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语蕴文情,一“停”一“顿”显深度

2016-04-09 10:54严雪江
江西教育B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冕逗号读书

严雪江

《少年王冕》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目。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的故事。全文脉络分明,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细读之下,一言一语蕴含着脉脉文情,感染力强,赞颂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励志好学的内在精神,对广大青少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何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提高认识?本文以《少年王冕》教学片段“辍学放牛”部分为例,让学生的思考在一“停”一“顿”之处凸显深度。

一、以学法指导凸显主体本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国杰出的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可见,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上课伊始,我问道:“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近’了《少年王冕》,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王冕背后的故事,走进王冕的内心世界。想想,走进一篇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学生们踊跃回答:“可以标自然段”“可以朗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圈画重要词句”“可以讨论交流”……我适时追问:“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王冕为什么会辍学放牛呢?”

教学伊始,我以“走进”一词导入课堂,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对学习方法的提炼,接下来,学生按照自己所述方法投入学习,解决“王冕为何辍学放牛”这一疑难问题。教学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其器”而“善其事”,进而去发现,去探索,有利于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细节辨析体现思路选择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经过思考,明白王冕因为家境贫寒,不得已才去放牛。我指导学生回到文本,探寻细节,把脉思路。

我抛出问题:“课文哪里写到了他的不得已?”有的学生回答道:“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从这可以看出,父亲离世,全靠母亲做针线供他读书,家里很穷。”有的学生继续说:“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我再问:“这句话是最为直接的证据。但是,老师有个疑问,我们都知道,交流最讲究简洁。既然母亲要王冕辍学放牛。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原文反而在‘说’字前面加上逗号停顿,是否多此一举?”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我继续启发。

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那同学们先说说逗号有什么作用?

生:逗号起到停顿的作用。

师:那母亲说这句话之前为什么要停顿呢?而不直接告知儿子?

生:假如直接告诉王冕,母亲担心王冕会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师:但是无论是直接还是停顿之后再告诉,结果都一样啊。

生:因为停顿,说明母亲在告诉王冕这句话之前已经进行了考虑。

师:都会做哪些考虑?

生1:孩子,不是我不支持你读书,实在是家里很穷。

生2:孩子,因为你爹去世的早,所以,家里没有了支撑。

生3:孩子,只靠我做点针线活实在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真的供不起你了。

生4:孩子,我也不想让你去放牛,无奈家里却是揭不开锅了。

生……

师:通过同学们的诉说,我们可以知道此处“逗号”说明母亲事前进行了深思熟虑,母亲不想让王冕辍学放牛。因为不想让儿子辍学放牛,自己又没有办法,所以,母亲只好在此停顿。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无奈的母亲。

生:难过的母亲。

生:关心儿子的母亲。

我从“逗号”这一细节入手,告诉学生交流最讲究简洁,而此处“说”字前面却加逗号停顿,以此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个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从母亲的话语中读到了母亲的“无奈”,但是这种对“无奈”之情的认识还是比较感性和肤浅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处,很难培养学生新的思维生长点。对“逗号”细节的关注和点拨,可以帮助学生从初期的感性认识迈向理性深度。通过对母亲思而无法,思而无奈,不得不把实情告知王冕这一鲜明对比,进而感受到“无奈” 的分量和厚重。

三、以思考力度展现情感温度

“辍学放牛”环节尽管只有简单几段,尽管只有母子的两次对话,但母爱子、子孝母的生动画面早已跃然而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细节的辨析,可以说,学生已经会文会心,其情感蕴藉萦绕在文字之间,萦绕在内心深处。如何纵向开掘学生思考力度?

师:既然母亲让儿子辍学放牛,怎么你还说母亲关心王冕?

生:因为母亲在告诉王冕辍学放牛时,为王冕考虑了很多,母亲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所以,我认为,尽管母亲让王冕辍学了,她依然是个好母亲。

师:说得真好,确实令人感动。那怎样才能读出母亲的百般无奈呢?

生:应该抓住关键词。

师:哪些关键词?请同学们找一找。

(师生交流:“不是”“只靠”“实在”“只好”。)

师:这些词语应该怎么读?

生:重读。

师:好,你来重读。

(生读。)

师:想想,除了重读之外,还应该怎么读?读书要根据语言环境,人物内心情绪,注意轻重缓急。

生:还要读得慢一点。

师:为什么还要读得慢一点,而不是快一点?

生:因为母亲当时的心情很沉重,所以只能读得慢。

师:好,让我们读出母亲的沉重之情。

(生很有情感地读。)

师:文中还有句子能体现出母亲的无奈与心痛吗?

生:课文第三段“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从母亲“含着眼泪”可以看出母亲很无奈,很痛苦。

师:面对母亲的劝说,王冕是如何回答的?

生: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同学们,假如你们的父母告诉你,让你辍学回家,你们愿意吗?

生(齐声):不愿意。

师:你们都不愿意,为什么王冕却说“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心里真的“快活”吗?

生:不快活。

师:不快活,为什么却说快活?王冕岂不是口是心非?

生:不是,因为他理解母亲的难处。

生:因为他不想让母亲这么为难,所以才撒谎。

师:看来,谎言并非都是错误的,有句话说,美丽的谎言胜于事实。你们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关心母亲。

生:体谅母亲。

生:……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如:“不是”“只靠”“实在”“只”;通过联系自身生活进行的实际对比,如:你们都不愿意,为什么王冕却说“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心里真的“快活”吗?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让人物形象在深化的认识上不断血肉丰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读好对话,触摸情感的温度,进而让言、意、情、知等多项目标有效地达成。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滞在表面;不是缺乏深度,就是没有力度,很难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国著名励志书作者施瓦兹(Schwartz,D.)曾在《勇于思考的魔力》一书中提出一个创造性思考的观点,即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而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和传统方法的束缚,去寻找答案。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建构新的教学着力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全新的思考。因此,有必要在教学的思路选择上,或思考的技巧上,或思维的结论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获得思维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王冕逗号读书
我是逗号
王冕学画
我爱读书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