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2016-03-29 06:44董正平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博学君子儒家

董正平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儒家修身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董正平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儒家特别重视个人修身,从人性向善出发,坚持正心诚意、立志乐道、慎独内省,博学笃行态度,为实现至高理想提供思想指导,对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只要通过坚持自我修身、立志修身、博学修身、践履修身与坚持修身,远大的理想就定能实现。

儒家;修身思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启示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经数千年的锤炼形成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道德理论体系,修身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精华之一,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特色,修身思想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强调主体自觉意识,通过立志乐道、学思结合、克己慎独、慎言力行等修身方法,试图通过自我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修成理想的君子人格;通过个体自我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达到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同样,在当今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通过自我修身,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提高自己道德修养,实现远大理想。因此,儒家修身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很多契合之处。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最崇高的理想人格是圣王,这个理想背后的信念是人必须自我修身,以成为为人楷模的道德导师[1]144。儒家这种重视人性本质的认识,追求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实现理想人格的理念,使儒家要求自己要秉承“内圣外王”的人生信念,将修身思想与研读经典结合起来,成为儒家道德理想核心,要求人们为达到道德理想要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锻炼控制,使人们通过道德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最终实现圣人之功名。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都把修身作为自己终生的重要工作,追其一生而行之。儒家经典《大学》更是明确地论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99的意义,足见“修身为本”[3]99思想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仍有独特价值。

(一)以人性善恶为修身的理论基础

儒家修身思想是以人性善恶为基础理论体系。自古以来,人性问题向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关注,他们将人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以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对人性论的阐述,来说明人是否通过自身修养的改变来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以形成内容深刻且丰富的人性理论,为修身理论奠定基础。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229,他说的“性”就是指的人性,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人的本性不相上下,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和习染不同而相差甚远,而这都可通过后天的努力“人皆可以为尧舜”[5]196。孟子明确指出,“人性之善也”[6]177,关键是人“不能尽其才”,即人生下来是有善根的,需要在后天的行为中发挥善的本性,依靠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断实践和提升。而荀子的观点恰恰与孟子相反,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7]110,“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8]110,人的“恶性”也可通过“化性起伪”得到教化,使“涂之人可以为禹”[9]113。之后的学者基本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自己的理解,但都承认人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即可达到圣人的境界。这也为修身达到至高境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将正心诚意为修身的理性自觉

儒家圣贤认为,如何修身主要在于主体的理性自觉,只有主体通过发挥自身主观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认为,修身首先要明确其意义,端正其态度,“格物致知”,“明善在乎格物穷理”[10]143,在修身的认知阶段要有坚强的道德情感和意志上的自制力,思想上借助情感和意志的推动下使自己将修身真真落实在实践中。因此,儒家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11]251,这告诉人们修身须是一种发自内心理性自觉的活动,不应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而影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修身目的。此外,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回答子路问题时提到修身可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12]198的理想的道德境界。孟子在《尽心上》中提到“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3]215,他认为,人得志时,应恩惠与天下,不得意时应洁身自好,艰苦奋斗磨练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三)以内圣外王为修身的人生取向

