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的媒介批评——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

2016-03-28 06:28尹丹丹
传播与版权 2016年8期
关键词:魏则西网络媒介百度

尹丹丹

论网络环境下的媒介批评——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

尹丹丹

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索中充斥的各种广告信息一直深受诟病。魏则西事件中,百度不作为的态度、对自身责任的推卸,引发了网民对百度的集体声讨,各种批评声不断,最终引发了国家网信办下令对其调查整改。在此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分析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产生的缘由、特点及其效果。

百度;网络媒介批评;舆论;魏则西事件

[作者]尹丹丹,南京理工大学。

20世纪90年代,内地学者开始真正关注媒介批评及相关研究。所谓媒介批评,其实就是批评媒介,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1]。自从我国于1995年正式向社会开放网络接入并提供相应服务以来,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不同于传统媒介批评,网络媒介批评也因其参与度高、自由度大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方式,批评对象以网络为载体,“对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乃至媒介体制、媒介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做出分析评判和价值判断”[2]。根据CNNIC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网络普及率为50.3%,网民作为网络批评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同于被少数精英群体所掌控的传统媒介批评,网络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公众参与、公开批评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介批评的生态。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具体说明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产生缘由、特点及其效果。

一、网络媒介批评产生的缘由

2014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魏则西被检查出患有滑膜肉瘤,这在目前几乎是没有治愈可能性的疾病。在进行4次放疗25次化疗之后,魏则西及其家人无意在百度搜索排行榜看到了“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该院医生声称他们有美国斯坦福引进的生物免疫疗法,可保十年二十年。然而,在魏则西住院治疗半年后,依然撒手人寰。2016年4月12日,年仅22岁的魏则西在咸阳的家中去世。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媒体和群众的矛头直指百度,网络上骂声一片。

整个事件中,百度针对魏则西事件进行过三次申明。第一次是4月28日,当时网友将魏则西于知乎上对“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回答张贴出来,将百度搜索和百度推广推上风口浪尖。此时,百度通过“百度推广”微博账号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已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称武总二院是正规公立三等医院,提交给百度的资质齐全;5月3日,处于风口浪尖的百度发出一封《砥砺风雨坚守使命》内部信:“可能从来没有一个五一假期让百度人过得如此揪心甚至委屈。”百度甚至声称是在“背负国家、行业本该履行的监管责任”。显然对魏则西事件,百度认为自己是不该承担任何错误的,过错方是国家及医疗行业,甚至将舆论引致莆田系医院和整个医疗行业;直至5月10日,百度李彦宏公开发布内部信,公开表态,承认公司本身过于追求短期KPI分配,忽视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重新审视公司所有产品的商业模式,并提出整改意见。

整个事件过程中,固然有幕后推手的推波助澜,但百度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百度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而是试图推卸责任。其次,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各种广告信息本就导致其口碑不佳,事件发生后又没有主动承担责任,还试图通过提供相关材料来证明自身的委屈和冤枉。

媒介批评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反思性评价活动。商业社会里,对利益的追逐无可厚非,但百度这次成为众矢之的,演变成为一个全国甚至是全球性的媒介批评事件,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从商业角度来看,百度无疑是成功的,创新的发展机制,自由的工作氛围,数十年就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与谷歌相抗衡,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一家独大的霸权地位,对话语权的绝对领导引起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二是对商业利润的追逐,没有合理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三是事件发生后危机公关并没有做好,试图将网民注意力引至莆田系医院和医疗体系,推卸自身责任。这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甚至是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该现象,“利益至上、没有社会责任与公德、中国政府监管严重缺失”是该事件之后欧洲市场为其贴上的标签,这种认知具有更深刻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百度成为媒介批评对象是一种必然现象,围绕百度的批判场域正式形成。

二、网络媒介批评的特点

(一)网民成为网络批评的主力军

网络的兴起解构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让普通网民有了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机会。一方面,网络为专业性、学术性的媒介批评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普通网民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魏则西事件中,首先源于其在“知乎”上讲述自己借助百度搜索去武警北京医院无望治疗的经历回答“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4月27日早上,网友孔狐狸将该事件发表微博,称其在知乎上看到魏则西的帖子,进一步了解到魏则西已经去世的消息,而在百度第一次申明发生之后,这一消息大面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经过不同人的转载,不断发酵,一时之间,魏则西事件引爆社交媒体头条,上万网民表达自己对少年的同情和对百度的不满,矛头直指百度,引发舆论潮流,这是网民对媒介机构进行批评的体现。网络的开放性激发了网民的参与性,增强了网民的批判意识。尽管网民的媒介批评更多的是从感性角度出发,具有不理性、不完善的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媒介批评从学界走向大众的过程,强大的民情民意也是促使媒介机构做出改变的必备条件。

(二)媒介批评的碎片化

传统媒介批评掌握在精英人士手中,批评文本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以文章的形式发表出来,呈现出正式性和权威性。而在网络媒介批评中,由于参与批评的大多是普通网民,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个人见解不及精英人士,加上批评更多是以跟帖、评论等形式展开,所以批评文本通常是一小段非理性文字,即写即删,具有碎片化特点,将传统专业人士掌控的媒介批评分解为无数细小部分。浏览网民对百度竞价排名的评论,一般局限于100字之内,以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与网民上网时间碎片化相关。

