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勤
摘 要:叙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输入知识和输出语言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形象化的思维认知工具,增加学生英语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者的新旧知识的融合与新应用的生成,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弥合心理与情感焦虑,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叙事;驱动;语言输出;高职英语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69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英语上尽管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其英语语言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英语教学以语言形式为纲,教学设计以语言结构为主要组织原则,教学以孤立的语言现象的单纯积累为主要目的,知识多以零碎的片段输入给学生,对于广大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突破传统教学,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融合,叙事是一种有效的输入和输出方式,它可以有序的联结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并对其进行整合,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也更加显著。
一、叙事的基本内涵
叙事(或者故事)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在此文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语言范畴。首先,叙事是就是用故事隐晦地寄喻生活,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其次,Polkinghorne认为,叙事中强调人的主观感受,通过故事可以了解到叙事者的经历,观念,思想及意图。再者,博格认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投射在某一事件上,使其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方式,”人们可以把叙事当做一种推理模式去 “认知”世界,也可以用叙事去表达,从而“讲述”头脑中的世界。认知叙事学家Herman认为,故事形态存在于一切文化中,可被视为人类与时代变迁整合协调的一种基本策略。
综观各专家学者对叙事的界定及内涵分析,叙事就是指发生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联结,具有角色意图、 体现角色目标及角色经验的事件序列。它是个人及群体的经验知识的表征方式,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起促进作用,通过叙事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习者存于头脑中的惰性知识活跃起来,从而使新知识得以生成、输出与应用,叙事驱动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
二、叙事驱动对高职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Neuhauser认为叙事(对故事的描述)可以作为有效的教育工具, 因为它们是可以通过记忆表达出来的,既有可信度,也有娱乐性,它富于想象力又可以作为知识和情感的桥梁去传承语言文化。故事的整体性、情境性、娱乐性、可记忆性等特征在语言习得和生成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惰性知识的复苏以及新旧知识的整合。
1.通过创设鲜活的情境教学环境,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与高职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境,如果老师只是用孤立的句子进行英语教学,先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然后做一些填空、造句或者翻译的练习,这样的输入忽略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很僵硬机械,而对于语言的实际应用更存在滞后性。
语言和语境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一定的语言活动总是存在于语境当中。如果学生在接触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再加工,那最后势必会根据上下语境归纳出语言规则。因此,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运用叙事手段,创设鲜活生动的语言情境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想象、情感、创造等心智能力, 从而更有效地在这种情景化、生活化的认知活动中 “习得”语言。
高职学生不管其英语基础好坏,他们的大脑中总是储存着自身的经历或经验,也会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上,于大脑中生成叙事情境结构,在描述故事的构想中,创设逼真情景,激活记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故事的构建之中。如此一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以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锻炼,通过叙事,枯燥孤立的知识传授过程变得鲜明生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提高。
2.通过提供认知和思维的工具,完善语言知识系统
叙事是一种认知工具,它为学生认知世界提供了一扇窗,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有一颗“记忆树”它是利用关联性记忆法,将大量知识输入整理融合并且在头脑中留下一个瞬时印象,叙事手段通过对故事的描述,以现存的经验和知识为树干,为主干选取一个主题,以新知识为枝叶,通过叙事这一思维认知工具,进行推理、归纳、演绎、理解、评估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完成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新故事的投射,投射是叙事影响认知的主要方式,它不仅仅是对语言内容的堆砌,粗糙的建材缝合,而是学生内涵的升华与展现。它促进新旧知识的生成,为语言的输出提供桥梁和纽带,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发掘了知识的深度。
3.通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弥合心理与情感焦虑
高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英语学习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和情感上的焦虑情绪,一是源于基础的薄弱,二是源于学习态度和心智上的不成熟及性格缺陷。而叙事的特点刚好有纠正和弥合作用。第一,叙事即对故事的描述,人人都爱听故事的原因是因为故事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它不粗糙不孤立,它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生活的投影,故事连接着理论知识与感性经验,让它们合二为一,不可分割。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学习,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分享他人的英语思维,在故事的构建中,学生逐步发现自己试图表达与能够表达之间的差距,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把注意力放在英語学习上,以求得进步。第二,叙事本身就包含着互动互补互助的理念,学生们可以通过构建故事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把自己和他人的世界联系起来,克服孤僻和自卑的学习心理,减少畏难情绪和学习焦虑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变被动为主动,叙事驱动磨练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力,对于其情商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叙事驱动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实施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故事的取材
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适用叙事驱动的手段来促进课堂成效,一般来讲,在教材原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比如教师和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者是经典的有教育意义的励志故事等等。根据教材特点,分成学习小组,学习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表面无关联的词语组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阅读文章也可以对语篇进行改写,比如补充一个不一样的结局等。此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网络平台,广泛地摄入教学材料,营造叙事的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2.对教师表达能力的要求
叙事驱动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来描述,也许结果完全不同,这说明了教师使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出众的(下转109页)(上接104页)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新知识。所以在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运用语气语态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课后也要积极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让叙事驱动在英语课堂上变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
总之,叙事驱动并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要根据英语课程内容,寻找契合点,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故事情节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提炼,为语言输出提供必要条件。为了引导规范学生更好地完成高职英语学习任务,教师也要在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不断前进,以期提高教学绩效。
参考文献:
[1]PolkinghorneD.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8:11-45.
[2]Herman D.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C]. CSLI Publications: C enter for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2003.
[3]Carol S.Witherell.Narrative and the Moral Realm:Tales of Caring and Justice[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1,20(03):239.
[4][美]阿瑟·阿萨·伯格.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冯锐.杨红美.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J ].全球教育展望,2010,(11) :26-32.
[6]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57--61
[7]熊沐清,邓达 .叙事教学法论纲[J ].外国语文,2010,(06):104-113.
[8]孙桔华.故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