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次探索

2016-03-30 02:08
湖南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土豆物体体积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次探索

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强力要求。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又指出: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从总体上看,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强”,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差,这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如何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创新精神培养从理念目标到具体教学行为,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多是一些形式与口号,落实到学科课程教学中还缺乏方法。为此,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学科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选取小学数学一节课“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进行了一次专题研究。本文是课后研讨摘要整理,供老师们参考。

贺宾(株洲市石峰区先锋小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我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时,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自己选器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总结测量方法,自己列式计算。思维的大门一旦打开,惊喜也就随之而来。通过适当引导,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深入到孩子们的脑海当中。他们在操作中发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质上是将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一种是会变形的物体,直接通过变形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算出它的体积,如橡皮泥。另一种是不易变形的物体,如土豆等,要想办法转化为规则的,常用的方法是排水法。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我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案。学生的思路没有被局限,方法多种多样,回答也是精彩纷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课堂上,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最后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快乐,团队意识也得到加强。

数学课应该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纵观全课,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个个相关联的活动(即: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实验感悟)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了实验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又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彭小英(株洲市石峰区先锋小学):创新意识的激发主要通过学生产生问题并提出问题得以体现。引入课题的活动是求魔方的体积,这个物体的体积计算是不需费多大力气的。接下来教师将魔方变形,这是有意留给学生产生问题的第一个机会,“逼迫”学生想出新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求橡皮泥的体积,怎样变形呢?还能够直接变成某种形状而求出体积吗?不能!这时候学生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求出它的体积。在第三个环节中,求土豆的体积给学生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问题,更带来了创新的空间:既不能直接变形,也不能捏一捏间接变形,在不损坏土豆的前提下,该如何求出体积呢?几个环节看似联系简单,但环环相扣,让学生思维层层递进,提供了创新的需要与可能。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遇到不能直接计算体积的土豆时,会产生疑惑和猜想,把土豆变成土豆泥后放进量杯测量?还是把土豆削成近似长方体测量?利用水和量杯测量?……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众多的假设当中,贺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认同有一种方法比较科学,即利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将土豆的体积转化为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的体积。可是工具如何使用?体积怎样转化?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测量与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有可以直接用两次测得的体积相减的,有需要量出水面高度变化并进行计算的,还有测量的步骤可以变化的,等等。学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方法指导到位,有效地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谭志俐(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处入手?其基本途径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设引导学生经历“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促成“再创造”的累积和发展。其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思维就其产生过程的结构而言,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序化方式和创造结果。前三个环节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机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启发创新诱因。教师要注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特别要经常性地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形成创新的氛围,活跃学生思维。从哪些方面启发学生学会提问呢?学习数学的定义、概念,可以问为什么需要它,它与前面所学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它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在学习数学的技能、方法、思想时,更需要深入发问,促使学生在回答中不断思考,从而使理解不断深入。同时应当注意,鼓励学生提问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在课的引入阶段,还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除了根据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问题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可以是自己的困难,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发现,等等。

第二,加强信息储备。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要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在课内外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第三,注重思维训练。序化方式是指思维主体有效地使用相关信息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并非由一种单一的思维所决定。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合情推理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并注意各种思维方式的辩证运用,使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钻研,领会数学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唐文灿(株洲市石峰区先锋小学):要想创新,必须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利用“学生渴望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让他们想去创新,培养创新兴趣。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开始,利用魔方变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体虽然变形,但物体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氛围中,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启发学生主动猜想、小组讨论等,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自由创新。测量的物体,经过试验,发现大概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固体易变形的,如魔方、橡皮泥等;另一类是固体不能变形的,我们测量的大部分都是这类。而不能变形的又分为三类:完全沉于水的,比如石头、土豆等;半沉于水的,如胡萝卜、梨子等;完全不沉于水的,如乒乓球、泡沫等。至于测量的工具,为了不让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用量杯、长方体或正方体水缸测量,教师准备了大小、形状不同的容器让学生选择,而被测量的对象不仅有水,还有沙、米等。教师这样处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让他们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不同的选择中找到最有创意的方法。当然,创新的空间不仅包括思维的空间,也包括课堂上宽松、和谐、自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敢想、敢说、敢问,激发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徐志敏(株洲市石峰区北星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创新需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设法求出橡皮泥、土豆、硬币、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很好地诱发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探究的需求。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便于学生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从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呈现的各种精彩。

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贺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实践、观察、比较、计算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各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程中,始终关注了两种数学思想:一种是等积代换的思想,如可变形的魔方、橡皮泥,水测法求土豆的体积;另一种是转化的思想,要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想办法对它进行转化。在用水测法测量土豆的体积这一过程中,贺老师让每组成员先讨论交流方法再实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体验感悟: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交流、思考和实践中感悟各种方法,经历着观点的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从这一层面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敢于放手,给予学生探究、质疑、争辩的时间和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的机会;是否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暗示、替代,都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落实。

杨菊容(株洲市石峰区先锋小学):从“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躲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探究、发现、总结、提升,都有助于学生萌发创新的新芽。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学科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号:XJK014BJC004)的阶段性成果)

探索

猜你喜欢
土豆物体体积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土豆喝水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土豆的问题
谁的体积大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