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怀教育的现实检视与实践改革向度

2016-03-28 14:20:44张蕴倩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诺丁斯学校德育道德教育

张蕴倩,段 鸿

我国关怀教育的现实检视与实践改革向度

张蕴倩,段 鸿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诺丁斯;关怀教育;关心

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分析美国社会以及学校德育背景下,提出了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她的关怀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关心。她的关心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关心,以关心促学生成长;二是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会他们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世界和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当然更要关心他们学习的知识世界。那么,学校教育为什么需要关心,学校教育关心学生的哪些方面,这些方面我们如何关心,诺丁斯给出了独特的答案。

一、学校德育何以需要关心

诺丁斯在其所著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1]1她援引库莫(Comer, James P)的一项调查结论,该调查发现,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她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而言之在社会,中而言之在学校,小而言之在教师。就社会而言,她认为美国是个由源自不同的移民群体组成的特殊的国家,这种特殊性造就了群体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宗教观、行为观和生活观,用现象学可以描述为这是一个多种文化并存的民族社会。恰如美国学者罗贝拉教授所总结的那样,“美国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个人主义。”[2]二战后美国的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经济的繁荣昌盛却以社会的尖锐矛盾为代价,一时间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种族矛盾、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家庭矛盾以及就业矛盾等社会矛盾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比如说,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导致歧视现象在广大的美国领土肆意地滋生,再比如,多种文化并存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美国政府不得不从教育抓起,呼吁社会、学校和家庭抓紧对可塑性强的青少年进行“关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就学校而言,自二战以后,苏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惊醒了美国,美国的学校教育开始转型,以科技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却大大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这无疑给德育又一沉重打击,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另外,以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美国威尔逊的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为例,学校德育实践以道德教育理论为指导,注重道德认知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这就导致学校对道德情感培养的缺失,其结果必然是阻碍整个学校德育的发展。“在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充斥着暴力、枪杀吸毒、未婚先孕等不良现象。”[3]学校迫切需要实施以关怀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就教师而言,或忙于推行新课程,把自己“置身于一种智力的狂热中”[1]9,但新课程对部分学生来说有兴趣,部分学生却没有兴趣,因而他们被忽视了。或者教师们为应付上级的检查,整天埋首于挖弄上级的要求,“是纸笔考试吗?考多久?在词语、数字和其他变量上有什么限制?写文章的话,要写多长?什么样的句型、内容和形式?”被这些繁文缛节所缠拌,没有时间关心学生。更有教师实施目标考试法,违背教育伦理原则,让学生死记一些材料,说什么“你们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我只关心结果。”[1]13

二、学校德育需要关心什么

既然教育需要关心,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关心什么呢?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诺丁斯更强调关注生命,关心学生的感受,关心师生关系。首先,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倡导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性,视学生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互动主体,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个体。由以前的“我-它”关系转变成“我-你”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教师角色多元化,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郝文武指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发展成为主体的主体性潜能。”[4]诺丁斯同样重视学生的未完成性,主张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教师不应该固守成规,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或所谓统一的教育目标,相反,教师应该学会变通,有意识地了解学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生命世界,因此,教师不仅要用教育者的眼光看待学生,更要学会移情,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学生。其次,在诺丁斯看来,教师的关怀始于其关怀的行为,终于学生的被关怀感受。就如西方谚语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美味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毒药”,学生的感受是无可取代的。孙峰在《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如是说,“学生的感受是推进关怀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5]调查显示,学业成就不同的学生需要的教师关怀亦不同。比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肯定,他们能从教师积极的态度中重拾信心,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能力和教师的能力和耐耐性。推进到教育现实,许多教师习惯性地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出于自身的个人经验给予了学生种种错位的关怀,这种关怀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关怀的需要,教师的这种关怀一旦不被学生所感受,关心师生关系的确立则举步维艰。诺丁斯认为,“当我们进行关怀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观点、他人的物质需要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注意力和精神的需要、愿望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客观因素相关联。”[1]32再次,诺丁斯强调关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她认为,智力上的关心与人际关系间的关心是密切相连的。在人际关心关系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一种默会知识成为学生的前进动力。诺丁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关怀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教育现实中,许多教师习惯于给学生讲故事,摆道理,寄希望于理性的说教,忽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磨练。理论源于现实,又回于现实,诺丁斯认为,课程本身并不吸引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热情,而学生对教师的爱又可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同时,关怀行为的对象应该是具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怀会融入被关怀学生的心中,难以磨灭。

