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娃,还是先就业?

2016-03-30 02:08吴秀娟
湖南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求职者用人单位生育

本刊记者 吴秀娟



先生娃,还是先就业?

本刊记者吴秀娟

“已婚已育”真的能成为“就业加分项”吗?“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到底该先生娃,还是先就业?近日,一则“已婚已育”女研究生求职时更受欢迎的报道,让“先生孩子再就业”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就业VS生娃,两难之选

贺羽南(化名)是省内一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也是“研究生妈妈”中的一员。研二那年,当同学们大多忙着准备毕业论文、穿行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之间时,她选择了在家养胎,与丈夫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贺羽南第一次把儿子刚出生的照片晒到微信朋友圈时,引来无数惊叹声——“真是学习与生娃两不误呀”“绝对的人生赢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学校园里恋爱、结婚已不再是新鲜事。

那些在读书期间怀孕生子的女大学生,有的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宝宝既来之则安之;有的是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趁着这段时间怀孕生子,再以“已婚已育”的身份归来,在求职场上与同龄人一较高低。

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数百家用人单位前来选聘人才。一些企业在岗位要求一栏明确标注“男生优先”,这让不少女研究生愤愤不平。“同样是面对心仪的岗位,可跟男生比起来,还没说话,气场上便矮了三分。”看到类似的岗位要求,一位女生忍不住向同行的女伴抱怨。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早已有之,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有着更强的竞争力。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女性求职者频频被问及个人婚恋状况,更高的生育成本成为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此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加剧了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性别歧视。

“你有男朋友吗?”“最近有结婚的计划吗?”“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面对招聘会上人事专员一连串迫击炮式的提问,汪晓(化名)开始有些招架不住了。这些与个人婚恋相关的问题,似乎已成为女大学生面试环节的“必答题”。

当汪晓如实告知对方,自己已有男朋友,并打算在近期结婚时,人事专员稍稍浏览了一下简历,便把它放在了一边。退场时,汪晓瞥见了桌面上另一位女生的简历,婚姻状况写着“已婚已育”,简历空白处被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钩。素来性格直爽的汪晓遭此一役,颇有几分无奈地说:“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让时光倒流,也一定赶在毕业前生个娃。”

“人生赢家”背后的辛酸

2013年6月,贺羽南捧回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看着同龄人嬉笑打闹,忙着与同窗好友合影留念,她的心头更是五味杂陈。虽然被同学们誉为“人生赢家”,但这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怀孕那段时间,还得为论文开题做准备,有时难免要熬夜查资料,又担心太过劳累会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回想那段时间所经历的艰辛,贺羽南想到了“压力山大”这个词。一边着手准备毕业论文,一边还得应付学校里的各种事情,常常是家庭、学校两地来回跑,远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好在贺羽南的丈夫大学毕业后便走上工作岗位,几年下来已小有积蓄。再加上双方父母的帮扶,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贺羽南并未感到太大的经济压力。她要做的,便是将宝宝健健康康地生下来。

待到研三生完孩子返校时,贺羽南迎来的是同学们诧异的目光。“我说,那是我儿子,他们好久都不信。”大家这才发现,销声匿迹好长一段时间的她,竟然是回家生娃去了。

有了孩子,心中便多了份挂念。在为毕业论文答辩做最后冲刺的同时,贺羽南仍会抽时间关注婴幼儿奶粉、哺乳等育儿方面的话题。“那个时候,我关注的事情比同学们要多很多,偶尔也会在心里羡慕那种无牵无挂的自由。”因为身边的同学少有体会,更多的时候,贺羽南是跟怀孕时认识的“孕妈”们交流育儿心得。“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自己那时‘节奏太快’。这些年,看到大家都相继步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我的内心终于平衡了。”

据省内一所高校的学生辅导员透露,近年来,在就读研究生期间怀孕生产的女生,每个年级都会有一到两人,整个学院加起来估计有十几个。只是,相较以往而言,“研究生妈妈”这一群体的人员构成,有从博士向硕士下移的趋势,甚至部分本科生也选择在求学期间怀孕生子。

女性就业,亟待制度护航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先生孩子再就业”的做法得到越来越多女研究生的认可。“硕士研究生一毕业,也就有25、26岁了,正好是事业上升的黄金时期。要是这时休个产假,又要花上好长时间,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如果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在读研期间结婚生子,倒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面对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歧视,招聘会现场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直言不讳地说,单从公司用人成本的角度来看,女研究生工作不久,便大多要面临结婚、生育等现实问题,公司不得不为此承担一定的劳动力成本。加之“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女性员工可能要休两次产假,更增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所以,在同等工作能力的条件下,相对于未婚未育的女研究生,“研究生妈妈”确实会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如果女性求职者仅仅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而提前生育,则并不可取。虽然生育成本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考虑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此项工作的能力。

“纾解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生产的压力,破解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关键在于法律‘给力’。”在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干部曹灿辉看来,女大学生就业时遭遇性别歧视,不仅伤害了女性求职者的合法劳动权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对就业环境和社会公平造成了巨大伤害。“虽然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实施就业歧视者,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至于如何界定就业歧视、怎样惩罚歧视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则鲜有明确的界定。”

中央党校社会学博士南储鑫认为,就业性别歧视的存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单单寄望于用人单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现实的处境之下,很难拔掉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歧视的“病根”。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政府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减少税收、资金倾斜等手段激励用人单位,进而约束、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新闻

猜你喜欢
求职者用人单位生育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