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秀娟 黄程武
在体验中收获成长——湘南学院附小活动文化侧记
本刊记者吴秀娟黄程武
“我想要办这样一所学校,让来这里求学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朱志平描绘着自己的办学理想,他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个人,在回望求学岁月时,都能寻获儿时的童真与快乐。
快乐何来?快乐来自体验,来自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留下的成长足迹。
每年11月,湘南学院附小的孩子们都会迎来他们期盼已久的科技节。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多米诺骨牌创意大赛、树叶书签制作大比拼等精彩赛事纷至沓来。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2014年举办的“高空护蛋”创意设计大赛。所谓“高空护蛋”,即鼓励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让一枚或多枚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破碎的装置,材料、形状、方式不限。
究竟怎样才能让鸡蛋从高空落下却又完好无损呢?科学教师沈亮见证了儿子黄泓瑞的“护蛋”热情。放学回家后,翻箱倒柜成了生活的常态,笔筒、可乐瓶、花篮等物件被翻找了出来,就连平时快递盒中用来保护易碎品的泡沫也被儿子“拦截”了下来,“留着给我护蛋用”。最为有趣的是,还有学生跑来告诉她,“老师,为了这次比赛,我都吃了35天的蛋了!”
正式比赛那天,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操场。他们手中的“护蛋神器”形态各异,有的形同降落伞,有的状若飞碟。这些“护蛋神器”从四楼抛下的瞬间,老师和同学们一个个屏气凝神,校园成了孩子们探索、发现、创造的乐园。
在朱志平看来,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当他们开始自主思考所遇到的困难,并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时,这便是成长的开始。“高空护蛋”活动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孩子们从一次次实验中有了对成功与失败的切身体会,无形之中便在心中播下一颗种子,那份科学素养和情怀便从这里萌生。
随着“高空护蛋”一炮而红的,还有该校副校长刘冬萍发起的写作体验活动《护蛋日记》。刘冬萍交给班上孩子一项特别的任务,每人带着蛋宝宝上学一周,并记录下其中的心路历程。
“放学回家后,我向妈妈要了一枚生鸡蛋,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仙蛋’。我在橡皮泥盒里放了两块软布,还特意垫上了餐巾纸,就这样给它安了家。上学路上,我紧紧地拿着盒子;每到下课时,都会看看‘仙蛋’是否安然无恙……”163班的黄子欣同学在日记里记下了自己为“仙蛋”充当“护花使者”的点点滴滴。除了科学之外,孩子们还学会了表达,一笔一划间溢满了童真、童趣。
让164班的李怡璇同学记忆犹新的,是她第一次登台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去参加表演节目。接到这项任务,李怡璇既兴奋又紧张,因为这将是她第一次独自站在舞台上表演。
“节目开始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有些僵硬地走到舞台中央。忽然,看到妈妈就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对我说:‘宝贝,加油!’我的精神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心里也踏实了许多。”现在的李怡璇,对舞台不再陌生,总是落落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回想起第一次演出的情景,她依然有些激动,正是那一方小小的舞台,给了她挑战自我的机会。
对孩子们而言,学校就像一个大大的舞台。这里汇聚着他们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摘桔子、第一次外出踏青、第一次种小盆栽、第一次给校刊做美术设计……学生在一次次文化体验中成长,教育的场域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科书,有了更深、更广的外延。
春节前夕,大队部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鼓励同学们借着春节的机会参加传统民俗活动,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逛庙会,不一而足。寒假归来,孩子们回味着节日的喜庆,也将自己满满的收获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之外,湘南学院附小还将学校打造成学生人文体验的“大本营”。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的文体活动时间,美术、舞蹈、古筝、书法、英语绘本等30余个社团活动拉开帷幕,孩子们尽情参与其中。英语节、文学节、数学节等“一月一节”活动,则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多元的活动体系,让生命的体验与成长在这里绽放。
“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体验的平台,让他们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在实践中成长。”朱志平说。人们有时总是习惯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个性迥异的学生,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成长空间。
寒假里,下厨房当妈妈的小帮手,做一两样家常菜;学会洗衣、叠被;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做一本寒假生活开支账单……在湘南学院附小,体验社会生活的包罗万象,成了孩子们成长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卖好吃的虾丸了,便宜不贵,大家快来买啊……”在清晨的罗家井菜市场,何江宇同学也加入了吆喝者的行列,在一家冷冻店里开启了他的寒假打工之旅。
只是,这一声叫卖可不是那么容易喊出口的。卖菜的人脸上堆满了笑容,看着别人那么卖力地吆喝着,他却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只好呆站在那。磨蹭了好一会,何江宇这才憋足了劲,鼓足十二分的气力,喊出第一声叫卖。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素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何江宇不再抱怨读书的辛苦,也对父母家里家外的操持多了几分体谅。
类似的生活体验,对湘南学院附小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到父母的单位上一天班、当一天清洁工、文明协管员、超市营业员,体验不同行业人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或是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生态环境开展实地调查,都是他们假期生活里的“重头戏”。
暑假的一天,166班的张天丽同学发起了一场“公德挑战赛”。原来,在城区某机关大院里,一些居民不愿多走几步路,便将垃圾随手扔在了垃圾池外,院内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张天丽见状,突发奇想,以“稍抬您的脚,院内环境好”为题,将一封《致大人们的信》贴在了院子里。“美与丑的比赛现在已经开始了,大人们,加油啊!不要输给我们小孩子哦!”看着孩子稚嫩的笔触,“犯了错”的大人们自惭形秽起来,纷纷表示要向孩子们学习,自觉爱护环境。现在,院内随意乱扔的垃圾袋已经不见了,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孩子们在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也为未来的漫漫长路打下坚实的根基。
看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地嬉戏,朱志平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浓浓的暖意:“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自我,感受成长的快乐,也是幸福的一种吧!”
孩子们走进乡村,考察百年古井
我是小小交通劝导员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