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艳芳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隐喻内涵对比分析
邱艳芳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摘要]人类对颜色的认知与自身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文化隐喻内涵有许多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受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内涵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的认知模式,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颜色词;隐喻;文化内涵
一、颜色词与隐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是人类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基础,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整个世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活动感受自然界的色彩,从而形成了人类语言中丰富多彩的颜色词,并赋予它们深刻的内涵意义。
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语义和语法范畴,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现代认知语言学家则打破传统,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并在他们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中提出了著名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讲是认知现象,是用一种事物来体验和理解另外一种事物的思维方式[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束定芳也认为,“隐喻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2]。根据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Lakoff和Johnson称这两个领域为source domain(源域)和target domain(目标域),并且指出隐喻的工作机制就是由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mapping),即用一个范畴的认知域去构建和解释另一个范畴。当人类用颜色认知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事物和概念时,颜色词的隐喻认知义就产生了[3]。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生活经验是隐喻思维方式的重要基础。由于各民族相似的生理基础和认知经验,且各民族交流日益密切,不同民族选择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是相似的。对于颜色词的隐喻表达也是如此。但由于受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各民族对颜色的理解和认知存在诸多差异,人们赋予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所以颜色词隐喻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是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4]。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映射出深刻的民族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受彼此文化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也能够表达相同的文化隐喻内涵。
二、英汉颜色词文化隐喻内涵对比
语言学家Brent Berlin和Paul Kay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的98种语言,于1969年在他们的著作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中首次提出了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terms)理论,并提出了人类绝大多数语言都具有黑、白、红、黄、绿、蓝、粉、灰、紫、棕、橙等11种基本颜色范畴的观点。而我国学者姚小平经过研究发现,汉语中也存在着黑、白、红、绿、黄、蓝等10个基本颜色词[5]。本文将通过典型实例,对比英汉语言中的黑、白、红、黄、蓝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内涵,发掘出隐含在这些基本颜色词中的文化共性,并分析它们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性。
(一)颜色词相同,文化隐喻内涵相同
如上所述,由于相同的生理特征和相似的认知体验,同一种颜色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能够折射出许多相同的文化隐喻内涵。例如,颜色词“黑”(black)的隐喻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当人们一说起黑色,就会联想到黑夜,而黑夜常常让人们感到神秘、恐惧、压抑。这种心理经过多年的积淀,就反映到语言文化中来[6]。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里,人们都会用“黑色”(black)这一范畴域去解释和描述一些神秘、邪恶、恐怖的事物,从而使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更加生动形象,如汉语中的“黑帮”(违法犯罪集团)、“黑心肠”(阴险恶毒之人)、“黑店”(杀人劫财的旅店)、“黑哨”(比赛中裁判的不公正行为)等;英语中则有“black heart”(黑心肠)、“black dog”(忘恩负义的人)、“black deeds”(卑鄙行为)、“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及“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一天)等。另外,在英汉语言文化中,黑色还有死亡的象征意义,给人悲伤、沮丧的联想。所以,西方人在出席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的衣服,而中国人在亲朋好友去世时也会佩戴黑纱来表示哀思之情。除此之外,在这两种语言中,黑色还象征着公正、正义,是一种庄重神秘的色调。在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中,象征着刚正不阿的包公及张飞等历史人物都是化着黑色的脸谱;而西方人出席正式的场合都穿黑色西服,法官们也都是身穿黑衣以显示庄严和肃穆。
(二)颜色词相同,文化隐喻内涵部分相似
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作用,许多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的内涵;但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些相同的颜色词在许多方面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特性。颜色词“红”(re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英汉文化中,红是太阳与火的颜色,象征着喜庆、顺利、成功,隐含着勃勃生机的意思。在中国,人们结婚办喜事的时候,要贴红喜字、穿红衣,表示喜庆、吉利;过新年的时候,人们挂红灯笼、贴红对联、放红爆竹,意味着幸福、平安。除此之外,在汉语里,红还有成功与顺利之意,我们用“开门红”来表示事业开头顺利,用“走红运”表示非常好的运气。当然,在英语文化里,红(red)也有相似的隐喻内涵,如人们庆祝节日时会用红色的饰物装饰自己的家,以示喜庆;圣诞老人穿红衣、戴红帽;用red-letter days表示喜庆的节日;用red-carpet reception表示热烈的欢迎、隆重的接待。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兴起和胜利,“红”在汉文化中开始增添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革命和进步等象征意义,如“红色政权”“红色革命”“三八红旗手”等。而英语里的“red”没有此文化语义。当然,英语文化中的“red”有“低级、放荡”之意,如redneck(对美国南部农民的贬称)、redtie(表示粗俗、下流)、red-light district(指风月场所);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身上戴着的红字“A”是“奸淫、放荡”之意;另外,英语文化中“red”还表示“血腥、暴力”,如red battle(血战)、red in tooth and claw(血腥的、无情的、残暴的)等。这些文化语义在汉语里是没有的。
