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用药规律的研究*

2016-04-10 03:16牛静云侯丽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女科性味医家

牛静云,侯丽辉,李 妍,徐 芳,王 颖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哈尔滨 150040)

基于数据挖掘对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用药规律的研究*

牛静云1,侯丽辉2△,李 妍2,徐 芳2,王 颖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哈尔滨 150040)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清代;闭经;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古籍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1]。最早《素问·腹中论》中便有“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并提出用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治疗血枯经闭。唐·《备急干金要方》中将闭经分为“从小来不通”和“女子诸病后月经闭绝不通”2种,相当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至明清时期,对闭经的认识才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明确提出了“闭经”这一病名。

闭经既是独立性疾病,又是多种妇科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但由于其副作用大,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多数人不愿接受此类疗法。而中医药根据个体化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思想,基于前人经验的总结,在治疗上疗效可靠、复发率低,优势日渐凸显。因此,系统整理、总结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用药规律,将有助于优化闭经的临床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剂来源于《傅青主女科》[2]、《妇科玉尺》[3]、《女科经纶》[4]、《女科切要》[5]、《女科要旨》[6]、《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7]、《沈氏女科辑要》[8],检索所有治疗“闭经”“经闭”“月水不通”“月事不来”“月闭”等内服方剂。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丸、散、丹、汤、膏、药酒剂型;组成不同方名相同的方剂分计,组成相同方名不同的方剂计为1个方剂;排除标准:相关的对症加减用药不予收录,仅收录原方;对病案中使用多个方剂治疗闭经的仅收录首方;排除药物组成仅单味药的方剂;排除仅有方名而无组成或组成不完整或仅有组成而无方名的方剂。

2 方法

2.1 建立方剂数据库

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录入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方剂,包括方剂编号、方剂出处、方剂名称、剂型、药物组成等项目,对药物的名称、药物类别、性味、归经等项目也进行录入。

2.2 中药名称及性味、归经的规范化

依照《中药学》[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和《中华本草》[11],对方剂中中药名称、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对中药材产地、取材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对其药物类别、性味、归经无显著影响的计为同种药物,否则分计为不同药物。

2.3 数据挖掘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方剂剂型、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对使用频次≥4次的药物,根据其性味、归经、功效以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相互间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

3 结果

经搜集共得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涉及药物173味,药物总使用频次608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8.44味,具体分析如下。

3.1 方剂剂型和药物类别分布频数分析

通过对搜集到的72首方剂剂型进行频数分析,得出汤剂使用最多为32首(44.44%),其次为丸剂25首(34%~72%),再次为散剂12首(16.67%),酒剂、丹剂和膏剂应用都比较少。闭经多虚证,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故清代医家多选用方便临证加减、吸收速度快的汤剂和便于长期服用的丸剂。药物类别统计中,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 196次(32.24%),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16次(19.08%),两者累计使用频率达51.32%。

表1 药物类别频数及频率表

3.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

统计归纳用药频次≥4次的药物共有40味,总使用频次为400次,累计使用频率为65.79%,其中排名前15位的药物使用频次及频率如下。

表2 高频药物频数及频率表

通过对上述40味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的统计,药性上使用最多的是性温的药物(44.75%),其次为性寒的药物(25%),再次为性平的药物(23.75%),热性药物应用最少。药味上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是甘味(36.35%)、辛味(25.69%)和苦味(24.67%),累计使用频率为86.72%。归经上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的为肝(23.17%)、脾(21.86%)、心(18.55)三经,其次为肾、肺、胃,累计使用频率为91.11%。

3.3 药物聚类分析统计结果

对用药频次≥4次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所得树状图中药物之间距离的远近,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6组比较有意义的聚类方:C1:当归、川芎、白芍、甘草;C2: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C3:肉桂、阿胶、半夏、延胡索、牡丹皮、麦门冬、吴茱萸、生姜;C4:香附、红花、莪术、三棱、牛膝、赤芍、血竭、刘寄奴、木香;C5:黄芪、五味子、陈皮、柴胡、泽泻、山药、大枣;C6:大黄、桃仁、生地黄、枸杞子、虻虫、水蛭、干漆、黄芩。

