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培养现状

2016-03-29 17:13徐频频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状

徐频频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试论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培养现状

徐频频

(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为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大多高校在原有音乐专业教育基础上设置通俗歌曲演唱专业,该专业设置的目的集中体现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且向社会输送更多通俗歌曲演唱歌手。然而从现行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现状看,仍存在学生专业技能过于单一且艺术涵养缺失等问题,制约通俗歌手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本文将对通俗歌曲的相关概述、高校通俗歌手培养现状以及如何提升大学通俗歌曲演唱教学进行有效的探析。

关键词: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现状;具体路径

作为现行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新专业,通俗歌曲演唱本身涉及的内容与唱法等具有一定特殊性,使高校在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方面面临较多的挑战。如通俗歌曲中的演唱唱法、音乐节奏、语言特色以及伴奏乐器使用等方面,都与传统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当前高校音乐教师大多以民族、声乐等唱法为主,使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对通俗歌曲演唱教学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通俗歌曲的相关概述

1.1通俗歌曲的内涵

通俗歌曲,通常也被称为流行歌曲,主要指生活性与娱乐性较强且便于理解与记忆的流行歌曲。其属性表现在群众性、时代性与多样性等方面。在群众性方面,通俗歌曲侧重于歌曲与大众生活的贴近,如《爱的奉献》,就能够反映群众美好情感,《思念》中的“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既保持短小的结构,又易唱易懂,深受群众青睐。在时代性方面,通俗歌曲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演唱,如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可直接选取适当的主题歌,与大众心声相吻合。在多样性特征方面,通俗歌曲在演唱过程中既能保留传统的音乐元素,同时也可将较多民间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以及外来音乐文化进行交融,使其在演唱风格与演唱内容等方面极为丰富。从通俗歌曲表演形式上看,包含群体、组合、独唱等形式,多样性特征极为明显[1]。

1.2通俗歌曲的唱法特点

对于唱法,我国音乐领域在实际划分中多以通俗、民族、美声等为主。其中的通俗唱法在概念界定方面也众说纷纭,如部分艺术院校认为通俗唱法是区别于民族、美声等唱法的一种类型,需在保证广泛群众基础的同时能够结合伴唱、伴舞以及音响效果等,这种具备世界性、商业性与娱乐性的演唱方式便可称为通俗唱法。也有部分高校在对通俗唱法概念界定中,认为是以蓝调为基础,具备亲切、个性等特点的唱法。另外,部分高校在通俗演唱方法划分方面,往往从地域风格与发声角度两方面进行细化。地域风格上,通俗唱法主要体现在大陆民族唱法、韩日唱法或欧美唱法等;而发声方面,包括哑声、喊声、直声以及气声等方式。综合来看,无论哪种方式,都明确通俗唱法在语言选用上应以简洁、亲切为主,且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风格使内心情感得以表现出来,以此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通俗唱法在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平民化、情感化、多样化等,容易使受众体悟歌曲中的情感[2]。

2 高校通俗歌手培养现状

2.1专业技能过于单一

从大多数高校毕业的通俗歌手的专业水平情况看,在专业技能方面往往较强,但这种技能多集中在唱功方面,而相关的如音乐制作、器乐演奏等技能却较为薄弱。即使部分歌手能够一时“走红”,大多也是在唱片企业包装下出现的“歌星”,歌手的综合技能并不高。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高校在歌手培养过程中,仍采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注重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这样所培养的歌手很难与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相适应[3]。

2.2艺术涵养的缺失

现行大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将通俗演唱专业设置其中,旨在培养更多通俗歌曲演唱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除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外,在文化知识掌握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但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重技轻艺”倾向仍较为明显,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演唱技巧方面较为专业,但因未能对音乐作品内涵充分理解,导致演唱中表现力、内涵深度都极为不足。加上大多青年虚荣心作祟,有的希望在“选秀”活动中一夜成名,完全将通俗演唱训练集中在舞台表现力方面,忽视对较多戏曲、美术以及文学知识的挖掘,最终造成通俗演唱缺乏艺术生命力[4]。

3 提升大学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路径

对当前高校通俗歌手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解决中主要需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完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且注重将通俗演唱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具体培养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通俗演唱专业课程的完善

长期以来,高校在通俗演唱教学目标上都体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未能正确与传统音乐教学进行区分,培养的歌手大多表现为专业技能强而艺术涵养缺失,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通俗演唱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因此,科学的课程目标设置是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注意以高校自身办学条件、培养对象实际情况等为依据进行确定,确保所培养的通俗演唱歌手能够得到社会群众的喜爱,且能够满足文化或艺术团体对音乐人才的要求。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便需考虑专业课程完善的相关内容。由于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本身作为声乐专业的重要内容,且以独立的专业课程形式存在,所以在具备传统音乐课程特征的同时应注意自身课程特色的打造。在完善专业课程过程中,可考虑在原有艺术指导、技能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将关于通俗歌曲的“艺术发展史”、“概论”等融入其中,同时也可考虑增添相关的任选课程如弹唱、MIDI制作等的,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等都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5]。

