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塑
——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调查分析

2016-03-28 07:38刘纪英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刘纪英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塑
——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调查分析

刘纪英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空间,文章在分析网络语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话语共生机制,重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式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趋于多元化,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新方式,各种交流平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西方各种思潮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需要,出现了滞后、低效现象。”[1]

(一)理论知识缺失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开展德育的重要方式,促进其知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信仰的体悟。”[2]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其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他们排斥理论灌输,喜欢发问,敢于挑战传统。新媒体时代,快捷地获取信息正迎合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对网络近乎狂热的喜爱,满足了其猎奇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互联网等新媒介成为实现信息、知识共享的重要媒介。调查中,有58.4%的同学认为关注网络话语的原因是“青年人自娱自乐”,这足以说明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大学生更乐于自主选择信息,抵触灌输式思想,造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缺失。

(二)角色定位模糊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常规的教育方式。但“新媒体‘海量共享'特性,解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优势”[3],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网络话语的娱乐化、碎片化、自由化的特征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完全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易形成话语差异,教育者更是难以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在调查中32.1%同学喜欢“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较强的意愿和要求。

(三)教师个人信任危机

由于教学资源受限,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以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多,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加之各种客观原因,教师疏于运用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常态化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下降,甚至影响和谐师生关系。而调查中,对学生进行关于“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的调查中,84.5%的同学认为是“通过网络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更乐于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其信息交互的隐蔽性,匿名化、虚拟化等特征也使学生更愿意借助这一平台表达自己的心声,以此表达学生个人情感,寻求帮助,成为解决困惑的有效手段。

(四)对网络语言认识偏差

在实践中,部分教师不愿或不屑于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致使学生对“说教式”话语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在调查中,学生对“在大学,课堂教学和管理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的回答,有71.7%的同学认为是偶尔使用网络语言的。这主要源于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上的偏差,48.9%的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大多流行一时,没太大影响”,正因为此,网络语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那些粗俗、卑劣的网络语言影响了学生的认知,他们追赶着各种网络潮流和时尚,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逐渐淡化。

二、网络话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解析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4]大学生是最早最广泛地使用新媒体的各种技术手段,更易接受来自网络媒体的各种“新思想”和“新思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48.8%,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为31.4%。[5]同时,在高校开展调查时在列举的汗、给力、打酱油等十项网络语言中,72.3%的学生选择“了解十个以上”,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度颇高,这为教学中开展网络话语提供了充分条件。

(一)新媒体提供了海量信息和素材

新媒体海量的信息、快速地传播、活泼的形式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这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增强了灵活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关于“你认为网络话语带来了什么?”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5.7%的同学认为“丰富了语言用法”。教师易于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学生群体感兴趣的话题,获得重要的有价值教学素材和信息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将网络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反映社会现实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适时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二)新媒体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为师生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师生交流、互动,既可以答疑解惑,又能及时获知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在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鲜活、生动的网络语言,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新媒体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调查中关于56.6%的同学认为“网络话语可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幽默感”。新媒体之所以受大学生青睐,主要源于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信息聚焦能力和思想传播的随意性。新媒体以一种虚拟的方式,以简单的形式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诉求,利用全新而又时尚的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又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构建话语共生机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新媒体既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需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把握新媒体特征,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在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旋律的同时,实现话语共生。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话语方式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主体选择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有表达需求和选择意愿。新媒体下,就是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打破教育者的话语霸权。首先,开展平等对话,在角色互换和交互中深入了解大学生,有的放矢,最终达到有效沟通。要尊重学生的网络话语权。要正确对待青年学生的网络话语,并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融合网络话语内容,时刻关注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解除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师生间沟通联系的桥梁。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话语体系,以灵活多样的话语形式亲近大学生,与青年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理性地运用话语权,已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以期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规范网络语言,净化话语环境

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青年学生自控力较差,缺乏社会辨识力,易受各种负面网络语言的影响,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传播空间,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较轻松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二是构建话语共生机制,营造良好共生环境。借助政府、社会力量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规章制度,整治和净化网络话语环境。严格把关信息安全,加大信息监管力度,时刻关注舆情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和判断时局,避免不良信息诱导学生。密切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形式,建立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拓宽对话语境。

(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个人魅力是通过高深的学术造诣、非凡的气质、高尚的情操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的。新媒体下,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媒介升格人格魅力,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思想动态,采取主动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性运用网络话语,自由选择参与话题和内容,消除话语差异,既可以防止话语权滥用,又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网络话语与主流话语的融合中重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6]教师应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代替传统思想政治话语,守住舆论阵地,赢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参考文献:

[1]肖庆生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83.

[2]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加强[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2/c_128307232.html.

[3]季建菊.话语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2013,(6):208.

[4]冯刚.德育新视野[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201.

[5]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723/c1008-27352156.html.

[6]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1-0107-03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教改项目(14JGY37)阶段研究成果;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XGS2015020)阶段研究成果;西安工业大学教改项目(15JGY33)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纪英(1980—),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