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2016-03-27 23:57张婷婷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2期
关键词:糯米饭糯米苗族

贤 娟 张婷婷

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贤 娟 张婷婷

贵州苗族饮食多以酸辣咸为主,源于贵州苗族传统饮食风俗,由贵州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碰撞而成。通过探析传统饮食习俗的特点来总结传播的渠道和方向,并借用新媒体的平台来打通各地区的传播市场。

贵州苗族;饮食;品牌传播

[作 者]贤 娟,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张婷婷,贵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苗族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代表意义极其明显。贵州苗族多聚居在离城市较远的山区,受贵州独特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并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展整合,形成了特有的饮食习惯风俗。苗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不仅是贵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挖掘和弘扬贵州苗族饮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贵州苗族特色饮食

贵州苗族的苗民在主食上以糯米为主。苗民钟爱糯食与贵州地理息息相关,苗民居住地海拔较低,雨量充沛,河水充足宜种植糯谷,代表地区如黔东南、黔东北。而在副食上则是喜酸,以熏、辣为主。苗民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蔬菜、肉类等以自给自足为主,由于蔬菜需长久保存,所以便采用腌制法。腌制后的蔬菜呈酸性,这便是贵州苗族独特饮食的一大特色——酸,其中以酸汤鱼为代表,此菜被称为贵州苗族传统名菜。在荤菜上则采用熏制法,苗族人有杀年猪的习俗,上好的猪肉在经过熏制之后保存时间更长,而且口感上佳,是许多苗民招待客人时不可少的一道菜,同时也代表了苗民热情的好客之道。在食用辣椒上,苗家人也是首当其冲,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贵州地区喜食辣椒的人口,苗民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并且是与酸辣结合的方式呈现在食物之中。

除了可口的食物之外,苗家人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酒。从古至今,酒在苗族人的生产生活、节日祭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苗族的米酒、牛角酒、拦口酒等名酒外,还有许多根据特产制成的风味酒,如杨梅酒、天麻酒和杜仲酒等。

二、主食在南北方的地域交融传播

饮食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属于人类的活化石文化遗产。我们探讨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必须要研究族群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这些都和传播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为少数民族中的大族,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在贵州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都能望见它的身影。深究其中的渊源,苗族饮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便凸显出来。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是这样的一个就地取材、就地烹饪的习惯造就特殊的苗族饮食文化。

首先,苗族在主食上是以糯米为主,民以食为天是古人归纳给我们的智慧。饮食是人类社会赖与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主食被看作是苗民的主要能量来源。糯米又叫江米,是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因为含钙高,所以糯米有很好的补骨健齿的作用。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脾肺虚寒者宜之”,孙思邈说其“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糯米的喜食地区主要是以四川为主的西南一带以及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贵州地区苗族人口在全国苗族人口中人数最多。贵州地区心灵手巧的苗族人就把糯米制作成各式各样、秀色可餐的小吃,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等都是苗族人非常喜爱的食物。其中代表的就有“贞丰糯米饭”,是在贵州地区随处可见的糯米饭牌子。贞丰县属于贵州地区的黔西南州,苗族人口将近3万人。贞丰糯米饭非常注重淘米的过程,清水泡制5个小时的用心以及对于肉类和配料的用心选取使得米香肉酥,油而不腻,浓味爽口。蒸的过程把握得当,软硬程度恰到好处。这也是贵州苗民自制的糯米饭与其他省苗族不一样的地方。作为苗民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在中国其他省份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却远远不够。

首先从认知度上,大家普遍的看法都是这属于少数民族食物的代表。一般人的想法便是可以作为一种特产来品尝和接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把糯米和大米一样平等对待。除去喜食糯米的少数地域外,大多数的地域都是以大米为主,部分北方地区会以小麦和高粱为主。而苗族的糯米要想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得到普及和接受,必须要结合这个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来进行,在不破坏糯米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地区的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来进行地区融合,这样有利于糯米让更多的人熟知,其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简单的地区融合比如:南方人好吃甜,而北方人相对偏爱咸味和辣味。苗族居民制作的糯米饭或者糯米小吃可以根据南北方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加工。广式生炒腊味糯米饭和馒头的完美结合——糯米馒头卷,这是一个糯米饭与地区结合的完美例子,不仅口感上佳,保留了原有两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契合了南方人喜吃甜食特点的同时还可以将糯米饭的名号打响,馒头里还有馅更增添了趣味性。这样不仅在地区上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增加糯米制品的形式多样化,最终达到传播的效果以及接受度的提升。

苗家糯米饭要传播出去必须要和地区食物相结合,在大众追求健康和美味食物的今天,这是切入点也是不可错失的机会。

三、贵州苗族饮食“品牌”传播的塑造

“品牌”传播并不是单靠产品的普及和知名度,更多时候,一个产品的口碑如何也是影响产品的重要因素。糯米的功效从古至今都得到许多的赞赏和肯定,如何在保证这些功效不流失的同时又能让广大的受众了解和接受糯米制品,这需要做足功课。

