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平民化走向分析

2016-03-28 06:41弓雪娇
传播与版权 2016年2期
关键词:平民化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弓雪娇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平民化走向分析

弓雪娇

以民生新闻为主要支点的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发展至今近20年,在其发展过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并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近年来,播客、微博和微信公号等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冲击和改变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也给电视媒体的平民化带来冲击和挑战。在与新媒体挑战和应战过程中,电视新闻平民化也吸纳了新媒体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发展走向。

平民化;电视新闻;新媒体;发展走向

[作 者]弓雪娇,郑州大学。

“电视新闻平民化是指电视新闻从题材选择、采访、拍摄、制作直至播报新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平民生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对平民审美习惯的尊重以及对平民立场的认同。”①任晓红:《回归与回避:新闻报道平民化的理性选择》,《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平民化是一种视角的改变,从与民众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出发,及时进行报道和评论,放低电视新闻的角度,以普通人熟识的视角采访并制作新闻,让普通人能够参与和接受。电视作为以声画为传播方式的媒体,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有很强的亲和力,并具有独特的通俗性优势,因此,平民化视角成了各种新闻传媒新闻报道创新的突破口。21世纪以来,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中主导媒介力量,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博客、播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给电视新闻平民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报道平民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

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主要特点

在受众本位论的推动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最大限度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平民化报道成为电视节目创新争优的突破口。这一进程是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为发端,将视野转向现实人生,开始关注身边那些与自己一样平凡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②陈红、颜鲁贞:《电视节目的平民化路线——“平民化”电视创作理念及其影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之后,以《南京零距离》等代表的地方电视台的尝试,引发电视新闻平民化浪潮全面扩散,至今仍然火热。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主要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的变革

从1998年4月开始,陈鲁豫担任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主持人期间,把世界最新消息和财经资讯以轻松温和的方式向观众报道。这种播报方式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因果的脉络更为清晰,陈鲁豫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从此也开启了“说新闻”的热潮。“说新闻”以生活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观点和娱乐化的报道等特点改变了观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说新闻”顺应了电视新闻求新、求快、求活的发展要求,改变了传统一板一眼的新闻播音形态,在国内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节目。新闻平民化也必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整个电视荧屏。

(二)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支点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和成都电视台的《今晚800》等呈现出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于2002年1月1日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南京零距离》以“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为口号,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普通百姓生存状况为报道题材,报道社会新闻和百姓生活资讯,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许多民生新闻栏目,形成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这股热潮由南京迅速蔓延到全国,在中国电视新闻中掀起了一股“平民潮”。民生新闻,是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支点,也是其最初的表现方式,它的产生体现了中国新闻自身发展的规律。

(三)新媒体成为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助推器

近年来,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带动下,电视新闻平民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交流,电视新闻节目开始采用当地方言这种更具亲和力的表现手法,传统节目那种呆板严肃的风格被改变,语言最大限度的口语化,网络流行语频频被使用,加上表情的亲切感,增强了民众对内容的认可度。电视新闻遵循事件的原生态,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等方法,以平等的视角展现新闻事件最原始的形态;普遍采用白话式的叙述方式,有时插入动画形象和微博网友等的评论,在轻松平和的气氛中揭示事件深刻的内涵,以简约的艺术笔触去负载信息和感情。

二、电视新闻平民化面临的“新”环境

新媒体的应用,固然带来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扩展和深入,但是新媒体自身的快速革新,给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处理海量的信息并及时实现信息的反馈,与用户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充分实现互动传播;新媒体本身是平民化的,这就对电视平民化节目的内容和选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很多过去的电视平民化内容,自媒体可以创造出来。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实现个体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新兴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与个人传播两方面的特点,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使普通公民有可能成为无处不在的“新闻眼”。个人发布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上,事件现场的人比随后赶到现场报道的记者更有传播信息的优势。传统的仅依靠记者现场采集的新闻生产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公民记者的崛起使公民独立生产、公民参与和专业记者合作报道的方式逐渐成为常态。记者功能的延伸对传统电视新闻生产和传播产生了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特权,普通公民也有渠道和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观点和看法。平民视角和草根特征,组成了新闻事实的多种面向,增添新闻视角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也有助于强化传统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忠诚度与信任感……同时也促进了多元传播形态的:确立。①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3期。

