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探索

2016-03-29 17:13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巢湖探索生态

卢 伟

(合肥市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探索

卢伟

(合肥市行政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摘要:目前国内湖泊尤其是大型湖泊治理的理论和技术都处于探索之中,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全民生态文明和绿色环保的理念有待提高等问题。具体到环巢湖区域生态示范区建设,相关理论有待完善、技术创新任务繁重、城市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社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设计蓝图;加大关键技术创新深度;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扩大体制机制创新广度;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等建议对策。

关键词:巢湖;生态;探索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跨合肥、芜湖、六安、马鞍山、安庆等5地市16个县市。2014年,1.35万km2流域内人口1200万,耕地740万亩,以不到全省1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30%的经济总量。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从拥湖的三分之一扩展到包含全湖,占流域国土面积的比重从27%增至65%,成为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

1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概况

1.1巢湖的基本概况

巢湖位于安徽省腹地,长江流域下游左岸,属于长江水系。巢湖流域总面积13486 km2,巢湖湖底高程一般为5.0-6.0 m,正常蓄水位8.5 m(吴淞高程)时水面面积769.55 km2,容积20.7亿m3,流域总面积1.35万km2,流域内共有大小河流近90条(合肥境内约80条)。由于水浅,无水温分层现象,且湖底淤泥易于被风浪掀起,增加氮磷的水上界面交换。

1.2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概况

巢湖是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合肥市积极申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2014年7月22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被列入国家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一批)之列,获得正式批复。从此巢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成为合肥一张新的名片,大力实施环巢湖道路桥梁、防洪、航道、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入湖截污、旅游开发等“八大工程”。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程分期实施,项目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交叉进行、逐步深入、统筹推进。

1.3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初步成效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自2012年11月开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环巢湖大道已全面贯通,生态湿地修复保护、点源污染治理等工程已显现成效,环巢湖秀丽的风景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1.3.1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治湖先治河”,2012年11月巢湖治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拉开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幕。通过河道防洪治理、环湖大道防洪加固、河道清淤护岸及截污管网建设,将防洪和治污工程相结合,防止河道淤塞,缓解汛期泄洪压力,改善河流水质环境。重点治理的南淝河和十五河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等年均浓度大幅下降。

1.3.2巢湖水质明显改善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巢湖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巢湖主要出湖河流裕溪河水质良好,水质有明显好转。2015年总氮平均值为1.55 mg/L,总磷平均值为0.098mg/L,氨氮平均值为0.307 mg/L,化学需氧量平均值为16.4 mg/L,全湖平均水质类别为Ⅳ类。2015年,根据11个国控考核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2015年考核达标次数为77次,为历年最高,未达标的南淝河和十五里河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等年均浓度也大幅下降。

1.3.3社会效应凸显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其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且经济效益短期内回报少,但是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义深远。2014年11月16日首届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在滨湖沿线举行,2015年4月11日,两万多人参加了“大湖名城·青春毅行”2015环巢湖金色踏春毅行大会欣赏了巢湖沿岸秀丽风光。当时,环巢湖大道已全线贯通,环绕巢湖呈“心”形,“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是对巢湖最真实的写照,吸引大量游客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

2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难

2.1全民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理念还有待提高

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理念国家一直在倡导,但是全民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理念仍然较薄弱,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尤其是环巢湖流域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相对传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巢湖、提高巢湖的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绿色经济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深入,仍存在牺牲生态环境盲目发展经济的现象。

2.2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示范区建设在总结学习各大湖泊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也在探索更适合巢湖治理的特色创新实践。以“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山水林田湖”流域综合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具体要求确定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示范区建设明确以全流域研究,构建巢湖流域容量总量控制体系;全方位治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全过程控制,减少入河污染物负荷;全方面衔接,探索水质、水量和水生态一体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为思路,并结合巢湖具体情况实时进行调整,但是示范区建设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下还需进一步完善,在重点、难点领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理论体系创新高度。

2.3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技术创新任务繁重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涉及气象、地形地貌、生物、水文等学科,边缘学科多,新知识、新技术多,国际设计规范缺乏,技术的系统性和细致性不足,目前国内湖泊尤其是大型湖泊治理的技术都处于探索中。巢湖蓝藻水华的暴发是巢湖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难题。在藻类水华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抑制蓝藻生长,控制大面蓝藻集聚技术;针对暴发过程中嗅味物质的产生,如何有效地解决藻类腐败后发出异味的措施和方法;国内外城市湖泊的藻类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相关的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环巢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亦是巢湖治理的重点,对此类污染的治理技术仍在不断探索中。

2.4城市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需要提升,公共政策有待完善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前期的建设以工程为主,工程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后期的管理与维护比建设更为重要。2011年8月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从拥有湖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拓展到包含全湖,合肥市的城市面积外拓加重了城市综合服务管理的任务。在综合服务管理过程中还会出现权利与责任不明晰的状况,一直以来城市服务管理较多地依靠行政力量,巢湖全湖划为合肥市保护与开发,无疑对合肥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是一项巨大挑战,需要城市管理服务提供有效承载环境,相关的城市服务管理措施还有待提升。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仍普遍存在,对于示范区建设与后期服务管理带来困难。

3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3.1培育社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

