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小飞
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版权引进研究综述
盖小飞
近年来,我国真人秀节目版权引进日渐火爆,但是在版权引进“热”的当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真人秀节目”的概念近两年才被广泛认知和接受,关于这一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奔跑吧兄弟》这一节目的剖析相对的不完整。通过对当前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版权引进研究的综述梳理,可以得出:当前的研究针对《奔跑吧兄弟》取得一定成功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对于《奔跑吧兄弟》这一真人秀节目并未从其内容设置与市场运营以及其衍生品等角度深入剖析其版权引进之后本土表达的模式;《奔跑吧兄弟》节目的播出所反映的关于版权引进与版权创新之间的悖论问题鲜有人提及,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奔跑吧兄弟》;版权引进;真人秀节目;研究综述
[作 者]盖小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自2010年中国电视界开始在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寻找、借鉴综艺模式以来,诸多版权引进节目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市场,诸如东方卫视引进英国电视节目Got:Talent版权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引进荷兰电视节目The:Voice:of:Holland版权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节目I:am:A:Singer版权的《我是歌手》都成功打造出了各自的名片。随着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版权的《爸爸去哪儿》,由此正式开启了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的时代。一时间,夫妻档、父子档、父女档以及兄弟档各类真人秀节目迅速占据了各大荧屏。2014年下半年度,浙江卫视成功将韩国SBS电视台真人秀节目Running:Man版权引入,并将其名称定为《奔跑吧兄弟》,播出后收视率和口碑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国内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作。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引进于韩国SBS电视台Running:Man的节目版权,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完成。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对于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版权引进的研究主要涉及“《奔跑吧兄弟》节目简介”“《奔跑吧兄弟》成功因素探究”“《奔跑吧兄弟》与Running:Man中韩对比研究”三方面。
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与国内其他的真人秀节目直接引进和照搬国外综艺模式不同,其采取的是浙江卫视与韩国SBS电视台联合开发的运营模式。[1]2014年10月10日登陆浙江卫视周五档21:10黄金时间段,到2015年1月6日,第一季正式拉下帷幕。
当前关于《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内容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节目的角色组成及定位。《奔跑吧兄弟》由七位(常驻)嘉宾组成:邓超、李晨、郑恺、杨颖、王祖蓝、陈赫以及王宝强。第二季中王宝强的角色担当由包贝尔代替,王宝强由于档期原因退出节目。“跑男”的角色定位同韩国原版相呼应:邓超团队主持及管理;李晨“力量担当”;郑恺“速度”担当,以及偶尔“能力者”;杨颖作为唯一女角色,同原版宋智孝呼应,作为队伍中的超级ACE;王祖蓝“搞笑”担当以及“小聪明”担当;陈赫“最弱体”担当;王宝强“背叛者”:担当。
第二,节目的制作特点。《奔跑吧兄弟》继承了原版节目的叙事方式,每一期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利用常驻嘉宾和当期邀请嘉宾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点,安排智力比拼、心理比拼、体能比拼等,注重文化性和悬念性[2],同时中国版在引进之后还从所录制地点民俗风情的不同出发,加入了当地独特的中国元素,叙述、插叙和倒叙交叉使用,增加节目的紧张感和节奏感。[3]
第三,节目的剪辑。《奔跑吧兄弟》制作团队在剪辑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平行、倒叙、插叙、蒙太奇等手法,强化了播出部分的戏剧性;利用悬念剪辑点、相似物体转场、时间冻结等剪辑手法,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4]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根据情景的需要,配以合时宜的音乐以及“接地气”的字幕,来强化喜怒哀乐,渲染人物的情感,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喜剧效果。
《奔跑吧兄弟》在2014下半季度首播获得巨大反响的基础之上,第二季的各项数据在不断刷新着自身创下的纪录:第二季首播收视率达到4.93%,平均收视率4.9%,相比第一季的增长幅度达到81%,12期节目的完整视频点播量超过57亿次;新浪微博主话题“奔跑吧兄弟”阅读量超过195亿次,讨论量917万次;“奔跑2015公益健行计划”累计超过2亿人次参与,共同完成了508万公里的奔跑里程。[5]《奔跑吧兄弟》在引进之后,之所以能取得在同类节目中傲人的反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全方位的营销策略。在第一季《奔跑吧兄弟》播出之前,《中国好声音》播出期间就以广告的形式插播,并且宣布接档《中国好声音》。同时也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了宣传,配合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除此之外,七位常驻嘉宾也通过自己的微博来发布节目录制的照片、视频等,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得节目还未播出就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第二,借助于舶来真人秀模式的大热趋势。在《奔跑吧兄弟》上档之前,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就已经为这种版权引进的真人秀节目开辟了市场。对于此类节目,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缺乏原创,只是照搬,永远无法超越原创;另外一种认为适当地借鉴,外加合适的改造可以打造出完全不一样的节目效果。这两种争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节目做了预热和侧面的宣传,争论的程度越激烈,在网上的影响范围就越大,从而为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奠定了基础。[6]
