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英,张朝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路径探析
乔海英,张朝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等现实原因,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更加狭窄,而相对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很强,就业观念也有待调整,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新增长的就业点,如私营、民营企业,因此大学生就业又有着可以期待的前景。由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渴望早日就业同时工作经验又不足、对职位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高校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难题中一道特殊难题,而高校作为衔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时代发展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这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还增加了22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亟需工作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们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险峻。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能够早日签约、找到合适的职位呢?首先,必须了解自身哪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存在哪些不利于就业的弊端,从而在求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以及克服自己的弱点。
(一)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很少有学生有意识的为将来的工作提早做准备,到了毕业求职季就显得比较被动。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是缺乏工作经验及市场意识。虽然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不能准确的把握现实的真正需要,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厢情愿的美妙想法上,对现实的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认知,难以马上胜任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在某些大学生递交的个人简历中他们还试图用一些自认为很新颖的观念来吸引招聘者,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创新,但对于一家招聘公司或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奇的想法能够付诸实践,能够带来实际的效益,这也是现在的招聘者更看重的。
(二)对就业中遇到的挫折缺乏充足的心理准备
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但总的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波动性较大,有些想法也不稳定,找工作时信誓旦旦,而一旦求职失败便感到备受打击、难以接受,甚至丧失斗志、沮丧消沉。若身边同专业同级别的同学已经签约后,更是急于求成、怨天尤人。他们并没有想到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的风险,也许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遭拒才能换来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每一个刚开始走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把这些关键的事情想清楚再去就业,恐怕会贻误时机,也使得求职屡屡遭挫。在求职过程中既看到成功的希望,也要看到可能失败的因素,只有这样,年轻的毕业生们才能变得更加理智的看待社会现实。
(一)自信心
毕业大学生刚从学校走出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但涉世未深,缺少社会经验,手头周转资金也不充足,就业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此过程中遇到的事对他们来说新奇、陌生,又令自己困惑和无助,这些复杂的情绪令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们不太适应,甚至逐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而在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自信心做强力的后盾来支撑自己走下去。未来的结果谁也说不准,充满了无限可能,对待就业不能持极端的态度,在渴望成功的同时也应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敏捷的思维、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些都是一个就业新人难能可贵的素质,因此,对于成功的人士来说,自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良好的交际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既然要生活就必须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些学生可能说交际谁不会啊,就是好好说话就是了,其实不然,说话也要有说话的技巧,交往也要注意交往的方法。尤其是在未来的职场中,一份工作的完成需要很多人的支持与合作。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接触社会难免会出现紧张、急躁的情绪,这时首先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尊重长者、尊重前辈,耐心倾听、虚心向别人请教。其次要肯定别人的付出,让对方觉得与你合作没有太大压力,在表达自己观念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和看法,要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保持持久的良好关系。最后万事开头难,即使一开始没有被别人理解或出现暂时的分歧,也要做到照顾全局,不抱怨,不批评,不责备。
(三)稳定的情绪
由于求职过程的不易和不确定性,特别需要大学生们具有稳定的情绪。要深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假如能知己知彼,把握双方的变化形势,便可“谓之神”。面对用人市场的变化多端和激烈竞争,毕业生首先要能做到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不因求职胜利就得意忘形,而应考虑下该为入职做哪些准备,不然可能错过一些更好的机会。不因求职道路坎坷就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不能出了问题就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大喜大悲,稍有变化就自乱阵脚,这样即使再有能力也难以发挥出来。
(一)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拓宽专业视野
机会往往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学校应多举办以就业为主题的专业讲座或名家讲堂,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作前沿报告和成果展示,和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开拓思维,这不仅能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也能为日后学生就业扩展途径。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书本之外的实践环节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保证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外,适量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应与理论课程相衔接,起到补充拓展的效果,可与企业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专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安排教师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事实证明,参加过此类实习或竞赛活动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其他学生表现更加出色。
(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
毋庸置疑,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审时度势,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整体素质增加关于就业方面的课程,比如《大学生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等,既可以作为必修课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展。专业的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教育等可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中,比如法律、礼仪、文学、艺术、潜能开发等也可渗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大学生这种能力的渠道和方式还有很多,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通过课外阅读、浏览网页、向过来人请教等多种路径拓展视野,提高大学生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大学生应抓住机会,社团活动,班级、学生会工作等也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这些团委工作或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开发潜能的良好契机。
(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几乎每个高校都已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有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入校时就对全校的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排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学习计划,建立心理档案。在毕业季更不能放松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可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素质扩展训练等,让毕业生尽快了解并适应社会。通过各班心理联络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波动,多关注在就业方面不顺利的学生。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注重方法的灵活性,以班级、学院或学校为单位开展心理话剧、心理电影赏析等各种活动。对毕业班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鼓励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培养自信、主动出击的积极心态。面对桀骜不驯的学生,应引导他们适时调整就业方向,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切忌浮躁、眼高手低,及时打消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梦想,。针对性格比较内向、抗打击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的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就业心理辅导,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克服自卑、焦虑、恐惧心理等,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提高抗打击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一位好的指导老师也许会给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给学生带来全面深入的就业指导,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必需的。为了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应定期让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和继续学习,了解最新的就业动态和社会需要,实现就业指导教师的规范化和职业化,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知识,指导学生有目标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这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求职现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通过这些做法,大学生会逐渐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而这些如果有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职业指导老师来引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靖国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
[2]崔传桢,郑瑞强主编.大学毕业等于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1
[3]马志国.“啃老族”:牵动千家万户的忧思[J].中国青年研究,2008,( 02) .
作者简介:乔海英( 1988-),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朝红( 1973-),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 2016) 02—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