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熟,丁培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浅谈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态”的误用
——基于语料库的分析
梁桂熟,丁培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摘要]在学习、使用外语的过程中,误用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本文基于语料库,以天津科技大学日语专业本科二、三、四年级学习者(180人)和曾经学习过日语的社会工作人员(20人)为对象,对其误用“态”(ヴォイス)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误用类型进行整理、统计,以期藉此把握学习者在“态”的学习方面出现的典型障碍,使日语学习者有效避免误用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学习者语料库;态;误用;分析
本文选用的寺村秀夫误用例语料库(寺村誤用例集データベース)建成于1989年,其所收集的误用例来源是到日本学习的约20个国家、339名日语学习者所写的看图作文、自由作文、听力概述等文本材料,共计4601句、约21万字,可通过误用、正用种类、国籍等多方面进行检索。
对于“态”的误用情况,寺村秀夫语料库主要从被动、使役、可能、自发、授受等方面进行归类统计。本文根据这几方面,另外加上与这几方面经常一起使用、且极易出现错误的敬语使用,设计了调查问卷,包含中译日、选择题等题型。本文将统计被调查者对本调查问卷题目的正确率、误用类型,并结合具体题目,详细分析出现的普遍典型错误(表1)。
表1 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态”的误用情况
题号题目正确答案8———王:その本、面白そうですね———田中:ええ、よかったら、あとでか———王:ええ、お願いしますA貸してあげましょうB貸しましょうC貸してもらいましょうD貸してくれましょうか(刘艳伟,赵圣花等,2014)B9———A:この研究室、すぐ分りましたか———B:ちょっと迷ってしまったので、事務の人(AにBから)案内してもらったんです(刘艳伟.赵圣花等,2014)A10请您加入本公司举办的宴会当社の宴会にご加入になってください11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は56民族で形成された国である12英雄事迹被人们所铭记英雄の事跡は人々に感銘を与える13我没带现金,能用信用卡付账吗お金がもっていないから、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が払えてもいいですか14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感动私は非常に主人公に感動した15小孩子不可以喝酒子供はお酒を飲んではいけません
针对上述类型,特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第2题、第8题、第10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被动句的误用
对于第2题,正确回答有33处,占16.5%;没有注意到这个语法现象的有152处,占总数的76%。常见误用例有「昨日、鈴木さんは子供が一晩中泣いて、寝られませんでした」、「鈴木さんは寝たくてもできませんでした」、「鈴木さんはなかなか寝られなかった」、「鈴木さんは寝ようにも寝なかった」。
第2题意在考察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日语和汉语的被动句并不完全对应,学习者往往看字面直译汉语,造成很多错误的日语被动表达或汉语式日语表达。
这类被动句的动词为自动词,其动作主体是主语以外的某人,但这个动作的发生间接地对主语造成不好的影响。日语中常用这一句式来表示主语间接地受到打扰、影响,整个句子含蓄地传达出“由于他人的某一行为而使主语不能或没能……”的含义。但汉语语法中没有类似的由自动词构成的被动表达,就像本题,汉语不能说成“被孩子哭了”,类似的还有“被朋友来了”“被父母死了”等。由于被调查者的母语——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学习者往往很难理解此类被动句,更难以恰当地运用。
二、授受关系的误用
第8题正确答案是B,共19人选择正确。学习者的答案中错误地选A的共有113人,比例过半;选C的有41处;选择D的有19人。
第8题错误选择A的比例过半,这是很明显对「てあげる」的过度使用。教师讲授「てあげる」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给(为、替)某人做某事”,从而导致误用的发生。一般情况下,「てあげる」强调的是动作施加者主动施恩于动作承受者,会给对方一种从上向下、强加于人的感觉。因此,当说话人主动提供帮助的时候,使用自谦语「お~しましょう」、「~ましょう」、「お~します」会比较恰当。
三、敬语的误用
敬语常常和各种“态”共同使用,而且是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我们设计了第10题,对学习者的敬语使用进行调查。误用情况中,语法错误有43处,功能混淆有24处,敬语回避有7处。另外,正确使用敬语的有39处。语法错误在本次调查中占误用总数比例最高(58%)。误用例有「宴会をご参加してください」(句型混淆使用)、「パーテイーへ来てもらっていただきます」(动词使用错误)、「弊社のパーテイーを参加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本社のパーテイーをお参加します」(敬谦混淆)、「あなたも当社でパーテイーに参加して」(敬语回避)。
对于第10题,本文将敬语部分出现的误用归类为语法错误、功能混淆、敬语回避这三类。
语法错误包含很多方面,如句型运用不当或错误(例如「動詞+て(で)ください」与「お·ご……ください」句型混合使用等)、语法助词错误(例如「を」与「に」的混淆使用)、动词使用(变形)错误(例如「参加するください」、「参加するお願いします」等)。这些都是学习者自己注意不到的易错点,有可能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产生障碍甚至误会,因此日语学习者需要记清并区别各个句型以及与之搭配的语法助词,避免混用。