儒家认为,个体通过自身道德和学问的修养,求得完美的人格,成为具备完美思想品格的君子和圣贤,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追求和最高理想。“内圣”就是个体通过自身内心的不断反省和修炼,以君子坦荡荡的胸怀,自我修养,存心养性,积聚实力,达到圣人的道德境界。孔子所说的“学为圣贤”就是要求人们追求修养超越以成君子圣贤,而君子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素质,安贫乐道的心境“谋道不谋食”,注重思“忠”、思“敬”、思“义”的素养,修身不仅“修己安人”,还要追求以身任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4]110的修身态度,洁身自好,博施济众,道济苍生,实现以德治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5]99的“外王”人生终极目标。足见,儒家认为,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就应该有“独善其身”,并有“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把修身与社会政治生活联系起来,把“内圣”与“外王”作为修身的最高目标,实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理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四)以慎独内省为修身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家认为个体要完善人格达到道德至高境界,不仅需要借助统治者的道德教化,要求人们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6]11,还要依靠个人的自我修养、自我省察、自我检讨,使自我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的要求和标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7]42。因此,儒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而慎独内省则是自我培养最有特色的有效方法。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古人潜心追求“慎独”,就是为了道德境界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实现“修己”的目标。此外,作为“慎独”修身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在儒家文献中广泛出现,《大学》记载:“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胡君子必慎其独也”[18]259,这就要求君子慎其内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按照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违背君子之德。同时慎独也与诚信相联系,要慎独就必须有诚实的态度,不自欺欺人,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19]11。而所谓“内省”就是个体在修身过程中在内心深处自我省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使自己的言行、思想符合君子、圣人的道德规范。孔子“吾日三省吾身”[20]2说的便是个体若能经常时常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达到理想的君子境界。儒家这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且具创造性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当今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超越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以博学笃行为修身原则

博学笃行是儒家修身的重要原则。孔子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的修养历程始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1]11。因此,他要求人们“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2]61,多听、多见、不耻下问,强调博学,实现仁德和人格完善。正如子夏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而这里的“学”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孟子虽然认为人人都有“四端”善行:仁、义、礼、智,但同时认为要保存和发挥其善性,或找回失掉的良知,就更需要学习,“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23]188,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4]1,朱熹“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25]1564,康有为“不阅四方上下,则不知何者为中;不鉴古今中外,则不知何者为宜……不博极群书,不能明一义;不为普通学,不能事专门”[26],可见儒家看来,博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还能使人获得道德知识,这样才能使道德得到修养,人格得以提升。然而,人们若想培养和成就其君子理想人格,仅仅博学是不够的,还应把所学知识和方法付诸实际行动。《中庸》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7]134,就是要求君子人们应博学多思、审慎问辨,践履笃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力行近乎仁”[28]8,强调有道德的人应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荀子还在《荀子·儒效》中所说,“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29]30,足见,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人应该应树立崇高目标,重视学习,重视实践,就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儒家这种重视博学、重视笃行践履的修身原则对深化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培养博学观念,重视身体力行,实现远大理想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继承和弘扬儒家修身传统,重视学习和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将儒家“正心诚意”、“内圣外王”、“慎独内省”、“博学笃行”等儒家修身目标和修身方法,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去,以小可“身修”作为人生理想最终实现的基础,通过自我修炼和培养,发掘自己内在资源,树立自己的人格尊严[30],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最终理想,这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自我修身,培养自律精神

儒家修身思想特别重视自我修养,主张通过自我努力,不断培养自律意识,自觉实现志高理想,“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要想自己成为有“仁德”的人,就该靠自己,时刻反省自己,严于律己,不依赖他人。这种提倡“由己”修身,以达“仁德”的思想,对当今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实现远大理想有积极的启示。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祖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独自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所缺乏;此外,由于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等风气的影响,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知识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动力,对追求真理没兴趣。因此,儒家“为仁由己”的思想告诫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参与社会、学校等集体活动,培养自己自律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集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参与老师主持的主题班会,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操,树立为国效力和奉献精神;创建良好的宿舍环境,形成良好的宿舍卫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和生活氛围;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中,增加自己的参与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参与中不断自省,提高自己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在生活中踏实学习,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迎接生活给自己的挑战,自我修身后达到至高的精神理想。

(二)立志修身,培养坚定意志

在儒家修身思想中,内圣外王是儒家修身的基本追求和最高理想,修身就是为了成为君子、圣贤,通过自我修身,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因此,修身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更重要的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其身而天下平”,即修身安邦治国、教化天下。因而,以立“志”修身为起点,以达“志”修身为最终归宿,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意志以达到心中之“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社会的精英,应该明确自我修身的目的。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确立立志修身而“天下平”的思想,作为国家的未来的,大学生应有强烈的名族责任感、使命感,要有立志为国效力,为民谋利的志向和奋斗目标,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立志做大事,立志有作为,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主动培养自己的坚定意志力,积极听取励志讲座,倾听他人的立志及奋斗经历,感受他人在其坚定意志力的坚守中,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积极参与假期见习活动、顶岗实习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作的辛苦,感受困难与挫折对自己的挑战,让大学生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在追求自己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不论面对何种困境,都应视困难为考验,把艰难的道路视为磨练自己意志、增强心理素质的机会,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目标。

