疑”的程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极限思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当学生用大脑思考,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巴表达,用心灵感悟,这样亲身体验到的知识,才能最终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的学习自然、生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十分饱满”的课堂。唯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只有学习真正发生了,你才会看到专注的神情,兴奋的面孔,发亮的眼睛!
真正的学习,不是被灌输,而是被开启;不是被告知,而是被激发;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卷入,是老师在学生的“扰动”中灵活开放地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凸显生本,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孩子悄然生长。生本课堂,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