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位方法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4-05 00:24张亚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固定

张亚生

(海南省定安县中医院 骨科, 海南 定安, 571200)



不同复位方法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亚生

(海南省定安县中医院 骨科, 海南 定安, 571200)

关键词: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功能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伴发血管损伤或者肘部畸形等,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肘内翻或者肘外翻等畸形[1-2]。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解剖结构的复位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比较闭合复位方法与切开复位方法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骨折类型均为伸直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患者63例与闭合复位组患者69例。切开复位组患者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为(6.7±3.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0 h~5 d,平均(3.1±1.4)d;受伤原因包括坠落伤27例,交通意外伤24例,砸击伤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移位包括桡偏骨折型27例,尺偏骨折型29例。闭合复位组患者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为(6.9±3.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5 h~5 d,平均(3.4±1.6)d;受伤原因包括坠落伤31例,交通意外伤24例,砸击伤9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移位包括桡偏骨折型36例,尺偏骨折型3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切开复位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手术:首先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消毒,选择肘部后侧正中的部位或者后部外侧作为切口,将患儿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开,从肱骨上踝肌肉间分离肌肉并进行牵拉,显露骨折端,排出积液,然后进行解剖复位。选取1.5 mm的克氏针从肱骨外踝的最低部位向内踝插入并穿透皮质,再将另外的克氏针插入,使克氏针平行或者交叉进行内固定。术后冲洗手术部位并使用石膏对患者肘部进行常规外固定,屈曲度为80~90°。21~28 d后拆除克氏针并进行肘关节锻炼。

闭合复位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在X线仪器下观察患者在牵引状态下的正侧位像,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处理,然后将患者的肘部屈曲约50°,沿着前臂的中轴实施牵引操作,观察正位像。注意恢复患者肱骨下端前倾角与肘部提携角,用内翻、外翻等手法来纠正肘部移位。使用X线对骨折对位对线的状况进行观察以证实复位正确,而后选取1.5 mm的克氏针平行或者交叉进行内固定。术后冲洗手术部位并使用石膏对患者肘部进行常规外固定。21~28 d后拆除克氏针并进行肘关节锻炼。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状况,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缺血性痉挛、骨化性肌炎及迟发型神经炎并发症发生状况。

疗效判定[4]:显效:X线检查显示关节位置正确,没有透亮区域,未出现松动,提携角几乎正常,患者肘关节未出现疼痛并且活动度大于70%;有效:X线检查显示关节位置良好,有部分区域透亮,未出现松动,提携角消失但基本正常,患者肘关节有轻微疼痛并且活动度为50~70 %;无效:X线检查显示关节位置差,透亮区明显,出现松动,提携角消失伴随肘内翻,患者肘关节疼痛并且活动度小于50%。

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5]评定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 失去伸直程度小于15°,屈曲度大于130°, 患者无疼痛并且未出现功能障碍;良:失去伸直程度在15~30°,屈曲度在120~130°,患者存在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可:失去伸直程度在30~40°,屈曲度在90~120°,患者功能障碍与疼痛感觉一般;差:失去伸直程度大于40°,屈曲度小于90°,患者感觉严重疼痛与功能障碍。

2结果

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4±6.3) min、(18.4±4.3) mL与(7.6±1.3) d, 闭合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1.7±4.2) min、(12.6±3.7) mL与(5.8±1.2)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切开复位组中显效17例,有效33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 闭合复位组中显效34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闭合复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P<0.05)。切开复位组中,肘关节功能评定为优20例,良22例,可11例,差9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9.3%;闭合复位组中,肘关节功能评定为优32例,良30例,可5例,差2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9%。闭合复位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P<0.05)。

切开复位组患者发生肘内翻畸形13例,肘外翻畸形1例,缺血性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8%;闭合复位组患者发生肘内翻5例,缺血性痉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1%。2组患者均未发生骨化性肌炎、迟发型神经炎等其他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踝与肱骨干相互交接之处,通常是由于受到交通意外、坠落、跌倒与砸击等较大的碰撞而导致,一般在12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儿童骨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6-7]。

传统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较差,患者术后肘部功能恢复不理想。小切口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可以准确地进行解剖复位并恢复前倾角,在清除骨折部位积液的同时,将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以防止移位,从而促进患者早期恢复训练,患者不但愈合速度较快,肘关节功能恢复也较好[8]。目前,切口复位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有研究[9]报道,该手术对患者的组织损伤较大。闭合复位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复位方法,对患者组织损伤较小[10]。本研究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法与闭合复位法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法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开复位法,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切开复位法,表明闭合复位法手术相对简单,对患者的损伤也较小,患者恢复也较快。本研究还发现,闭合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也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究其原因为闭合复位法能使肱骨髁上骨折断端进行直视下复位,从而保证有效复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肘内翻与肘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情忠, 龚炎培, 顾剑辉, 等.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2): 124-126.

[2]王华仁, 曾辉, 黄坤炳, 等.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4, 35(3): 434-436.

[3]水小龙, 张建军, 孔建中, 等. 急诊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延期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4, 35(3): 208-211.

[4]乐国平, 张明.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构及功能重建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7): 1209-1212.

[5]任凯晶, 李晓辉, 于建华, 等. 肘关节叉状成形术重建肘关节功能的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13): 969-972.

[6]杨德盛, 李忠伟, 金格勒, 等. 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骨痂形成晚期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10): 966-969.

[7]张君.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1): 1793-1794

[8]余建文, 刁天月, 李健华, 等. 肘关节内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10): 923-924.

[9]莫贤跃, 吴东敏, 蒋荣玉, 等.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4(6): 715-717.

[10]胡南.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9): 1752-1754.

收稿日期:2016-03-19

中图分类号:R 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1-122-02

DOI:10.7619/jcmp.201611038

猜你喜欢
内固定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远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