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的特点——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的微博评论为例

2016-11-05 08:01张鹏霞
传播与版权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通用户卧底都市报

张鹏霞

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的特点——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的微博评论为例

张鹏霞

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的微博评论为例,通过对该微博评论的持续时间、评论主体身份、评论立场以及评论内容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受众在微博公共事件中的特点。

微博;公共事件;评论;受众

[作者]张鹏霞,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所著的《受众分析》一书中,作者指出“受众的分化和细分,已经使所谓说服者、广告商、宣传者们的日子更难过了。虽然确定更小规模的目标受众群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是要到达任何大规模的一般公众,绝对是更艰难、更昂贵、更不可预知了……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变化,同样也指向一种定性效果,即降低了媒介影响人们的可能性,即使人们关注讯息”①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其包含的意义为随着受众的分化和细分,媒介的影响力不像以往那样巨大,受众趋向于“逃逸”,即媒介控制力逐渐丧失,媒介变得更无力。那么在微博公共事件中这个观点是否依旧适用?在微博中被称作用户的受众又呈现哪些特点呢?

公共事件是“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以及社会波动的事实”;而微博公共事件是指“主要以微博为载体进行传播或微博传播在事件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公共事件。②文远竹:《转型中的微力量——微博公共事件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功能为受众参与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一条微博消息的转发数意味着消息传播范围的大小,而评论数则显示了微博消息的影响力,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发表意见,并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也正是受众评论数的不断增长促使某条特定的消息演变为微博公共事件。

6月7日11点11分,高考开考没多久,《南方都市报》便在官方微博上发微博称:【重磅!南都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 曝光跨省团伙】。日前,南都卧底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据了解,像武汉一些“985+211”高校,考上的话,最低层级的枪手也能拿到七八万到十几万报酬。肉眼识别身份证、准考证有漏洞!记者已向当地警方报案,③来自南方都市报微博,http://weibo.com/1644489953/ClqbVzdtA?type=comment#_rnd1450717560897。并在其后附有关于该事件新闻报道的链接。这一事件果然重磅,短时间内引起网民的热议,有人赞许南都记者的胆量,也有人对记者替考的法理问题表示担忧。

时至12月21日,该微博下方显示转发量6113,评论量1887,点赞量1526。以下将对全部的1887条评论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分别从评论持续时间、评论主体的身份、评论立场以及评论内容分类四个维度来总结微博受众的特点。

一、回应即时,“三分钟热度”

图1:评论持续时间

从图1可以看出,微博用户的评论从6月7日持续到6月14日,之后断断续续在6月25日、7月5日、12月25日零星分布。当《南方都市报》6月7日在其官方微博中爆出记者卧底替考组织这一事件时,网民就展开激烈的讨论,第一条评论发出的时间也为11点11分,几乎与博主发博同时进行。同时,评论量明显集中在6月7日消息爆出的当天,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关注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在该微博公共事件中,一方面,受众在信息的回应上相当迅速,显示出极强的即时性特征,评论与微博发布几乎同步进行,这主要得益于微博在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以及技术赋予的即时性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微博用户在对热点微博信息的关注只有“三分钟热度”,仅在微博信息发出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着高度的参与,随后热情迅速减弱。

二、评论主体多为普通用户,主导舆论走向

表1为参与上述微博评论的主体身份的划分以及占比,主要分为普通用户、媒体人、学者、律师这四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普通用户占了绝大多数,媒体人将近1%,学者和律师占比相当,均为0.3%。这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普通用户的参与度最高,直接推动了消息成为微博公共事件。由于在这一消息中,当事人为《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因此会有一部分同行的媒体人参与讨论,以一个媒体人的眼光和立场来发表观点。而学者是较为普遍的参与群体,在任何的公共事件中都会有相关领域的学者来对事件进行解说,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最后,律师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是由于在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南都记者参与替考是否逾越法律界限引起了受众的广泛讨论,律师站在专业权威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表态,也是这一事件中一个特殊的参与群体。

表1:评论主体身份

在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普通用户的参与度最高,足见在微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普通用户在主流舆论的形成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相关学者、媒体人在评论中的发声也试图影响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评论立场倾向明显,意见呈现非理性

在表2中,笔者将该微博消息下的受众评论中所表明的立场分为四类:支持、反对、兼而有之以及态度不明。从统计数据来看,支持的声音占到46%,即相当部分的受众对微博消息中所述的记者替考行为拍手叫好,极力推崇;而反对的观点只占到5%。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一点和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所提的媒介更加无力的观点是不相符的。自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在某些事件中依然很有力,受众会随着媒介议题的引导而考虑问题。在上述表格中,支持和反对两种鲜明的立场占到总意见的一半以上,这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评论立场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表2:评论立场

而兼而有之指的是包含了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属于较为理性中立的意见。例如@匪城小匪首:“我能理解这种心情,看到这种人,当然巴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很多时候不是按照情绪来做事的。要曝光这个替考考生,可以,但不是现在。在没有定型之前,他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也应受到隐私保护,不能肆意曝光相貌姓名。更何况现在是不是立案了都难说,是不是犯罪嫌疑人都说不定。”但是兼而有之的态度只占到了1%,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大多数的受众趋向于非理性。

评论立场的第四类为态度不明,即从受众的评论内容中无法辨别其对微博消息的立场。这一部分在总意见中的占比高达48%。据笔者对这一部分评论内容的分析,其内容或者与微博消息毫无关联,或者是插科打诨类型的,并没有展示出对事件的实质评价,或者是与评论中的其他主体进行相互无意义的语言攻击。因此可以看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很大一部分受众的评论并非指向事件的本身,而是将其作为可以娱乐和情绪宣泄的工具。

四、评论内容多元,但肤浅片面

图2:评论内容分类

如图2,在《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评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鲜明点赞型、提供建议型、探究原因型、质疑合法型、联想同类事件型,极力反对型及其他类。除去态度不明以及插科打诨内容的其他类文本,鲜明点赞型占比最高,达到整体文本的35%,但这是一种停留在表面的判断型的评论内容。而提供建议型、探究原因型、质疑合法性和联想同类事件型的评论内容占比近乎相当,这些内容都是对微博消息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评论多停留在表面,只有少部分人会深度挖掘探索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涉及的其他知识。这是因为它和微博一样,由于字数的限制,其内容难免流于肤浅,140个字符承载的信息量相对有限。

五、结语

微博评论作为受众参与微博公共事件的重要方式,为受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平台,也推动了微博公共事件的发酵、热议和得以解决。透过特定微博的评论来总结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的特点,难免只是管中窥豹,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参与的具体表达和操作。

[1]张静,赵玲.微博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82.

[2]艾北芳.环境群体性事件微博评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普通用户卧底都市报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contact force of mechanism with a clearance joint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ix-bar mechanism
诱捕卧底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卧底机器人
即使是普通用户也需要备一张家庭影院入门攻略:影音调校工具篇1
卧底
卧底
Numerical Analysis of Refueling Drogue Oscillation During Refueling Docking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