功能混用在本次调查中主要体现在敬谦混淆以及用尊敬程度很低甚至带有命令意思的「動詞+て(で)ください」来表达尊敬含义这两类。敬谦混淆是指将尊敬语表达和谦逊语表达混淆使用。在第10题中,本应该使用尊敬语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以及邀请对方参加宴会的诚心,却错误地使用了「お·ご……にする」(出现8处)和「……させていただく」(出现6次)等自谦表达形式。「……させていただく」意为“请让我……”,而原文是请求劝诱对方做某件事,这样就出现了表达上的偏差。在此处应该使用尊敬对方的尊敬语「お·ご……になる」。
敬语回避是指本应该使用敬语的情况下却没有使用。本次调查中出现的敬语回避表达具体有7处,例如「君に参加したと思います」、「パーテイーに行く」等。出现这样的敬语误用,主要原因是学习者还没有养成在说话过程中使用敬语的语言习惯,忽视了日语敬语中所蕴含的日本文化。
四、结语
学习者容易忽视助词、时态等的正确使用,很难完全将句子翻译地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在时态方面,表达动作或作用已经完成,或时间先后中的“过去”,要用过去式,例如「映画を見ました」(看了电影);表达现在时,及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动作和某种恒常真理规律时,要用「辞書形―る」,例如「最近よく映画を見る」(最近常常去看电影);表示动作持续,要用持续体「辞書形―ている」,例如「映画を見ている」(正在看电影);表达将来时,要用「明日映画を見る」(明天要去看电影)。另外,词汇、句型的搭配尤为重要,既是易错点也是日语学习的重点,例如日语的敬语。日语的敬语包括“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三类,除了用各类表示尊敬、谦虚的具体词汇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表达各类型的具体句型。常用“尊敬语”句型有「お·ご~にな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になさる」;常用“自谦语”句型有「お·ご~する」「お·ご~いたす」「お·ご~申し上げる」「お·ご~いただく」「~せていただく」;常用“郑重语”句型有「~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であります」等。
学习者需要注意日语与汉语语法并不完全对应这一问题。例如关于“态”中被动形式的第2题,正确的日语表达使用了动词的被动形式来表示“受害”之意,但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被孩子哭了”这样的表达。“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感动”的正确译文应为“私は非常に主人公に感動した”,汉语使用的是“被”字句来表现被动;日语中没有使用被动态,而是用动词原形“感动”来表示。另外,在日语敬语中,为了使自己将要做的事被别人认可,常常使用「~(さ)せていただく」的形式。它由使役助动词「させて」+「いただく」构成,前者表达询求对方的许可,后者表达从对方的许可中得到恩惠,例如「今日は休ませ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汉语中虽然也有“请允许我……”这样的表达,但在句型构成上与日语是无法一一对应的。我们要克服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影响,改掉生搬硬套汉语表达方式的习惯。
学习者要了解日本历史、文化、习惯等对其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注重日语的语言心理。敬语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说话人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使用大量的敬语,可以使得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可以说这是重视集体和人际关系、集团意识至上的日本人所必备的“生存技巧”,是日本的一种独特文化。只有真正理解日本人通过语言中蕴含的敬意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努力,才能保证在使用日语的过程中将日语特有的语言习惯流畅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艳伟,赵圣花,江波.中国日语学习者授受表现误用调查及错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4(10):32-33.
[2]朱世波.日语写作中授受表达的误用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0):32-33.
[3]楚乔.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误用分析[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4]佐治圭三.誤用例の検討(11)——使役 受身 自発 可能などの表現に関すゐ誤用例(その1)[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6):93-97.
[5]佐治圭三.誤用例の検討(12)——使役 受身 自発 可能などの表現に関すゐ誤用例(その2)[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1):6-9.
[6]佐治圭三.誤用例の検討(13)——使役 受身 自発 可能などの表現に関すゐ誤用例(その3)[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6):28-32.
[7]杨银平.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误用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5):103-105.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099-04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梁桂熟(1976-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日本文化研究;丁培琳(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