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以及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实现了多对多的传播,大大增强受众的主动性,成为公众可以广泛参与的信息交流平台,普通民众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去中心化使其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播,传统的新闻管理方式已经不得不做出改变,另外,新媒体具有的交互性和跨时空特点,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新媒体的种种特征都给电视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普遍崛起,受众再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选择权的增大使得受众更倾向于了解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民众。受众越来越希望能够在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因此,平民化报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强化的。然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为与网络等新兴媒体抗衡,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大战愈演愈烈,平民化报道中隐含的娱乐元素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被充分放大,以至于一些电视台平民新闻成了主体,而新闻真正的社会功能则被遮蔽,严重阻碍了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的生存和发展。现实的状况更要求平民化报道挣脱开“社会新闻”的局限而发挥更大的公共话语力量,更加关注公共领域的主流话题,促使平民化新闻报道由边缘向中心过渡。

三、新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平民化的走向

应该说,平民化是网络媒体的最根本特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本身就是每个人的媒体,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的平民化刺激和推动的,同时,新媒体的平民化特征也给电视媒体的平民化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普通民众发现新闻、传递信息的能力丝毫不输于传统媒体。事实证明,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公民记者往往走在了传统媒体的前面。但是,平民化报道也不是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善于发现社会传播领域的需求空间往往成为突破口。在当下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平民化报道的角色与责任必然发生转变。

(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微”传播路向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受众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告诉我们,受众在获取信息时总希望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报偿。平民化报道要想提高被受众选择的概率,不仅应该增加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还要提供受众能够获取的便捷渠道。选择合适而稳定的播放时间段,是电视媒体保障栏目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固定化的播出和模式化的栏目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率、最方便观众选择的节目安排形式。②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关于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当代传播》,2000年第2期。此外,电视媒体还可选择与网络平台合作,在网上公开播出平民化报道以增大受众接触量。

科技的进步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电视新闻的改革。高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能提高新闻报道实时化的效率,为人们获得和发布信息提供广阔的平台。新媒体兼具多种媒体内容表现形式,尤其是手机媒体,更具有贴身性、互动性和到达率高的特点。新媒体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多对多的互动传播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更容易形成集体舆论导向。电视新闻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势必要利用新媒体这个大平台,让受众主动参与主导新闻和信息的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过程,与受众建立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对于电视媒体而言,一时一地的新闻线索和媒体影响力是有限的。同时,制作新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东西,如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新闻理念和制作方法,最终将会成为新闻领域的弃儿。电视新闻节目应加强多媒体联动报道,实现资源共享,以应对急剧变化的新时代,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各界对电视媒体的迫切要求。

(二)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集成监督路向

维权是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主要路向,维权与舆论监督紧密相连,民生新闻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疏导民情。民生新闻还要起到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的作用,使公民可以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达到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平民化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娱乐化现象,深刻反映普通大众生活现状的内容越来越少,已经不能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了。就对象选择而言,平民化报道出现了更倾向于报道市民的生存状况的现象;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民的民生问题反而值得更广泛地关注。对此,电视新闻媒体应重新定位,从社会责任出发,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以平民的视角报道新闻,让平民化报道明确地报道广大民众而不是部分民众的民生问题。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创造有价值的新闻内容,避免消极的庸俗趣味。平民化报道应实现更加开放的媒介运作模式,给民众更多的选择空间,让人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

(三)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顺势服务性导向

在今天,新闻发布权不再仅仅掌握在专业的新闻媒体和媒体工作者手中,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分享新闻、互动评论。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和公民新闻的进一步发展,专业的新闻媒体必然在发现事实、报道新闻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由于普通民众的新闻报道缺乏专业性,往往注重显而易见的表面事实而不能深挖下去、将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内容呈现出来,故而,新闻中所呈现的信息是片段性的、不完整的,这就使新闻缺乏应有的深度。新闻报道所应起到的监测社会、教化民众等职能被弱化,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不论是内容上的原生态还是叙事上的平民化,都意味着向现象的靠拢和还原,但这种还原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寻找理性。平民化报道应给人们一种观察社会的框架、把握事物的逻辑、辨别是非的标准。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大众的“媒介接近权”得以充分实践,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和双向合作正在越来越多的新闻生产中被实践。

[1]任晓红.回归与回避:新闻报道平民化的理性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俞书婷.浅析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J].新闻传播,2012(11).

[3]孙玉双,姚烨.浅谈电视新闻平民化的进程及兴起原因[J].节目栏目,2011(5).

[4]孙玉双,姚烨.浅谈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表现形式[J].中国编辑,2011(2).

[5]高扬.平民情怀:民生新闻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

[6]陈红,颜鲁贞.电视节目的平民化路线——“平民化”电视创作理念及其影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7]张荣梅.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6).

[8]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

[9]赵俊峰,张羽.公民新闻的发展与传媒生态的再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2(6).

[10]刘继红,李梓寒.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平民化”视角[J].理论观察,2011(5).

[11]侯迎忠著.媒介与民生[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2]马建宇,顾斌等著.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平民化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