第三,成功的本土化改造。版权引进后的《奔跑吧兄弟》并不是单纯地照搬原版的模式,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本土化创新,添加了本土元素。任务的背景故事跟中国的传说、神话或者国产经典电视剧、电影剧情相关,比如《白蛇传》《流星花园》《还珠格格》《大话西游》等;选取的拍摄地具有中国元素代表性,如乌镇的水墨画气息、敦煌的丝绸之路、武汉的楚汉文化、重庆的火锅秘方等;节目进行中的道具、音乐等具有中国传统风情或者当下流行,脸谱、扇子、毛笔、象棋等元素随处可见,同时诸如《小苹果》、广场舞等元素也被完美融合其中。
第四,粉丝效应。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偶像,往往会爱屋及乌,偶像参与其中的节目作为粉丝也会亦步亦趋地追随。[7]《奔跑吧兄弟》七位常驻嘉宾均为当下比较大势的明星,且因为常驻嘉宾数量比较多,更容易积累较多的粉丝数量。在《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当中,明星们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卖力演出的同时也营造了不同于自己平时的形象,中国广大的受众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不同来选择成为哪一位明星的粉丝。
在“浙江卫视要引进韩国SBS电视台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Running:Man的版权”的消息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时,立即引起了一大波原版节目粉丝的不满,他们不满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国艺人很难像韩国原版七位嘉宾那样不顾形象地做任务、身体搞笑,盲目地引进将会以失败而告终。在《奔跑吧兄弟》成功引进且播出之后,关于引进版与原版之间的比较就一直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对于《奔跑吧兄弟》与Running:Man之间的对比研究得出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者人物角色设定有所改变。在Running:Man中,刘在石负责主持与现场管理,邓超的角色担当与此保持相同;金钟国是力量担当,李晨亦是如此;杨颖对应原版的宋智孝,不过宋智孝在Running:Man的多期节目参与中,特别是邀请嘉宾为女性嘉宾时,会采取一定的退让,甘当“绿叶”,整体出镜镜头不多,而杨颖几乎都是占据主要位置;原版中姜熙建是“偶尔能力者”担当,第一季中的郑恺大致与其保持一致;Running:Man中池石镇、哈哈和李光洙是背叛三人组,而中国版中的陈赫、王祖蓝以及王宝强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节目组努力通过字幕的制定等方式来让观众产生三人为“背叛者联盟”的意识,但是并不成功。
第二,播出时间方式不同。Running:Man自2010年开播以来,采取不间断的每周六播出的方式,发展至今,有中文字幕版的Running:Man在周一上午播出。《奔跑吧兄弟》诞生之后,采取了季播的播出方式。
第三,两者产生的缘由不同。Running:Man是韩国主持人刘在石在《家族诞生》第一季结束后时隔五个月接手的新的艺能节目。其诞生的背景是韩国SBS电视台在同其他同类电视台的竞争中竞争力非常低下,因此电视台希望能通过这档不同于过去的新形态娱乐节目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这款节目出现之后也达成了这种效果,SBS电视台凭借着Running:Man的出现成功“起死回生”,在韩国年度大奖中获得无数奖项。《奔跑吧兄弟》的出现原因与此大不相同。首先浙江卫视在国内地方电视台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为高额资金版权引进这档节目提供了财政支持;其次,《奔跑吧兄弟》的诞生的大背景是国内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版权引进的热潮,而引进韩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取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奔跑吧兄弟》诞生了。
根据内容梳理可以看出,当前的理论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版权引进、版权创新的研究不够全面。第一,针对《奔跑吧兄弟》取得一定成功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第二,对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缺乏。
其次,对于《奔跑吧兄弟》这一真人秀节目的研究仅限于表面,并未从其内容设置与市场运营以及其衍生品等角度深入剖析其版权引进之后本土表达的模式以及成为“现象级”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原因,甚至诸多细节点以及同原版节目相呼应之处都存在表面理解上的错误。
最后,《奔跑吧兄弟》节目的播出所反映的关于版权引进与版权创新之间的悖论问题鲜有人提及,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在学术层面,对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研究仍旧有诸多内容要点没有涉及;在实践层面,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本土化改造以及创新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1]施聪.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成长轨迹和内在规律——从引进到创新的机制和前景[J].文化艺术研究,2015(1):10-18.
[2]张斯琦.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表达[J].中国电视,2015(6):92-95.
[3]张旭泉,于晓芸.《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与营销之道[J].新闻世界,2015(3):18-19.
[4]方畅.中韩明星真人秀节目对比——以《奔跑吧兄弟》和《Running Man》为例[J].青年记者,2015(5):60.
[5]许继锋.《奔跑吧兄弟》:超越电视文本的现象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8):43-45.
[6]毛雷.从《奔跑吧兄弟》看模式引进类节目的创新与突围[J].东南传播,2015(8):113-115.
[7]鲍震培.媒介粉丝文化与女性主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