三、学校德育如何实施关心

在诺丁斯看来,关怀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它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且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境况。诺丁斯非常看重榜样的教育作用,她认为任何一项道德教育计划都不能没有榜样,榜样在学校德育中地位至关重要。在学校德育中,教师不要只是传递榜样的准则,亦无需言语关心的方式方法,而是在师生互动中率先垂范地落实些准则,用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关心,让学生体验关心,掌握关心的内涵。诺丁斯认为对话是培养和完善关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话把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以便形成关心中的反应关系,进而维持关心关系,彼此之间提供知识,以形成关心反应的基础。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信仰、心理健康、爱情等问题。但是,对话绝不仅仅只是交流,或突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对未知事物的探求,追求的是彼此的意会、移情或欣赏。诺丁斯认为,学生实践关心是学生学会关心,发展关心能力的基础。学校应定期设置一些无偿服务实践活动,既满足学生对实践关心的需要,又培育他们关于关心的技能和态度。由于学校结构现有的特点,关心实践如何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首先,学校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一项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事业,只有所有学生都加入到这项实践活动中,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关心实践中学会关心;其次,她建议学校取消奖罚等级制。她认为,如果学校对关心者进行等级排序,那么,这种等级制直接强化了学生的关心行为,学生关心的是自己,而非被关心者,有违实践关心的初衷;再次,她建议改进教室和学校结构。她认为,学校对教室的布置,应遵循关心理念,成为学生以各种方式完成任务的公共场所,将师生和生生互为学习发挥到极致。诺丁斯认为,认可是对优秀者的肯定和鼓励。当我们认可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认可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学生所为的期望或赞同,而是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好的品质。

四、关怀教育的现实检视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要成功地运用,就要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东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与碰撞的时期,其德育背景与之有差异,也有相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现象衍生了许多类似问题,强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道德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方面,也广泛地出现在实践活动方面,都以课程内容的教授为重心,忽视学生关怀情感的培养。总体而言,我国教育是一个缺乏关怀教育的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明确地将关怀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目标体系中。就家庭教育而言,我国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按理说在这样的家庭,子女会得到更多的关心,然而,家庭的关心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与错位。说其缺位是一些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没有时间和精力给予学生应有的关心;另一方面,错误理解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把“学”之“优”单纯地理解为“知”之“丰”,只关心学习,少关心品性。就学校教育而言,一方面,同样存在关心“知”而不关心“品”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穷于应付上级布置的各类检查评比,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心学生能力和德性的成长之上。所有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关心中产生缺位、偏差和无效。为克服这种现象,除积极引导家长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外,还必须从根本上提出一些改变现状的措施。首先,我国德育应该把关心作为一项重要的德育目标列入教育目标之中。我国社会强调建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与关怀教育的本质相契合。因此,学校德育应该把关怀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列入国家总体教育目标体系之中。和谐首先意味着相互的关心,意味着感同身受地理解、尊重和宽容别人,与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评估,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给教师以更多关心学生的机会,以教师的关心带动学生的关心,让学生在关心中体验关心,学会关心。再次,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学校德育潜在的环境氛围与师生的心理情感,使学校德育指向生活,而非指向课程,即德育课,要积极创设充满正能量的关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隐性的关怀资源中获得关怀,学习关怀。

[1]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3:3.

[3] 赵雪霞,孙启林.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6):65.

[4] 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1.

[5] 孙峰.道德教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7.

责任编辑:刘海涛

G649

A

1673-1794(2016)04-0099-03

张蕴倩,喀什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新疆 喀什 844000) ;段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35)。

2016-07-11

猜你喜欢
诺丁斯学校德育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谈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以关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
科教导刊(2015年21期)2015-08-05 01:53:46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内尔?诺丁斯基于“关心”思想的道德哲学及其教育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