合肥市政府对于巢湖的保护与开发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社会的期盼,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体验、感悟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心灵深处,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要求转化为人的内在诉求,形成上下联动推进生态文明的新合力,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绿色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应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方式,努力使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2014年11月合肥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北广场发枪,此次赛事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人参与,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才1岁多。2015年6月环巢湖低碳骑行活动在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门口拉开帷幕,“节能有道,节俭有德”的低碳骑行让前来参与活动的市民体验骑行过程中的坚苦与快乐,培养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挑战自我、亲近自然,充分享受环巢湖158公里沿岸风光美景带来的快乐,弘扬大湖名城城市名片。通过一系列的环巢湖活动的开展,既让大家看到示范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增强示范区建设的信心,又让保护巢湖、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活动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2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设计蓝图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和优秀设计单位到巢湖实地考察,设计符合巢湖治理的优秀方案,并且多次派出工作组赴上海、江苏、湖北、云南等省份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了太湖、滇池、松花江的综合治理,学习借鉴全国湖泊治理的宝贵经验。为保证设计规划的科学性,成立了优秀的设计团队,结合各家设计单位的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实现强强联合,为示范区设计规划保驾护航。设计方案除了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又要结合实际,为此各单位都派出专人负责与设计人员对接,介绍基层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人员一同赴实地考察,与各单位沟通协调,以便设计单位获得第一手资料。

示范区建设的规划要坚持以生态建设、挖掘人文内涵、满足人们需求为重点,以特色镇村、生态群落、景点开发为依托,从一件件具体事做起,推进统筹布局,搞好以线串点,扎实做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规划统筹,本次规划首开国内先河,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环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旅游规划三规合一,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

3.3加大关键技术创新深度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存在学科交叉多,边缘学科多,新知识、新技术多,国标设计规范缺乏等问题,部分技术还处于探索之中。针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保护、旅游发展等主要任务,按照顶层设计要求,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目前所采用的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湖泊治理理念和环境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巢湖自身的特点,形成符合巢湖特点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主要涉及点、面源污染治理、流域整治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

3.3.1点、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环巢湖区域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城镇雨污水管网混流、错接或漏接的管网改造,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以及沿河部分无名的排污口拦截等,所集成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氧化沟工艺、沉箱式生物处理技术等。面源污染主要针对城镇道路、广场、居民等区域地表径流所产生的面源,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以及高效农业面源污染,所集成的技术创新包括雨水促渗技术、一体化净化槽技术、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现代农业灌溉减排技术等。

3.3.2流域治理技术

环巢湖区域河网密布,支流繁多,每条河流地形条件、水文特征及污染程度都有不同,由此流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的目标,所需技术创新集成包括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河道生态补水、环保疏浚、淤泥固化利用、湿地强化减磷、生态自然修复等。

3.3.3能力建设

巢湖湖区及流域基础研究有待完善,仍存在水华灾害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示范区建设的瓶颈,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巢湖保护治理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蓝藻水华预警系统建立、应急处置技术、水文与水质监控技术及巢湖水位-水量联合调度技术等方面。

3.4扩大体制机制创新广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巢湖,成立了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扁平化管理,减少层级的沟通,提高行政效率,负责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挥,具体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及相关市直单位负责建设任务;坚持“保护者受益、开发者修复,损害者赔偿、受益者补偿”的原则,使制度成为激发各方参与示范区建设积极性的主要动力。

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季检查”制度,相关责任单位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现场督查,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调处理,较好地保证了工程的稳步推进;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市政类和水利类相关单位,对巢湖综合治理项目开展第三方巡查。

建立跟踪审计周报表、月报告、季通报制度,派出的跟踪审计组深入施工现场,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函,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做到了跟踪审计全覆盖。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以更开阔的视野加强对巢湖治理的研究,拓宽“明白治水、科学治水”的思路,同时吸收借鉴世界有关国家湖泊治理先进技术。

建立“河长制”长效机制,强化责任考核,使河道巡查和河道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目前,全市已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共120条,主要负责河道排污口的整治,清理河道两侧垃圾点,河道(沟渠)地清淤,各个河流断面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

3.5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

示范区建设涉及的范围广,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探索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处于河流上游地区的城市要高度重视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任务要高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处于河流的中下游,生态的受益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上游地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实施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同时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促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跨地区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果如何长期地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提供支撑与保障。以保护和开发巢湖为目标而制定的相关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用来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为。“三分建,七分管”,未来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政策为其提供保障,指导并规范所有人的行为,共同保护和开发巢湖。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浩大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目前国内湖泊尤其是大型湖泊治理的理论、技术都处于探索之中,没有成熟的治理经验可复制。合肥从临湖城市到拥湖城市,需对示范区建设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更高层次全面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实现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清)陆龙腾,于觉世,李恩绶,纂辑.巢县志巢湖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7.

[2]秦柳.关于巢湖水污染防治的思考[C]//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委讲师团.巢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王海泉.浅谈环巢湖的开发和利用[C]//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委讲师团.巢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4]刘梅天.巢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巢湖流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简析[C]//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委讲师团.巢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5]吴文渊.对巢湖综合治理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C]//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委讲师团.巢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松水

STUDY O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AROUND CHAOHU LAKE

LU Wei
(Hefei Academy of Governance,Hefei Anhui 238000)

Abstract:At present,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ecological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lakes,especially large lakes,are being explo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ory construction,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such as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uilding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Chaohu Lake,fulfill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sk of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Chaohu Lake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urban comprehensive service management,etc.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we suggest taking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ultivating the concept of social protection of the Chaohu Lake and green development,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planning the design blueprint scientifically,increasing the depth of the ke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dvancing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an orderly way,expanding the breadth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ublic policies. Great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make the Chaohu Lake peaceful,blue and ecologically balanced.

Key words:Chaohu Lake;Ecology;exploration

作者简介:卢伟(1986-),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市行政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生态治理、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省行政学院院级青年项目(项目编号:YJKT1516Q14F);合肥市行政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YJZDKT2015001)

收稿日期:2015-11-30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6)02-0015-05

猜你喜欢
巢湖探索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巢湖,我的母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生态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