4 讨论

统计结果表明,清代医家在治疗闭经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居多,药物归经以入肝、心、脾三经的药物为主,次之为入肾、肺和胃经的药物。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益气、温阳散寒等作用,故用药整体上偏重温通血脉[12]。甘缓有和中缓急、滋补脾胃、补益气血的作用;辛散有发散外邪,行气以助血行之功;苦泻可通泄邪热、消坚泻实、清泻血海之壅塞[13]。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提示,闭经的发生与肝、心、脾及肾、肺、胃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其中与肝、心、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正如《黄帝内经》所论述:“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脏对胞宫的血行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故治疗上以调肝血为要[14]。心主血脉,统辖一身上下,“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思虑劳倦过度则心血暗耗,心脉闭阻,血行瘀滞,故治疗上宜养心阴,补益心血[15]。肾经虽排第四,然肾主生殖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疾病传病日久必累及于肾,损伤肾之阴阳,故补肾在闭经治疗中亦尤为重要。临证上诸脏可单一为病,亦可兼夹致病,故治疗时须明辨脏腑虚实,分清标本缓急。

本研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见,聚类1为四物汤加减方,适用于血虚血枯之闭经;聚类2为四君子汤加减方,适用于肾虚、脾虚、血虚之闭经;聚类3方中诸药温阳散寒,兼以活血调经,适用于闭经寒凝血瘀证;聚类4全方理气行滞、祛瘀通经,适用于闭经气滞血瘀证;聚类5方中诸药益气健脾、利水除湿,适用于闭经痰湿阻滞证;聚类6攻补兼施,缓中补虚、破血行滞、逐瘀通经,适用于血瘕血积之闭经。由此可见,聚类结果基本集中在血虚、肾虚、脾虚为主的虚证闭经及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为主的实证闭经证候上,与闭经正虚、邪实的病因病机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根据对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遣方用药及辨证思路的分析,可得知其对闭经病因病机的认识,发病机制不外乎血虚和血瘀两方面,两者还可互相转化,血虚日久,气血鼓动无力,可因虚致瘀;血瘀日久,血行迟滞,血脉空虚,又可因瘀致虚。从上述用药规律研究中可知,在闭经的治疗上清代医家以补益及活血化瘀之剂并重,辅以清热药、温里药和理气药等。补益药可以扶助正气,补充气血之不足;活血化瘀药可以祛除瘀血,通畅胞脉气血。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补肾药可以增加垂体和下丘脑的敏感性,提高雌激素分泌水平和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16];活血化瘀药则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效改善盆腔血循环,加强卵巢和子宫的血流。临证时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大法,治疗症状的同时兼顾疾病本质,遣方用药时合参药物性味归经,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8.

[2]傅山.傅青主女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沈金鳌.妇科玉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4]萧薰.女科经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吴道源.女科切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00.

[6]陈修园.女科要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8]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2]刘悦,郑金生.中药“四气”概念的起源与嬗变[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7(4):327-330.

[13]黄建忠.试析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45.

[14]杨贤海,邓亚妮,黎慧,等.黎志远教授从肝论治闭经学术思想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23-24.

[15]杨弋,聂友源.天王补心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76-77.

[16]张宗圣,李爱梅.补肾方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31-632.

R271.11+2

A

1006-3250(2016)11-1531-03

2016-06-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2039)-PCOS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研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SATCM2015BZ〔046〕)-闭经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研究

牛静云(1991-),女,河南鹤壁人,在读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侯丽辉(1951-),女,吉林长春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与研究,Tel:13796088738,E-mail:houlihui2007 @sina.com。

猜你喜欢
女科性味医家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沈尧封与《女科辑要》述要
《傅青主女科》调经用药规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