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明 张爱琴
天山上的来客
——青年名师鱼利明的成长之路
◇韩光明 张爱琴
说起天山,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因为他没有黄山的险峻奇秀,更没有泰山的厚重尊贵。但是,稍有些地理常识的人,特别是对新疆略知一二的人,就一定知道天山。天山以其伟岸宽广的身躯横亘祖国边疆,用晶莹剔透的冰雪养育着各族儿女。鱼利明就是喝着天山雪水,吃着酸奶疙瘩,走出新疆,走向全国的一位青年名师。
利明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小学和初中,他的成绩都是班里比较拔尖的,中考时顺利被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他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重点高中是每个同学都期盼的,忧愁的是家里要负担更高的学费。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将会更加艰难。一向懂事体贴的鱼利明犹豫了,最终他选择了师范,因为师范可以早点就业。
师范的学习生活精彩而丰富,谈起那段学习时光,利明心存感激。
1998年是师范学习的最后一年,新疆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招人,校德育处、学生处双双推荐了他,就这样,利明开始了他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刚工作的前三年,谢志新校长成为他迅速成长的带路人。
谢校长是语文教师出身,特别看重人才。利明刚上班,谢校长经常会过来听课。利明能歌善舞以及从小练就的绘画特长,为他的课堂增添很多色彩。一次,看到代表新疆准备参加全国大赛的老师上展示课,利明大为震惊:女老师的教具惟妙惟肖,语言清脆悦耳,节奏行云流水,真是不可思议。刚工作两年的利明,望着这位老师,如同仰望着明星一般。他暗下决心:有一天我也要站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
2001年,厦门举行“多思”课题教学活动,全国有将近二十个省市老师参会,会上只能展示6节课,所有参赛者要进行两次选拔。谢校长带着利明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地抠,一个细节又一个细节地磨,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不放过。最后,利明脱颖而出。谢校长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正直的品质深深感染着他,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利明第一次走出新疆参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
正如利明自己所说:你除了有能力,还得有伯乐。前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宁学慧老师就是一位伯乐。2003年,利明在重庆教育学院参加“骨干教师研修者培训”。宁老师试探地对利明说:“小鱼,你能不能代表咱们新疆跳个舞?”利明当即就答应了,这种大气、随和给宁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来之后一有机会,宁老师就去听他的课。2005年,乌鲁木齐市成立了首届名师班,利明成为其中的一员。名师班学习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内地的名师。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来新疆给名师班上课,新疆的老师们被名师深厚的语文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技巧深深折服。宁老师极力撮合两位大师收下了小鱼这个边疆弟子
2007年,在“现代与经典活动上,宁老师发现排课单上有一节课空着,就给孙双金老师打电话让小鱼填个空。正是这节课让利明有机会在全国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同年,作为孙双金弟子的利明远赴南京参加第三届“情智语文论坛”,他从原著《自私的巨人》入手,将原著与课文《巨人的花园》进行异同比较,独辟蹊径,设计巧妙,给在座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明放手让孩子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课文和原著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第二,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童话在比较中引出童话的特点。孩子们通过比较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因为没有孩子们的欢笑而变成了冬天,失去了色彩。一墙之隔墙外是春天,墙内是冬天。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利明把握住了童话作品的特点。他通过精心设问、巧妙引导,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触摸文本的语言,在比较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把作品中那些凝固的文字转化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008年,经过层层选拔,利明获得了代表新疆地区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的资格。参赛前一周,他就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千里迢迢,奔赴南京,来到师傅孙双金老师所在的学校。孙老师让学校的老师们同备这节课,进行同课异构,之后开始磨课。孙老师说的两句话,利明记忆犹新:第一句“小鱼,你的字要好好练练”,然后叫旁边的教研主任,把课题写到黑板上。鱼利明一看人家的字,傻眼了。本来利明的字在乌鲁木齐是得到很多人赞赏的,可是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送行时,孙老师说了第二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在孙双金老师的指点下,利明对《老人与海鸥》一课做了无数遍的设计,最后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切入课堂,指导学生概括全文写了什么。这样,一篇1200多字的故事,学生用“喂”“唤”“谈”“念”四个字就概括了。紧接着,利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把握课文。他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第二部分,老人死后,海鸥怀念老人。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全文结构清晰、上下联系紧密的特点。同时,利明根据学生好动、持续性差的心理特点,通过板块之间的变化多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上课的疲劳,最大程度地发挥40分钟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好评,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宁老师“精彩极了”的鼓励,搭台唱戏,给利明提供了机遇;孙老师“糟糕透了”的严格要求,使利明不敢懈怠,继续前行。正是这“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使利明有机会在全国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增强信心,不断打磨,找到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幸福。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2011年,利明成为乌鲁木齐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不用天天上课了,这让他感到寂寞。慢慢沉寂下来,他开始反思:“参加全国大赛时我才30岁,30岁梦想成真,我该何去何从?”那段时间,他痛苦地思索着。在反思斗争中寻找出口,利明决定做自己,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两年一度的品牌活动,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近千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共同推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利明在会上作展示课《伯牙绝弦》。
他浑厚具有磁性的男中音,就像一首自然的旋律,悦耳动听,沁人心田。利明很善于利用自己的声音特点,将它很好地融入课堂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步以“善”入境,第二步读出韵味,第三步入情悟读,教学就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推进。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音难觅,利明引入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故事——伯牙弹琴的时候连吃草的马儿都仰起头来听,以此赞扬俞伯牙琴技的高超。这样一位琴技卓越的音乐大家,却没有人可以懂,该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和孤独!这时,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遇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
师:此时此刻,想象你们就是钟子期,伯牙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巍峨的泰山。通过伯牙的琴声,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泰山此刻正屹立在眼前,于是你会这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他心里想的是那奔腾的江河。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们会这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听觉的美感能使人处于愉快、舒畅的良好情绪状态,而情绪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在高山流水的配乐朗诵中,语言渲染着整个故事,就像一首乐曲徜徉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中的主人公时而忧伤、时而欣喜若狂。课堂生成的东西,让在场的语文老师为之震撼。
正如一位校长评论道:鱼利明的声音非常有特色,浑厚具有磁性,如同一名播音员、一位朗诵家,他的吟诵课与其他老师有很大的不同,非常迷人。不要说学生喜欢,就是我们这些老男人也会被他迷倒的。
2013年12月,广东深圳市罗湖体育馆举行了“课改十二年之华语地区小学语文课程与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展示会”。大陆、台湾、香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中有着特别成果的20多位小语名师,联袂推出16节示范课,利明展示了《晏子使楚》。
2014年7月,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 “走进新学习时代——第八届 ‘新经典大讲坛’”,新疆鱼利明“小丑鱼”团队汇报了他们研究的 “新经典”课题,为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了跨界重组的九个经典范例,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教育家古德森认为,教师经历的生活事件会慢慢发展成为支配其日后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其后经验的选择与重组。教师教学个性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研究这个动态过程就必须要循着成长,向个人生活史深处挖掘和探索,寻找那些特定情境中发生和出现的重要经历、事件。
生活中的利明不事雕琢,随意,率性。
课堂上的利明端庄大方,帅气,儒雅。
从2008年参加完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后,利明不断活跃在全国小学语文的舞台上。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学习。作为一名只有18年教龄的30多岁的年轻人,可谓声名鹊起,风景这边独好。作为新疆土生土长的优秀青年教师,其“追逐理想语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早已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探究利明小学语文教学成长之路,对新疆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新疆本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