3.2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材建设步伐的加快

通俗歌曲演唱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方面优化。第一,声乐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特征。通俗歌曲演唱专业教学中,可对通俗歌曲作品、美声作品以及国内外典型音乐作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安排,为避免学生对内涵过深的作品产生厌倦心理,还需采取层次推进形式,根据作品难易程度设置由易到难的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作品的内涵。第二,通俗歌曲教学内容应体现出灵活性与实践性特征。通俗歌曲往往根据时代变化会在演唱风格上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活动中做好曲目选择,通过曲目库的构建,将制定曲目、自选歌曲等融入其中,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中都可选取合适的内容。另外,为使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在教材建设方面也需不断加强,应保证教学中包含相应的歌曲、练声曲等,且教材在针对性、系统性等方面都应较为突出,能够满足学生通俗歌曲学习要求。综合来看,教材的建设是保证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所在,教材内容中除将练习曲、歌曲等融入外,还需选取配套的演唱练习以便强化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

3.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形式上,应以探究、合作等为主,既保留传统一对一教学形式,教师又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小组设置,并要求各小组针对某一通俗歌曲作品开展课后调查工作,既要抓住音乐文化内涵及作品风格,又要表达歌唱的情感,从而演绎作品时达到声情并茂。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通俗歌曲演唱要求注重情感的抒发,且有其他专业技能如乐器演奏、舞蹈的配合,所以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情感体验不断加强,可利用相应的视频播放或情境引入等,使学生在该氛围中体悟作品情感内涵。而对于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可以开设相关专业的普修或者选修,以此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使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得到改善,帮助学生体验更多的通俗歌曲内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传统的钢琴伴奏为基础,也要通过其它媒介如:“卡拉ok”、dvd伴奏、midi音乐制作等来完成伴奏。形式的多元化会提高学生的演唱积极性,从而对通俗歌曲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做到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既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无数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教师可根据通俗歌曲专业内容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好教学计划的设定工作,使各阶段学习任务得以明确,编订适合学生水平的通俗歌曲教材,在教材的编订当中又可以细致分为练声曲教材、通俗歌曲曲目教材、理论教材等,这样更加完善教学工作,又可以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进行完整学习。也因此更好的提高和完善了通俗歌曲教学,使得通俗歌曲教学更加规范、系统。

3.4实践教学活动与科学教学评价

通俗歌曲演唱本身作为实践性活动,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更多艺术实践活动,从步入社会的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现状看,其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较多,但在实际表演活动中却无法做到收放自如,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对社会音乐工作胜任。这些实践平台主要表现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如适时在校园内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组合演出或音乐会等活动,同时高校可直接与其他社会企业组织如广播电视或专业演出团体进行合作,尤其在学生见习期、实习期都应保证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表演经验的丰富,对解决学生舞台表演中的怯场问题可起到明显的作用。但需注意无论哪种表演形式,应避免使学生完全将通俗歌曲演唱定位在表演方面,需做到表演的同时能够利用演唱传达作品的情感与自身对情感的体悟。

另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传统高校音乐教学中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学期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对自身的潜能与不足产生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评价中应尽可能选取阶段性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并注重选择激励性语言,有利于增强学生通俗歌曲演唱的自信心。

4 结论

目前国内通俗歌曲演唱的理论探讨还不够完善,教学法和教学模式也一直没有更好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对通俗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其他音乐专业而言少之又少。高校是通俗歌曲传播以及成长成熟的最佳选择,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通俗歌曲专业歌手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正视通俗歌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分析其在唱法上的特殊性,立足于现行教学中的主要弊端,从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教材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对通俗歌曲的认识和关注,从而使得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更加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可得以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姗姗.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实践路径及心得体会[J].通俗歌曲,2015,(9):115.

[2]孙红成.面向多数强调基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周文思.三种版本(人音版、湘版和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之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

[4]王滔.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5]杨燕.民族风格歌曲演唱中的通俗唱法运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6]王韡.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的前期理论思考[J].音乐传播,2014,(2):32-40.

[7]张洪波,文剑.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舞台艺术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238-239.

[8]王晓盈.关于大众选秀时代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5):72-75.

[9]马知辰.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究[J].亚太教育,2016,(3):62.

责任编辑:陈凤

CURRENT SITUATION OF POP SING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Ping-ping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In order to satisfy social needs,most universities set up pop singing major,which is aimed at improving students′music accomplishment and providing more pop song singers for society. However,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pop sing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nes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ack of art conservation which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popular singers′overall quality. Therefore,the paper will analyze relevant summary of pop song,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pop sing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ow to improve pop singing teaching.

Key words:pop singing teaching;current situation;practical way

作者简介:徐频频(1975-),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收稿日期:2016-02-14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6)02-0157-04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