(三)博学修身,实现自我超越

儒家认为博学是修身的基础,把求知作为“入门之道,积德之基”,崇尚博学、力求上进,通过博学使自己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知明而行无过”,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因此,要学习“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的精神,向伟人学习、向社会楷模学习,追求纯真而高深修养境界,学习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勤于博学、乐于博学、志于博学各类文化知识。当今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就业难,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许多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原因:一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府宏观调控有关;二是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缺乏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求学时应博学多思,认真、踏实地对待学业,勤于求真,勇于创新,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培养自我的挑战能力、创新能力;查阅大量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视野拓宽,能力不断提高,具备多才多艺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四)践履修身,实现推己安人

儒家修身思想中,十分重视“修”德性与“施”德行,重视在实践中修身,“修”即为“仁”,在于“正己”、“正心”,以成“仁德”目的,“施”即为“推己及人”的德性践履,为求修身“规范”,以达行“仁义”、弘“仁德”、传“仁爱”。儒家这种追求修身提升德行、力行所知,切己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今大学生来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应切合时代特点,在实践中践履修身,把内心的“仁”外化为切实行动,运用于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中,总能严以律己,以文明的语言与人交流合作,以文明的语言,励志的故事在博客、微博、微信中表达自我想法、发表自己主张,抒发自己情感。通过在实践中践履自己的“仁德”、“仁行”、“仁语”来内化自我,提升自我,同时,将“推己及人”之“仁”传递给他人,在生活中争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人服务,进行社会调查,参与逐梦计划,驻机关、进社区、下农村等活动,在实践中寻求实现自我理想,提升自身修养、道德情操与综合素质,在生活中通过践履修身,和谐的为人处世,传递“仁德”,为实现小则“修身”,大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五)坚持修身,实现远大理想

儒家认为,通过修身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实现理想君子人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告诉人们修身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松懈,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要坚持。大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修身,才能集仁、智、勇于一身、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2]117。这种刚健向上、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奋发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风貌。大学生通过参与军训,磨练自己的顽强意志力;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我健康心理;通过参与素质拓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勇于创新的意志;通过坚持自己的志向与为其奋斗努力的坚守,培养大学生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耐心、责任心、进取心。因此,大学生应在求学的道路上既要志存高远,又能博学践履,在坚持修身中,实现自我超越,在实践积累中,提高综合素质,在坚持不懈中,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为社会作出贡献。

结语

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它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修身为了更好地治国平天下,理想则是成就内圣外王之道。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偏差和淡化,模糊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启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只是我们教育的手段之一。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理想信念氛围的良好,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唯有此,才能扭转一些大学生歪曲的价值观,进而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1]杜维明.一阳来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2][3][15]李宁.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修身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5][12][16][17][19][20][21][22][28][32]来可泓译注.论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6][13][14][23]万丽华,蓝旭.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8][9][24][29]廖名春,邹新明校点.荀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0](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18]孔子.论语·中庸·大学[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25](宋)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杜振吉,郭鲁兵.儒家的修身思想机器方法述论[J].道德与文明,2008,(1).

[27]郭庆祥.《大学》人生大学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0]居敬波.儒家传统机器现代取向——访知名学者杜维明教授[A].朱汉民,肖永明.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1]徐澍,张新旭.易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G641

A

1671-6469(2016)-05-0099-05

2016-05-16

四川省理工学院辅导员专项项目(2014FDY13);四川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B11802019)。

董正平(1986-),男,甘肃陇南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博学君子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君子无所争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有君子之道四焉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