(三)意见领袖的引导

5月1日,一则《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爆炸”,紧接着各大自媒体网站针对魏则西死亡事件进行大规模曝光,直接将矛头引向百度。该事件的背后控制者基于社交平台爆裂传播的特性,顺利绑架了1.2亿网民的同情心和愤怒,将舆论导向对百度的责骂。分析整个事件,首先,魏则西患上的是“滑膜肉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几无治愈可能,魏则西几乎早已结局注定,百度作为一家企业,对该事件负起全责,显然不符合情理。综观这一事件的主导舆论,对魏则西本身的疾病并不看重,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百度的竞价排名,无形中将舆论引导到一个预定的轨迹之中,而网民在这其中,只是充当了助推器的作用而已。[3]网络的低门槛使得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但由于大多数网民并没有接触第一手事件信息的机会,只能从他人的转载与评论中看到事件“真相”,加上部分网民媒介素养不高,导致盲听盲信现象。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舆论领袖的话语权被放大,网络媒介批评呈现出同质化现象。

(四)网络媒介批评流于表面

“由于网络批评主体的多样性和网络信息的海量性,网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的热点事件吸引,他们的媒介批评也就会流于表面,无法做出深入理性的判断,更无法对媒介本身提出实质性的改革题案,在此基础上的批评也是影响力有限。”[2]而传统媒介批评是精英人士在深入了解事件本身的基础上所做的深度分析,经过层层把关,提出的建议通常是具有建设性的,批评具有一定影响力。5月7日,网络社交平台被“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被20多年前的患者砍伤致死”的信息刷屏;与此同时,“人大硕士雷洋涉嫖莫名死亡”又进入公众视线。网民对百度公司的谴责仿佛一下子销声匿迹了,魏则西事件成为一种历史被渐渐忘却。

三、网络媒介批评的效果

网络媒介批评是一种社会性的批评,虽然网民的批评大多非理性、表面化,但这种基于客观事实的批评形成舆论之后,力量不可小觑。在对百度的声讨中,渐渐涉及对当前企业商业化的不满,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和网络报道中,远离百度、呼唤谷歌、控诉商业化成为一大趋势。虽然批评主体出于不同目的,也不乏出于商业竞争刻意引导,但如何面对如此巨大的民怨,体现为百度应对危机事件的智慧。

令人遗憾的是,百度并没有就此事件做出积极的回应,尤其在第一次内部公开信上,直接诉诸百度的委屈和冤枉,推卸自身作为搜索中介的责任,将矛头指向国家和医疗行业。就在网上批评声不断时,又传出飞鸟冰河、一笑风云过等知乎“大V”收费为百度公关的消息,一时间更是骂声一片,百度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代名词,甚至有“伟大的谷歌,危险的百度”这样的文章在网络上爆炸。在魏则西病逝28天后,百度终于收起“事不关己”的态度,李彦宏亲自发表公开信,正式向公众道歉。至此,事件算是落下帷幕。

百度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在事件发生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究其原因:第一,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具有绝对的话语控制权,其搜索老大的位置无可撼动。百度目前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谷歌,但谷歌毕竟属于外来企业,百度有本土优势。第二,百度战略中心正在转移。大部分人没有关注到百度正在紧锣密鼓地做两件事,一是百度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人工智能;二是百度正在全力打造“凡尔纳计划”,在尖端科技领域,力图将科幻变成事实。[4]这些迹象表明,百度很可能放弃搜索引擎,而转向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领域。第三,百度2/3的收入来源于医疗竞价,放弃医疗行业,等于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第四,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巨头,本身具有很好的抗压性,并且与政府部门也利益相关,拥有政府的支持。这些使得百度在面临公众批评的时候有恃无恐,成为媒介批评效果产生的障碍。

当代网络社会,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每个人,不论其政治观点或社会地位,都积极参与对事件本身的讨论中来。媒介批评的理想方式是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这种协商对话过程中凝聚共识,达成某种规范。然而,百度在魏则西事件中的推卸与冷处理容易被人们理解为傲慢和推卸,激起舆论更强烈的反弹和不满。直到5月2日,国家网信办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李彦宏被约谈;5月9日,国家网信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了针对百度公司的调查结果,要求百度立即全面清理整顿医疗类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商业推广服务;改变竞价排名机制;建立完善先行赔付等网民权益保障机制。百度方面第一时间做出6项回应。10日,李彦宏发表公开信,在表达歉意的同时,强调重新审视公司产品模式,完善用户反馈机制,增设10亿元保障资金。事件至此,算是有了短暂落幕。

据报道,百度在联合调查组监督下,已对全部医疗类(含医疗机构、医药器械、药品等)机构的资质进行了重新审核,对2518家医疗机构、1.26亿条推广信息实现了下线处理,百度将在5月31日之前落实整改要求,并接受监管部门和广大网民的后续监督。而这也是百度重新赢回自身形象、赢回市场的最好时机。

毋庸置疑,网络媒介批评具有比传统媒介批评更大的威力,它以形成网络舆论为主,将事件扩大化,唤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进而促使相关整改的形成。魏则西事件中,百度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其不作为的态度引起了网友的极大不满,通过不间断的评说,舆论不断发酵,终于形成强大力量,促使国家网信办和国家工商局对百度的调查整治,从而发挥了大众媒介批评的作用,显示了媒介批评在网络时代的巨大威力,成为我们剖析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典型案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介批评效果的发生仅仅依靠网友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国家行政权力的介入也是其效果产生的重要因素。

[1]郑保卫.当前中国媒介批评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2010(4).

[2]彭丽华.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媒介批评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7).

[3]中华科技网.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做错了什么[EB/ OL].http://mt.sohu.com/20160504/n447555568.shtml.

[4]迟忠波.放大格局看百度中枪,结果让你目瞪口呆[Z].私银圈,2016-05-09.

猜你喜欢
魏则西网络媒介百度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百度年度热搜榜
魏则西之死
魏则西事件:科室承包监管再规范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网络舆情传播的层级演化——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陕西魏则西事件震撼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