不仅仅是中国,糯米制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同样重要。作为少数民族大族,苗族的代表食物,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际化的传播不再是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少数民族的饮食代表,而是中国饮食文化里的精华所在。而如何将这些精华传播出去,在中西方食物中碰撞出火花也是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副食上喜酸、熏,以酸食独具特色。贵州人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虽然俗语并不是绝对正确和适用于所有人,但却反映了苗族人爱吃酸的特性。苗族大多居住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山区,在交通不便捷、商品交换不发达等因素的作用下,蔬菜和肉类都为自给自足的模式。蔬菜瓜果种类也较少,佐料主要以辣椒、葱、蒜为主。贵州人对于辣椒尤其热爱,辣椒辅食野菜、肉类等都是经常食用的美味佳肴。辣椒是贵州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提到酸、辣,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四川、重庆这两个地方。四川女孩素有辣妹子之称,而重庆的麻辣火锅和酸辣粉也是远近闻名。这是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和其他地方的一个共通之处,但就是因为相似,贵州苗族的酸辣饮食如何脱颖而出,能呈现一个较清晰的分辨度?

酒文化在贵州苗族人的心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地位。而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见识了这个民族对于“酒”的信仰。苗家人自酿的酒都是杂粮酒或者米酒,没有任何化学物质的添加,自身有纯天然的优势所在,苗家酒要扩大影响和知名度还是要把酒文化和民风民情联系起来。苗族人的敬酒、交杯的酒礼是很多外来游客非常喜欢的一个礼仪。大致就是先敬老者和长者,正反时针依次敬两圈,敬到最后一人就交杯。这不仅表现了苗家人热情好客,同时又是尊重宾客的一个礼貌表现。酒文化搭乘在这些民风里更容易深入人心,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类似于广告宣传里软植入中的无意识植入,并不会特意去强调这个产品,但到最后会认知和记忆它,是一种习俗上的精神传播。

综上,品牌的经营涉及最多的就是传播,首先确立自身的产品标识,明确自身产品的特色。品牌的经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有效的传播手段、广泛的传播途径。而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饮食文化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还要受到“好评”并非易事。然而旅游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响饮食文化的知名度。

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日新月异地崛起和发展起来。苗族的饮食文化更应该做出改变和调整。产品的优质对于产品有效传播起到重大的作用。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要把核心的品质处理好,这是决定苗族饮食文化总体口碑的一个关键点。一个品牌必须要有标准化的运作和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塑造一个良好的饮食名片,让外来游客感受到满意和尊重,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口耳相传,起到传播的作用和达到传播的目的。

四、互联网时代苗族饮食文化传播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纯的硬性宣传式的传播,而是融合了多方因素的新型传播形式。“互联网”时代有更多可能性的实现,通过新媒体苗族地区的介绍更加详细和全面,并且细致入微,范围可大可小,其中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也受益其中。

新媒体作为一个切入口,对于传播起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苗家人的许多特色食物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展现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更新的动态能随时随地。信息接收者们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信息这股大流在全世界各地的网民当中相互碰撞,能为苗族的饮食文化传播起到远距离、最深入的交叉性传播。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饮食文化的传播并不仅局限于这些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传播模式。可以采用一些游客的评价和建议来分析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在南北方、各区域的现状,分析这种现状的原因冲突等,然后再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更好地保护这种饮食文化本色的同时又能让它得以更好的传播。此外,传播不再单一局限于地域的限制、文化的差异等。

饮食贴近于生活,每个地区的民众对于饮食又有不同的习惯和风俗。南北方差异大是个普遍现象,各个地域、民族同样存在差异。而这个时候了解这些受众的想法和要求变得尤为重要,根据这些反馈和互动,我们可以对自身饮食文化做出略微调整,在保持自身特色不被改变的同时,融合更多地方特色,以此为搭乘载体把贵州苗族饮食推向全中国的各个地方乃至全世界。

贵州地区的传播与地方的饮食习惯有很多的融合。在中国人的区域饮食习惯上,我们熟知的是,沿海一带城市喜甜、微咸的清淡口味,而内陆地区相对来说口味稍重。作为发家于福建的沙县小吃当然口味也是清淡居多,但在贵州地区,它融合了贵州人喜辣、酸并且偏咸的口味。佐料在原先的醋和酱油的基础上添加了辣椒,并且口味偏重。这就是一个饮食文化和地方饮食习惯相融合的最好例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受众的接受,而且给传播创造了可能性和广泛性。这有利于推广这个品牌,让人不仅从口碑上接受它,在心理上对它也有着深刻地认同感。

倾听受众的想法和反馈对于传播者来说尤为重要。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在传播上也适用。网络时代让这一切都成为可能。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全中国、全世界的受众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

五、结语

饮食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属于人类的活化石文化遗产。探讨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必须研究族群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这些都和传播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关系。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要传播出去,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必须要打通与地区饮食文化融合这条路,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在保持自身独特特点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处理好传播中存在的冲突,做好积极的应对,让贵州苗族饮食文化走向一个正确而快速的传播轨道。(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

[1]许桂香.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发展对策浅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

[2]马超.贵州苗族饮食民俗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5).

猜你喜欢
糯米饭糯米苗族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冬食糯米滋养温补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白果仁糯米粥 有助于改善尿失禁
糯米饭
跟踪导练(一)2
胃热失眠,喝点百合糯米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