(三)颜色词相同,文化隐喻内涵相异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7]。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之中,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被赋予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隐喻内涵,折射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身上许多相同的颜色词被赋予深厚的隐喻内涵,能够折射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传统的汉语文化里,白色是一个禁忌词,象征着无生命和死亡。自古以来,亲人去世后,家属要设白色灵堂、贴白色挽联、穿白色孝服,为死者办“白事”;白在汉语中还有较强的贬义色彩,我们称智力低下及愚蠢之人为“白痴”,称终日无所事事只靠女人养活的男人或者那些外表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为“小白脸”,称忘恩负义的人为“白眼狼”;“白”还有徒然,没有结果之意,如“白费力气”“白忙一场”等;另外,“白”投射在政治领域,是反动之意,与前文所提的“红”相对,如“白军”(指反革命军队)、“白色政权”(指反动政权)等。然而,在英语文化中,白色(white)有着积极肯定的隐喻语义,是高尚纯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在婚礼上,新娘穿的婚纱是白色的,寓意新人的爱情纯洁高尚;新婚夫妇也会把他们的婚礼称为“white wedding”(吉祥的婚礼);在“white soul”“white man”和“white spirit”等短语中,“white”都是表示纯洁高尚的意思;另外,“white”在英语中还有合法、正直之意,如“white market”(合法的市场)、“white lie”(善意的谎言)、treat sb. white(公正地对待某人)。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是纯洁善良的化身,代表着美好正直。当然,受中西方文化交流进程加快的影响,中国人的婚礼上新娘也穿白色的婚纱,这种情况下的“白”已不再是传统的禁忌色了。
(四)颜色词相异,文化隐喻内涵相同
受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也会产生相同的文化隐喻内涵。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土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汉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其土地的颜色——黄色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高贵与神圣的。所以,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喜欢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另外,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中央之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着高贵与皇权。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帝王之家才能用黄色。所以在汉语中,“黄屋”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皇帝颁布的诏书叫做“黄榜”,皇帝会赐“黄马褂”给有功之臣;另外,黄色是秋天和金子的颜色,象征丰收与财富。在现代汉语里,“黄灿灿”“黄橙橙”“黄道吉日”等词语都反映出“黄”在人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但是在英语文化里,受历史宗教的影响,人们则崇尚紫色(purple)。古罗马帝国时期,只有掌握政权的皇帝、贵族、执政官及将军等人才能身着紫色。所以,英语中用to be born in purple表示出生于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to marry in the purple表示与贵族联姻;美国军方授予对战争有贡献的士兵的勋章(purple heart)也是紫色;另外,天主教认为紫色为主教色,代表至高无上的力量,所以raise to the purple表示升为红衣主教。
三、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文化中颜色词的文化隐喻内涵,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世界文化的共通性,此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隐喻内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每种语言的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深深扎根于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它们的隐喻内涵更多地折射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性。因此,必须结合一定的文化语境,才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隐喻内涵,从而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G.Lakoff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5 .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0.
[3]李燕.汉语基本颜色词之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4]程琼.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
[5]杨雪芳.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4).
[6]聂淑芳.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7]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Terms
QIU Yan-f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12, China)
Abstract:Human beings’ cognition to color relates closely to our physi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our life experience. Due to cognitive universality, there are a lot of similarities in cultural metaphor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lor terms.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there are more distinctive national culture features. Comparing and researching into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an help us understand different cognitive patterns in different culture, decrease the obstacl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color terms; metaphor; cultural connotation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邱艳芳(1976- ),女,讲师,从事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