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魁,王洪艳,胡明丽,田丽丽,王淑兰,段红英,张 斌,高艳珍,李丽俏,许蓓红,吴忠冰,徐 则,
杨园园2,赵丽婷2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扶阳强壮灸姑息治疗晚期肿瘤探讨
贾文魁1,王洪艳1,胡明丽1,田丽丽1,王淑兰1,段红英1,张斌2,高艳珍2,李丽俏2,许蓓红2,吴忠冰2,徐则2,
杨园园2,赵丽婷2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2.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
[摘要]目的: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补攻结合,兼顾标本;人病同治,姑息权衡;益寿延年,带瘤生存。结果与结论:扶阳强壮灸法可以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晚期肿瘤;扶阳强壮灸法;探讨
扶阳强壮灸法是指选用含有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作用的艾条,对身体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局部施灸(或用艾炷隔附子饼灸),从而治疗阳虚、寒盛一类病症的外治方法。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率逐年增高。大部分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虚弱、虚损等症状,临床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在“以人为本,首重扶正;补攻结合,兼顾标本;人病同治,姑息权衡;益寿延年,带瘤生存”的中医抗癌康复理念指导下,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进行中、西药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扶阳强壮灸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选穴
临床常用主穴为足三里、关元、大椎、气海,临证根据情况可选加百会、身柱、脾俞、肾俞等。
2配穴
肺癌加肺俞、膏肓俞;食道癌、贲门癌加中魁、内关、膻中;胃癌加中脘、胃俞;肝癌腹水加神阙、三焦俞、三阴交,胁痛加肝俞、期门;肠癌加天枢、大肠俞;膀胱癌加委阳、三焦俞。
3灸法
早灸大椎、身柱、脾俞、足三里,晚灸百会、肾俞、关元、气海。隔日1次,每穴灸3~5 min,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病案举例
患者闫某,女,51岁,2011年10月12日上午由家属用轮椅推入诊室。家属代诉,患者主因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月,于2011年7月24日住入北京某医院,入院后经过各项检查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于当月28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后病理结果为“十二指肠壶腹绒毛管状腺瘤,伴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局部癌变为腺癌,中-高分化,并累及胆总管,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内,手术切缘未见癌。胰腺及胃组织未见癌。胃大弯侧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9)。慢性胆囊炎,未见癌。免疫组化:CK1/3(++),CEA(++),CA199(+),CerbB-2(+),P53(+),Ki-67(30%+)。术后患者出现恶心食少,精神倦怠等症,在该院输液治疗月余效果不显著,且日渐消瘦,腹部切口不愈合。手术切口敷料周围B超探查提示右下腹腹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无回声区。医生建议回家疗养,于2011年9月8日出院。回家途中路经太原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精神萎靡,呼吸短促,语声低微,恶心纳呆,畏寒肢冷,腰痛如折,夜不能寐。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属于少阴阳虚证,处方四逆汤加味:制附片24 g,干姜18 g,人参15 g,九香虫6 g,砂仁12 g,木香9 g,生黄芪30 g,莪术9 g,炙甘草9 g,生姜24 g,免煎颗粒,14剂,每日1剂,开水溶化,分2~4次服。2011年10月28日家属电话告知服药后饮食、精神略有好转,恶心减轻,仍感气短、腰痛,睡眠差。因路途较远,难来就诊。嘱上方再服2周。
2011年11月1日二诊:精神、气色较前好转,恶心减轻,饮食稍增,仍腰痛、气短,舌淡红,苔白,脉沉弱。处方:干姜15 g,炒白术12 g,茯苓24 g,九香虫12 g,砂仁18 g,红参24 g,灵芝草12 g,红景天30 g,炒神曲30 g,代赭石9 g,炙草9 g,生姜30 g,免煎颗粒,30剂,用法同前。
2011年12月4日三诊:精神、气色明显好转,饮食渐增,自觉腰困,入夜尤甚,睡眠欠佳,舌淡红,苔白,脉象较前和缓有力。处方:茯苓30 g,干姜18 g,炒白术12 g,制附片15 g,红参20 g,九香虫15 g,砂仁15 g,川断18 g,炒杜仲18 g,巴戟天12 g,炙草9 g,免煎颗粒,30剂,用法同前。同时配合扶阳强壮灸法:早灸大椎、身柱、中脘、足三里,晚灸百会、脾俞、肾俞、关元,隔日1次,每穴灸3~5 min,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2012年2月2日四诊:腰困减轻,用餐后略感气短,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厚,脉沉细略缓。B超复查示:十二指肠乳头ca术后,肝囊肿。上方制附片、红参增至30 g,加苍术12 g,狗脊10 g,用法同前。继续配合扶阳强壮灸法治疗。
2012年11月6日五诊:一般情况均好,时感口苦,大便偏干,自觉背困,眠差,腹部刀口一直未愈,期间曾赴京住院复查及治疗,医生考虑伤口不愈是因腹腔内胰管漏所致,建议二次手术。患者惧于手术之苦且怕术后伤口仍难愈合而未同意手术,转来要求中药治疗。诊见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处方:党参24 g,生白术20 g,当归15 g,陈皮9 g,生芪60 g,升麻3 g,柴胡6 g,炙甘草9 g,合欢花15 g,30剂,水煎服。继续配合扶阳强壮灸法治疗。
2013年 6月30日六诊:患者已经上班。一月前内窥镜检查提示:残胃炎,胃底息肉。取活检(胃底1块,吻合口2块)。6月2日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底交界型黏膜轻度慢性炎,局部腺体不确定不典型增生;吻合口幽门型黏膜呈增生性息肉改变,间质水肿,较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腺体显著肠上皮化生。建议随访。
2013年12月19日随访:上法治疗2月余,腹部伤口日渐缩小,现如小米粒大,分泌物消失。活动后稍感气短,进食生冷则腹部不适,大便稀溏,入睡较慢。建议继续灸疗,朝服补中益气丸,晚服附子理中丸。
2014年3月25日随访:腹部伤口完全愈合。面色仍暗,但较前有光泽。有时心慌、眠差,进食生冷则胃脘不适。继续前法调治。
2014年12月4日随访:证情稳定,胃镜检查示胃息肉摘除术、残胃炎。
2015年10 月8日随访:生活、工作基本正常,目前正在办理退休手续。
5讨论
灸法是把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局部熏灼体表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其本身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阳补气、回阳固脱、祛湿散寒、消瘀散结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扶阳强壮灸法所选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大椎、气海、百会、身柱、脾俞、肾俞等,都是对身体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针灸名家谢锡亮先生认为,足三里“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关元“别名丹田,是生命之田的意思,……它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效,长期施灸元气充足,虚损可复”。脾俞“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肾俞“有调理肾气、强健脑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1]。穴位施灸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还有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减轻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2]。除此之外,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风后遗症及失眠、体虚感冒等疾病时,配合使用扶阳强壮灸法,也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锡亮.谢锡亮灸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2]范怡蕾,刘苓霜.艾灸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4):307-309.
本文编辑:王立钧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126(2016)01-0048-02
[作者简介]贾文魁,男,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